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8,(8):102-103
新稻25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秋粮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粳型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5。2010-2012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2017年在河南省沿黄稻区开展多点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介绍新稻25在沿黄稻区的高产示范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沿黄稻区水稻品种结构,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对征集到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多点展示。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展示点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表现不同。其中,新香粳1号、新稻89、新丰12、新科稻37、郑稻C42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抗逆性,且生育期适中,适宜在沿黄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艺稻06-18号由辉县市豫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12003,适宜在河南省北部的沿黄稻区及豫南粳稻区种植,也可在山东、江苏和安徽等省粳稻区引种示范应用。该品种全生育期158d,株高110.3cm,穗长15.5cm,分蘖力中等,落黄好,丰产性好。有效穗313.5万/hm2,穗粒数121粒,实粒熟108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7.2g。2011年参加粳稻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平  相似文献   

4.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R938配组育成的杂交稻组合,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引种试验.2001年由信阳市种子管理站引入豫南地区,多年来在河南省豫南稻区试种、示范及大面积种植,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豫南稻区利用品种中抗性、品质及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之一,也是豫南地区主导水稻品种之一.现就在我区的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稻 11号 (新稻 97254)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品质特优、抗病性好的日本品种黄金增为母本,与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豫粳 6号 (新稻 9024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000- 2001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 2002年参加河南省粳稻生产示范, 200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河南省沿黄稻区推广.为进一步挖掘新稻 11号的增产潜力,探讨其高产栽培途径,加速其推广种植,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7,(12):69-70
新稻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科研团队于2005年以新稻18号为母本、苏北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为常规粳稻,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强,分蘖力中等,株高105 cm,穗长18.1cm,穗粒数148.8粒/穗,千粒重25.5g,综合性状优良。于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是河南省自2012年启动豫南粳稻品种试验以来第1个通过审定的适宜豫南"籼改粳"种植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省北部沿黄区和南部稻区种植的普通水稻品种产销不畅,大量积压,价格逐年下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农民生产积极性,亟需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以增加收益.现推荐一个高产优质特异香稻新品种获香2号,供稻农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8.
新稻1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培育的粳稻新品种, 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4年9月获新乡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国家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该品种集中国、日本等国育成的亲本优良基因于一身,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突出优点,是进行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理想品种。2003年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 目前已成为沿黄稻区重点推广的优质米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丰1517是河南省新乡市远缘分子育种工程技术中心以苑丰09-24和徐稻3号杂交选育而成,2020年8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在沿黄稻区种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等特性,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郑州沿黄稻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李晓春(河南省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450006)栾静(郑州市中原区农技站)我市为黄河中游引黄灌溉稻作区,自1992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后,经过试验示范,已经摸索出采用中苗种植麦茬稻的高产栽培技术。1995年在市郊金水区马……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沿黄稻区是我国优质粳米生产基地,随着水稻简化耕作栽培方式的发展,直播稻因其简单易行的优点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目的]为研究沿黄稻区直播稻稻米品质与常规插秧稻米品质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6个直播水稻品种和8个插秧水稻品种以及7种优质商品稻米,对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性状进行系统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整体上,直播稻的精米率高于插秧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食味值低于插秧稻,高于商品稻米;蛋白质含量高于插秧稻,低于商品稻米;除此之外,相对于插秧稻和商品稻米,直播稻品种的崩解值最大,消减值最小;缬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其余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插秧稻品质,高于商品稻米。[结论]综合所有品质性状指标发现,在选取的6个直播稻品种中,新稻568、郑稻201和新稻567在河南沿黄地区直播条件下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都与常规栽培的优质稻米相当,因此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在保障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通过直播简化水稻栽培过程。  相似文献   

12.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豫南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豫南稻区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为指导农业生产,总结了该品种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适宜豫南地区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新乡市沿黄稻区处于我国北方粳稻区南缘,水稻种植面积约5.3万hm2,耕作制度以稻麦两熟为主,栽培品种属中晚粳品种。该区气候条件适宜,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是我国著名的优质粳米产区,以“原阳大米”为代表的沿黄优质大米誉满全国。水稻种植更是新乡市沿黄地区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粳15是常州市武进稻麦育种场育成的超级常规粳稻新品种,2004年引进信阳市进行晚播栽培试种,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性,适宜在信阳市进行栽培种植,可作为豫南稻区籼改粳的主栽品种之一。现将武粳15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归纳如下:1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2004年引进该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在播期较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平均产量仍达668.3kg/667m2,比豫粳6号平均增产27.1%;2005年继续品种比较试验,由于抽穗灌浆期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产量为520.8kg/667m2,比豫粳6号减产2.38%。在2005、2006年的小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5.
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郑麦379、百农4199、百农207、西农511、新麦26、周麦36号、郑麦1860、中麦578、平安11号、丰德存麦5号)进行评价,针对北部麦区、中南麦区、东部麦区、南部麦区、旱作麦区提出2021—2022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针对北部强筋麦区,中南部强筋、中强筋麦区,豫南沿淮弱筋麦区提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与布局意见,以期为全省小麦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886在豫南稻区进行试种和小面积示范推广,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全生育期145d左右,不同试验点的产量为10.50~10.71t/hm~2,平均有效穗259.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90.6粒,结实率86.5%,千粒重29.8g。结合两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Y两优886在豫南稻区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崔建民  李彦学 《种子》2006,25(3):84-85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5001号。该品种适应我省黄淮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发展优质稻种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当年审定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670hm^2左右,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河南沿黄稻区是北方重要的优质稻米产区,对1983-2022年适宜河南沿黄稻区种植的已审定常规粳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分析。1983-2022年河南沿黄稻区审定常规粳稻品种234个,水稻产量、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审定年份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与审定年份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亩有效穗数随审定年份无明显变化趋势,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是产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度与审定年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与审定年份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碱消值、透明度随审定年份无明显变化趋势,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居多,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协同提高效果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是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和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随年份变化不显著,条纹叶枯病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挖掘和利用抗条纹叶枯病的基因资源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07,(4):46-48
为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近日,河南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筛选出了一批春夏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据了解,今年主推的水稻品种主要有: 豫粳6号 新乡市农科所选育,199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属中晚熟粳稻品种,生育期150 d左右.适宜河南省沿黄稻区种植,产量9000~10500 kg/hm2.4月底5月初播种,用种量45~60 kg/hm2,每穴2~3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病虫害,后期切忌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新稻18号在沿黄稻区多年多点生产试验研究情况,从合理计划种植、适时播种移栽、科学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提出沿黄水稻应变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