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扬州市城区多条道路的绿化带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扬州市道路绿地系统常用的乔木树种有18科,27属,32种;灌木18科,21属,24种,出现频度最高的乔木、灌木分别为香樟40%,石楠65%。常绿、落叶树种的数量配比为17:33,其中乔木的常绿、落叶树种数量配比为13:50。乔木与灌木种类配比为4:3。同时还总结出扬州市城区道路绿化带中绿化树种较少,没有形成特色道路景观,没有充分考虑行车视线以及灌木高矮差别较大等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抽样法对诸暨市城区50条主要街道绿化树种的种类及其生长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运用物种出现频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街道绿化树种多样性及其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渚暨市主要街道的绿化树种有66种,隶属39科,其中乔木12科19种、灌木20科32种、地被植物7科16种;乔木类使用频度最高为香樟34.57%,灌木类使用频度最高为红花拯木9.77%;绿化树种多样性指数2.0~2.5的街道最多,占30%;树种的配置模式有乔木单层结构、乔灌两层结构和乔灌草三层结构,其中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类型的街道有11条,占所调查街道的22%.但诸暨市城区主要街道绿化树种的物种多样性偏低,城市绿化景观特色还不够鲜明.  相似文献   

3.
南京城市道路绿化带生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区24条干道道路绿化带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现有道路绿地主要应用的植物有乔木26科45属69种,灌木19科26属34种,草本14科21属30种,其中乡土植物仅占34.6%;出现频度最高的乔、灌木分别为悬铃木、香樟(频度均为42%)、海桐(频度为64%);道路绿化带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为5.45;道路绿化带与公园绿地的Gleason、Margalef、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较小;Simpson优势度指数0.723;Berger-Parker指数0.361,说明道路绿化带在物种丰富度以及优势种群数量都有待提高;道路绿化带灌木层的乡土植物种类比例低,少数几种灌木的集中高频度使用,植物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对长沙市23条主次干道行道树绿带的植物组成及其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长沙市行道树绿带常用植物种类约有96种,其中约占总数29%的为高大乔木,且常绿树种的应用比例约为4/5;出现频率超过45%的树种有7种,即香樟、广玉兰、桂花、金叶女贞、红檵木、四季桂等,但香樟、广玉兰、桂花、悬铃木等树种的均匀度相对较低;(2)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应用的灌木有40余种,山茶、栀子、杜鹃、月季、紫薇等观花灌木较多,特别是山茶所占的比例最大,占所调查全部灌木植物总数的22.5%;(3)长沙市行道树的胸径径级结构分布比较合理,但树高等级上的分布相对不合理,且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的植物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属于中等偏上;(4)在长沙市行道树绿带中观花植物种类有20种,观果植物8种,观叶植物11种,观形植物11种,且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色调为绿色,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之比为4∶1。  相似文献   

5.
采用植物平均生长指数、频度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桐乡市主要平原绿化树种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桐乡市绿化乔木和灌木树种分别有41种和25种,使用频度最高的乔木树种是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使用频度最高的灌木树种是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和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平均生长指数大于80的乔木和灌木树种分别有31种和22种;使用频率较高、生长较好的乔木树种为樟、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20种;使用频率较高且生长较好的灌木树种为夹竹桃、红叶石楠、金边黄杨和海桐;女贞、雪松、龙柏、杜鹃、金叶女贞等树种使用频率较高但生长较差,建议适当减少这些树种的使用比例,增加使用生长好的适生适地树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本市不同城市绿地类型中36个样点的调查,掌握园林树种207种。其中乔木111种,灌木87种,藤本9种;常绿类44种,落叶类163种;生长状况在较优以上的118种,常见种59种。分析了本市现有园林树木种类构成及其应用分布情况,整理出不同观赏特性树种名录,确定了本市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树种。分析了本市园林树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常绿树种较少,藤本和灌木的种类及数量都偏少,对本市今后园林树种规划提出了建议,包括应增加常绿树种数量,应多运用有特殊观赏价值的花灌木,加大藤本、灌木应用,实现垂直绿化,丰富季相变化,尤其是增加秋色叶树种的引种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格尔木天然胡杨林群落的植物组成、生长量等特征调查,经统计分析得出:1天然胡杨林的植物有83种,24科55属,其中天然乔木只有胡杨1种,灌木树种有39种,草本植物有43种;2胡杨平均树高为4.35±0.3513m,树高在2.0~≤4.0m的胡杨比例占50.0%为最多;平均胸径为13.67±1.6459cm,胸径在5.0~≤10.0cm的树木占33.3%为最多;平均密度为212.5(N/hm2),样地GH2(E94°22′171"N36°25′878")的密度最大为15875N/hm2,综合林分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树干基盖度、更新幼苗数和倒枯比例6个指标,综合指数最高的样地是GH2为26.13;3胡杨林中频度≥5%的灌木树种有13种,平均树高为0.9m,平均冠幅为0.7m,平均频度为25.6%,其中柽柳的种类和数量最多;4频度≥20%的草本种类有21种,出现频度最大的是苦豆子、冰草、假苇拂子茅和芨芨草。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人工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林分群落的植物组成、结构、性质,并计算了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有40科73属76种,以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乔木层中香樟和杜英为优势树种;生活型组成则以一年生植物和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占36.84%和32.89%)。群落各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次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32年生杉木、34年生加勒比松和27年生马占相思3种半天然林特征,采用主要测树因子分析林分生长特征,运用重要值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半天然林整体上均已是充分郁闭林分,乔木层均已经明显分异出2个亚层,直径分布均已表现为异龄林结构,林分密度分别为3 600、2 472和1 540株·hm-2;灌木层林分密度分别高达8 374、6 828和9 776株·hm-2;2 500 m2样地面积的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分别为79、61和49,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12、3.83和3.98;虽然乔木层优势种仍然为人工造林树种,但天然更新乡土树种重要值合计分别高达46.3%、54.0%和65.1%,其中乔木树种重要值占比分别高达87.1%、81.1%和93.1%;灌木层均为乡土树种天然更新林木,树种丰富度分别为137、113和91,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66、5.25和3.89,其中乔木树种重要值占比分别为49.4%、54.8%和70.2%。3种...  相似文献   

10.
以中亚热带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8种乡土树种营造的混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幼龄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8种幼树不同器官碳含量不同,树干碳含量在454.7~500.0 g/kg之间,树枝碳含量在426.0~474.0 g/kg之间,树叶碳含量在448.4~495.8 g/kg之间,树根碳含量在436.0~490.4 g/kg之间;2)相同树种不同器官和不同树种的相同器官碳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杉木碳含量最高,为490.1 g/kg,木荷最低,为449.4 g/kg;3)林下植被碳含量以灌木层最高(405.98g/kg),草本层最低(350.83 g/kg),不同林分土壤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别(P 0.05),其中0~10 cm土壤碳含量最高(23.9~25.5 g/kg);4)4种人工混交幼龄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储存于0~100 cm土壤层,平均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92.56%~94.72%,其次为乔木层(3.75%~4.98%),其中树干占整个乔木层碳贮量的45.45%~58.64%,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5)4种幼龄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67.06、165.72、162.97和160.97 t/hm~2,其中马褂木×香樟×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幼龄林(MLCLS)碳贮量高于其他3种幼龄混交林。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碳储量的积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月至6月对孟加拉涝原地区两个不同的宗教部落(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的传统家园森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包括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社团对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偏爱度、类似性、造林材料及来源、植树地点和间距。研究发现Mangifera indica作为乔木树种,Ocimum sanctum作为灌木树种为印度教社团最喜爱的树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和Lawsonia inermis分别为穆斯林社团最喜爱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两中不同宗教社团选择乔木数种的相同性为86.57%,灌木树种为78.48%。两个宗教部落使用种子和苗木作为造林材料最多。乔木树种的造林材料主要来自家园(39%)灌木树种主要来自自然界(40%)。表3参27。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太原市街道绿化植物资源现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69条样带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太原市街道绿化植物种类组成、应用频度和不同等级道路植物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街道绿化植物资源共64种,隶属28科、42属,其中乔木植物38种,灌草植物26种。街道绿化树种结构欠合理,乔木与灌草数量比例为1.46∶1,常绿与落叶植物数量比例为0.3∶1;乔木植物中国槐应用频度达到84.39%,灌草植物中黄杨和大叶黄杨的应用频度分别达到32.71%和27.88%。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植物应用数量依次递减。基于太原市街道绿化植物资源应用现状,提出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充分挖掘潜力物种,引进优良树种,发展立体绿化,提高现有街道绿化管护水平,强化精细化管理等改进建议,旨在缓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城市街道绿化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取样线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常绿树种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区类型和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陕西地区常绿树种共计45科87属223种,其中蔷薇科、壳斗科和樟科为优势科,卫矛属、冬青属和杜鹃属为优势属;有被子植物194种,裸子植物29种。该区常绿树种属有10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居首位,占28.74%。该区常绿树种按形态特征可分为三大类,灌木最多,占62.78%;大乔木次之,占29.15%;小乔木最少,占8.07%。表明陕西常绿树种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应合理引种驯化,培育优良新品种,以丰富园林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香樟属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种 ,生长快 ,材质优良 ,木材有香气 ,是家具、建筑、造船的良材 ;也是城市、村庄、海岛的主要绿化树种之一。杭州、宁波等城市已作为市树广泛栽植。由于香樟主根发达须根不多 ,若按常规植树造林成活率较低。为此 ,70年代宁波市南溪林场分别采取截根灭梢和截干法进行了造林试验 ,使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 ,一般在 92 %~ 95 %以上。实践证明 ,上述 2种造林方法有如下优点 :一是可以延长造林时间 ,采用一般造林方法 ,必须在清明前后进行 ,成活率才有保证 ,而实行截根灭梢和截干造林 ,冬季、春季都可进行 ,造林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积累基岩海岸生态恢复经验,改善沿海困难立地的生态环境,对平潭岛临海石质山体造林乔木和灌木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质海岸不同乔木和灌木造林均表现出较高的保存率,其地径和树高生长比初植时均有显著提高,生态恢复成效显著;通过树种的适应性评判,4种乔木树种的适应性排序为木麻黄台湾相思肯氏南洋杉龙柏,4种灌木树种的适应性排序为黄栀子滨柃夹竹桃海桐。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保留现有灌木、乔木或乔木幼苗以及藤本植物而只对杂草进行清除的林地清理与抚育方法和穴垦整地等配套技术的生态造林方式,将喙果鸡血藤、凌霄花、扶芳藤、绿爬山虎、龙须藤、常春藤、五指那藤等7种藤本植物和金钱松、棱角山矾、湿地松、木荷、柔毛油杉、光蜡树、飞蛾槭、柏木、圆柏等9种乔木树种在湖南省"高铁"沿线的石灰岩山地进行示范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藤本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凌霄花,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龙须藤,分别为90%和85%,藤本植物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4.29%、90.14%;乔木树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光蜡树,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棱角山矾,分别为83%和80%,乔木树种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33%、88.33%,总体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19%、89.13%;②在轻度或中度石漠化地方,喙果鸡血藤等缠绕类藤本植物比扶芳藤等吸固类藤本植物长势要好;③在造林的乔木树种中,造林前期,棱角山矾、光蜡树和飞蛾槭比金钱松和柔毛油杉生长要好、要快,且光蜡树和飞蛾槭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其它乔木树种要高。  相似文献   

17.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000株/hm2以下的占89.9%,不足2000株的占78.7%,1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据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8.
周素侠  秦飞 《林业科技》2012,37(3):56-59
采用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模型、生物多样性指数中Simpson指数、物种重要性指数相对多度和物种重现率、物种线密度等指标对徐州市云龙区城市道路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主要应用的植物有乔木16种,灌木22种;出现频度最高的乔木为悬铃木、国槐、女贞和重阳木,灌木为红叶石楠、金森女贞、蜀桧、大叶黄杨;道路绿化带Simpson指数乔木最高为0.695、灌木最高为0.756;重现率指数乔木为3.45~41.38、灌木为3.45~31.03,相对多度指数乔木为0.25~20.2、灌木为0.02~57.4,物种线密度为1.049~10.405。  相似文献   

19.
以营口市鲅鱼圈区贯通南北的重要景观干道——平安大街为例,通过全线调查结合典型性取样分析,探讨了营口景观干道植物配置特征。结果表明:营口市景观干道绿化植物种类共有66种,隶属于31科、49属。乔木与灌木比为1︰0.39,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为1︰7.25。植物种类组成丰富,乡土、色叶树种的选择具有显著的特征。行道树绿带配置主要采用乔木+绿篱模纹配置模式,路侧绿带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分别为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草坪/地被、乔木+灌木+草坪/地被、乔木+草坪/地被、灌木+草坪/地被4种配置模式。建议行道树带适当缩短每种灌木种植长度,增加灌木的种类;路侧绿带2层、3层和4层植物配置交错分布;适当增加能够在冬季展现树姿和色彩的园林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福建光泽香炉山南方铁杉天然林群落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光泽南方铁杉天然林群落(2000 m2)共有维管束植物27科40属52种。南方铁杉群落乔木层常绿树种占据优势,而灌木层常绿树种占据压倒性优势,说明常绿树种幼苗幼树耐阴性比落叶树种强,从而在林下低光照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南方铁杉群落的乔木和灌木层发达,而草本层发育差,物种数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为灌木层>乔木层>层外植物>草本层;而均匀度则多为层外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南方铁杉种群幼苗幼树数量较多(2151株.hm-2),但小树数量极少(24株.hm-2),有一定数量的中树和大树(405株.hm-2)。南方铁杉幼苗幼树耐阴性差,难以与耐阴性强的常绿乔灌木树种竞争,这可能是南方铁杉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