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板块。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受多种动力机制的共同影响,通过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动力机制,并根据其客观情况提出了建设该城市群整体战略路径,对于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实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量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蔬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并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效益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呈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最大值6 156 196万元。在小麦、玉米和蔬菜3种农田作物中,小麦在各服务功能价值中占的比重最大,并呈下降趋势,而玉米和蔬菜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都呈上升态势。在各服务功能价值中,每年固碳价值最高,占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58%~67%,土壤保持价值最低。该研究为后期调节农田结构提供了依据,能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郁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88-179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关中-天水经济区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和外向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已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大背景下,如何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经济区农业产业布局,对于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培育以及市场拓展能力,促使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实现经济区整体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其农业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区域金融支持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从新兴的金融地理学的视角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资源的分布与流动状况,分析了区域金融合作的意义,以及现状,研究提出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以至推进经济区金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水旅游业只有趋利避害、积极主动的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才能实现最终的互利共赢和旅游业的跨越式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水旅游业只有趋利避害、积极主动的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才能实现最终的互利共赢和旅游业的跨越式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构并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是建设好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必然要求与使命,也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导入区域品牌理论与合作营销理念,提出了重构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产业体系的思路、模式与具体途径。提出了强化政府在产业体系中的引导与服务功能,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布局和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对农业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推广、监督和保护,鼓励农户开展合作营销,以降低营销成本并提升营销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53-255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众多综合实力较强城市的聚集地。从区域经济学和城镇化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选取16项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查阅近5年该地区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该地区各市(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分析发现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被覆盖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改善关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利用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数据,结合Sen趋势与Mann-Kendall检验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2001—2016年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并根据估算的土壤湿度因子,应用残差法评价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维度来看,2001—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呈良好趋势,且整体表现为在不断波动中递增,表明关天经济区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在慢慢凸显它的生态效应。2)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显著增长的区域面积占35.87%,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北两侧。而显著下降的面积区域占3.21%,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即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如西安市区,宝鸡市区,天水市区,铜川市区等。3)关中-天水经济区植被覆盖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大。其正相关区域占13.43%,不显著相关区域占85.26%。4)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正作用大于负作用。其中,正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东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频繁,建设生态屏障、加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促进植被NDVI增长。负作用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沿线、经济活动较高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城市化、工业化等抑制植被生长。5)植被覆盖的增长和下降区域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正作用和负作用区域大致相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关天经济区植被覆盖情况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总之,在负作用区域,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植被建设、以及对植被乃至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杨建斌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409-1411,1420
从规模化经营到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特点,分析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区农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英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44-4247
以新经济地理视角对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经济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讨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状况,为将经济区逐步构建成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提供客观的参考和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78-8081,8083
"关中—天水"经济区已经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农业信息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和必然选择。移动通信在农业信息化应用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广泛推广与应用移动信息化是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分析了经济区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移动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中位于陕西腹部平原地区,由于农业土地资源较少,人口众多,而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致使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劳动力急剧流失,且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很慢,农民收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在辨析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分析陕西关中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视角下,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提出构建陕西关中农业产业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安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24-12526
论述了原产地形象理论,探讨了原产地形象与区域品牌之间具有天然的关联,指出农业的分散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这种联系。深入透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区域品牌现状:一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产业体系齐全但缺乏统一的农业区域品牌;二是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破坏品牌形象的非理性行为。基于原产地形象视角,构建了农业区域品牌建设模型,结合该模型提出了提升农业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二是加强原产地形象保护与农业区域品牌推广;三是发挥农产品龙头制造企业在原产地形象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平凉市作为子午岭—六盘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甘肃省构建"三屏四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一局——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在构筑本地泾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  相似文献   

16.
商州区设施蔬菜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开局以来,商州区设施蔬菜产业在商洛市取得率先较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商州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1产业优势1.1区位优势商州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丹江源头,是商洛市经济文化行政中心,已融入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施区,距西安1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商州境  相似文献   

17.
蔬菜产业作为武山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武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首要支柱产业。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为实现把武山建设成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和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蔬菜外销基地"的目标,我们亟需对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重新审视和定位,剖析发展瓶颈制约,探索、寻找新的对策,以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该文就武山县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的越夏越冬高度和主要地区范围,因降雨(雪)多少和温度高低的变化情况,以及秋、春季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且首次证明,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的秋季菌源可随风传入关中,成为关中秋季发病的主要菌源。此外,还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农业也最能反映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黄淮平原是中国古代开发较早的农业区域之一,在中国历史上,黄淮平原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根据司马迁对经济区域的划分,黄淮平原属于关东经济区,这一区域,在汉代它的富庶可与关中经济区相提并论,同时又是关中漕  相似文献   

20.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科学、准确地量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服务,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调节水源、稳定水源供应的作用,以缓解水源短缺的危机.【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蓄水法估算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并采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计算了其涵养水源的价值量.【结果和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及其价值在1980—2010年的30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中,1980—2005年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从32.219亿m3·年-1减少至19.691亿m3·年-1,涵养水源总价值从21.587亿元·年-1减少至13.193亿元·年-1,年均减少1.56%;2005—2010年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数量从19.691亿m3·年-1增加到31.638亿m3·年-1,总涵养水源价值从13.193亿元·年-1增加到32.219亿元·年-1,年均增长为7.42%.由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正向引导,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量及涵养水源价值量依然呈增长趋势,并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在时间上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南平原高,西北山地、丘陵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