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占地33.3公顷,投入资金2000万元的汉丰湖晚熟柑橘良种繁育场在重庆市开县厚坝镇大坝、厚坝村建成。繁育场计划2011年生产晚熟柑橘良种接穗1000万芽,苗木150万株,年产值将达1200万元。汉丰湖晚熟桔橘良种繁育场的建成,不仅满足开县而且为整个重庆市提供晚熟桔橘苗木和接穗,成为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良种苗木、接穗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2.
贺江鸿  骆力 《农家科技》2014,(10):48-49
碧波荡漾,鸥鹭齐飞,方圆15平方公里的汉丰湖优美静卧,开县这座山水园林风格的生态型移民新城让人耳目一新……这片广袤的土地如何物尽其用?这,离不开开县国土房管局的精耕细作。他们转变工作思路,创新用活土地资源,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促进特色、绿色发展;他们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扎扎实实走群众路线,获得群众的赞许。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汉丰湖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聚类分析上,水质变化可划分为3类,对应蓄水期和汛期,在蓄水期中水质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而在汛期中暴雨引起水质变化较大;在空间分析中,水质随空间划分为2类,反映出汉丰湖水质被扰动状态和变化程度,与汉丰湖水质的空间分布相符.汉丰湖呈现富营养化现象主要受Chl-a,TP,TN,NO-3-N,DO,pH的影响,而高猛酸钾指数和TSS的干扰不可轻视.按照主成分综合得分对采样断面的污染程度排名依次为镇东大丘,石龙船大桥,东湖郡,头道河大桥,三河交汇,东河大桥和调节坝.汉丰湖水质东河最好,南河最差,南河应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1):62-64
采用二维水质模型对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流量、水位、污染源排放、水动力和水质进行模拟,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计算了2017年的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0 596.93、2 795.97、2 882.35、144.12 t/a。目前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水体的COD、TN、TP已经达到水环境容量限值,属于饱和运行状态;NH_3-N污染负荷已基本接近维持现有水质功能下的水环境容量阈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于2010年11月-2011年9月对三峡水库支流汉丰湖水体中总汞和甲基汞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汉丰湖水体中总汞(THg)和总甲基汞(TMeHg)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62~15.74ng/L, 0.15~0.72ng/L,THg高于未受污染的河流,而TMeHg没有明显差别.水体中不同形态汞随时间变化表现为落 干期大于蓄水期;在空间上,水体总汞浓度在上下层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而甲基汞总体表现为下层高于上层,从上 游到下游,不同形态汞在淹水灌木丛和中游出现较高值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三峡库区最大的库中湖——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汉丰湖来水区、湖区、出水区设置14个采样点,于2015年每月下旬在各点位采集水样并分析主要水质指标,综合运用多种统计评价方法,解析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汉丰湖水质空间变化可聚类为4个区域:南河来水区(区域1)、东河来水区(区域2)、汉丰湖上游(区域3)和汉丰湖中下游(区域4),其月份变化可聚类为2个时段:蓄水期(1-2月及9-12月)和泄水期(3-8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显示区域4中的调节坝(HF5)及调节坝下(XJ1)水质呈中营养状态,而其余点位及区域水质均为轻度富营养,各月份水质表现为1月、12月为中营养,10月为中度富营养,其他月份均为轻度富营养。汉丰湖水体中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可溶性磷(DP)、正磷酸盐(PO43--P)、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均表现为自上游向下游降低趋势。主成分分析揭示流域水土流失是汉丰湖水质恶化的主要诱因,而三峡库区水位调控也对湖区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黑龙江)》2014,(16):I0004-I0004
生态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不管是柑橘园里的害虫,养殖场里的波尔黑山羊,还是广阔的汉丰湖和美丽的城市,它们都在发生联系,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8.
落水初期三峡库区人工恢复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不同人工恢复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随水位高程的变化特征,为三峡库区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三峡库区水田坝、香溪河口、万古寺、汉丰湖、石宝镇和渠口镇6处典型人工植被修复消落带,分别于高程145~155、155~165和165~175 m区域进行植物群落调查。[结果]随着水位升高,植物生物量增大,个体数量分布趋于均匀,生物多样性增高,植物优势情况趋于不明显。对比6处人工恢复消落带,发现在消落带中下部,石宝镇和香溪河口生物多样性较高;在消落带上部,汉丰湖生物多样性较高。[结论]从消落带生物多样性出发,搭配对应人工恢复措施应对长期、反复淹没的逆境条件适应性较强,可为三峡消落带的人工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按照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开州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1365"发展思路,恪守生态涵养发展使命,重点在汉丰湖、鲤鱼塘库周、江东浦三河流等重要水体周边、现代农业园区、蔬菜基地、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分散性、广泛性等特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部分影响国有林场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充分暴露.为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实现开县“三年整体转型、五年提速到位、七年全面小康”和践行“147”战略,文章立足开县实情,总结近年来国有林场改革经验、教训以及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开县国有林场发展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的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方法]以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为鄱阳湖污染物主要控制性指标,采用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的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结果]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增泄流量时,鄱阳湖在汛期高水位的持续时间延长;而水库蓄水减泄时,湖内退水加快,水位下降明显,因此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情势影响显著。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时,鄱阳湖10月份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较运行前分别下降了14.0%、15.4%、15.4%;而水库防洪泄水时,鄱阳湖8月份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较运行前分别增加了3.64%、4.88%、4.88%。[结论]该研究为湖泊水体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94-9896
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洞庭湖水情发生了变化,对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讨论了三峡运行以来洞庭湖三口、四水入湖的年径流量、入湖沙量的变化以及出湖水沙变化,分析了洞庭湖水沙演变的特征和长江干流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以及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回水区段富营养化的发展潜势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历时3 a的跟踪监测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三峡库区每条次级河流回水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富营养化发生的时期主要是在4月—9月(春夏之交、夏季及夏秋之交),并且随着靠近坝首,富营养化有加重趋势。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实际监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项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钟海玲  高荣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53-6355
选用三峡库区33个台站1960~2008年气象资料,利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方法,计算了三峡库区水稻、玉米、冬小麦的气候产量及三峡水库蓄水后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波动降低,而在80年代末后增温迅速;降水量在90年代末期前变化不大,在90年代末期以后略有减少;日照时数则是在60、70年代较多,80年代后相对较少,且变化不大。水库蓄水后整个库区气温升高;而降水在库区南部减少,在库区西北部增加;日照时数除了在库区西南部的垫江附近增加外,其余大部地区都是减少的。蓄水后,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在库区西北部和东北以减小为主,而在库区南部以增大为主;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库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是减小的,在其余地区都是增大;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在整个库区以增大为主。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前氮磷污染现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2年对长江三峡库区各江段的水质和重庆主城区岸边污染带进行了监测。通过对氮磷污染的分析表明,万州区等局部的长江水域及重庆主城区长江水质达到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氮磷条件。根据库区长江水体的氮磷污染现状,提出了预防富营养化和保护长江库区水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生物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消落区具有水淹时间长、消落幅度大、水位涨落节律逆反自然枯洪规律及面积大、生境类型复杂等特点。从三峡水库消落区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治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的生物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2001-2007年对三峡库区忠县段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蓄水前后三峡库区忠县段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忠县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稳定,水体的基本类别未发生改变,属地表水Ⅲ类水质。水质污染特征上蓄水前后未发生改变,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CODMn、TN、TP,表现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其整体污染水平逐年下降,在水体中所占污染比重也逐年下降。在蓄水的各阶段,库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其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蓄水与悬浮物、水质状况呈一定相关性,表现为蓄水使得悬浮物降低,悬浮物降低使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黑藻和金鱼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采用模拟法研究了黑藻和金鱼藻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黑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强于金鱼藻,是治理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和沉水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  相似文献   

19.
陈桂芳  张宏  田艳  杨远亮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66-267,269
通过调查三峡库区典型区县(万州、开县)库岸不同生态环境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收集库区气象和社会经济情况资料.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钉螺孳生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适合钉螺滋生,钉螺和传染源输入可能性也极大,存在血吸虫病发生流行的潜在性危险,应加强血防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蓄水后部分支流出现"水华",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面源污染。在简要分析库区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对水库水环境保护的意义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库区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与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