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云和县街道高山茭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相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云和海拔500m以上的山区夏季凉爽气候为茭白创造了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使得茭白能提早上市20~30天,而且高山单季茭白平均产量达到1600~2000kg/667m~2。这个上市时间差既丰富了居民菜篮子,实现了质优价高,还增加了秋季蔬菜品种。因此推广种植高山单季茭白对发展山区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中高海拔山区利用特定山地夏季凉爽气候,高山冷水灌溉技术栽培发展单季茭白——“美人茭”。所产茭白品质上乘,肉质细嫩,口味鲜甜,表面光洁,呈象牙色。茭白7月中旬开始上市采收直至9月底,较平原单季茭提早上市2个月,是缓解大中城市蔬菜“秋淡”供应重要蔬菜  相似文献   

3.
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又名茭笋,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沼泽草本植物。茭白采收期为5~6月和9~10月,对调节春淡和秋淡,增加上市花色品种有着重要作用。一般单季亩产量1200~2000kg,单季茭白和双季茭白中的夏、秋茭兼用型均宜春季4月初定植。  相似文献   

4.
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促进山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振兴山区经济,实现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浙江省新昌县立足山区实际,充分发挥山区独特的气候优势,把高山茭白作为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品种,使之成为该县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该县自1998年以来,在海拔400m左右的山区台地区域发展高山茭白,使单季茭孕茭时间比平原提早1个月以上,产品享誉省内外的上海、武汉、杭州、宁波、绍兴等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5.
高山冷水茭白是浙南山区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种植高山冷水茭白由于经济效益明显,在浙南山区发展非常迅速。分析了浙南山区高山冷水茭白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山冷水茭白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何伟民 《新农村》2006,(1):12-13
近年来,景宁县高山茭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杭州、上海、温州等大中城市作为补淡蔬菜。发展高山茭白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将其无公害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茭田选择和准备应选择具有高山气候特点,海拔为600~1050米的区域,光照好、土地平整、土层深厚、  相似文献   

7.
在高山茭白种植基地,进行3414肥料试验、移植时间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和移植时间对高山单季茭白的产量和采收期有显著影响,氮磷钾配合施用并增施钾肥及秋季移植显著增加产量,茭白采收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8.
高山冷水茭白是景宁县重要的水生蔬菜,近几年种植面积迅速发展,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9719亩,总产量达1.6万吨,总产值达4810.4万元,平均每亩产量在1500-2500公斤,产值可达4000—6000元。在景宁县海拔800米以上的冷水田种植茭白可比同纬度的平原茭白提早上市20—30天,且质量好,很受市场欢迎。因此,  相似文献   

9.
双季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Tarcz)Hand-Mazz]系多年生缩根性水生蔬菜,喜沼泽多湿环境。根据茭白对环境光温的要求,分为双季茭和单季茭。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零星种植,生产规模小,多沿用传统耕作技术,产量低,效益差。因此,提高茭白产量,须进行规模化生产,做到栽培规范化。古田县凤都镇种植茭白670 hm\+2,每666.7 m2产量达3.5 t,株产3.5 kg,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市场规模居全省首位,在全国也位居先进行列,成为凤都镇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现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景宁县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山茭白是秋淡季市场的主要蔬菜品种,不但上市价格好,而且产品较畅销.为了努力提高茭白的单产和种植效益,文章总结了景宁县大际乡农民的种植经验,提出了高山茭白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值得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山茭白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姚市高山茭白采收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此时平原无茭白采收,又是夏季蔬菜淡季,茭白销售价格看好,大力发展高山茭白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生产过程中,严重的病虫危害成为高山茭白无公害生产的重要障碍。现将高山茭白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总结了岳西县高山单季茭白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即在适宜海拔地区选择优良茭白品种,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达到茭白早结茭且高产的目的,集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于一体,以期为大别山区高山茭白早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浙江省茭白主要栽培模式的特点、上市期,重点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茭白的生产成本及效益。结果发现,双季茭设施栽培模式虽生产成本高,但茭白品质好,价格优势明显,生产效益最好;单季茭收二茬栽培模式生产成本较双季茭低,价格优势较突出,生产效益介于双季茭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之间;单季茭高山栽培模式茭白采收期处于蔬菜生产淡季,效益也较为理想;而露地茭白传统栽培模式效益最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缙云县地处浙江南部山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生态农业示范县,境内“山青、水秀、土净、空气清新”,有“浙江绿谷”之称,是种植优质茭白的理想基地。尤其在海拔500m以上的中高山地带,夏季气候凉爽,十分适宜茭白的生长发育,为茭白优质高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县充分利用高山夏季气候冷凉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茭白生产,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同时也缓解大中城市蔬菜秋淡的市场矛盾。为充分发挥我县高山自然环境优势,促进茭白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益,2005-2007年实施了“万亩高山茭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两年时间的实施,基地产品质量和产销效益得到全面提高,基地环境进一步净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取得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茭白按感光性、采收季节分为单季茭和双季茭2种栽培型,在浙江省主要茭白产区,单季茭与双季茭分别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栽种,其上市时间完全错开。总结在浙江平原地区同一块田进行茭白单、双季换茬轮作新模式,具体介绍该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为各地茭白种植提供新的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6.
茭白是人们喜受的水生蔬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益增多。无论是单季或双季茭白,因生育期长,植株生长茂盛,对水的需求期长,对肥的需要量大,加强肥水管理,是夺取茭白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1.水层管理。刚定植时宜灌深水,以扶苗活蔸,缓苗后保持6-7厘米深的水层,  相似文献   

17.
茭白系多年生缩根性水生蔬菜,主产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茭白对光、温的反应,可分为单季与双季茭白两类。单季茭白集中在10~11月采收;双季茭白夏、秋两季采收,夏季集中在6月份采收。秋季10~11月采收。本文所述春季茭白系双季茭白通过大棚设施栽培促成早熟,将夏茭采收期提前到春季(即4~5月采收)。我们通过两年栽培研究表明:优选茭种、适时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培土、加强大棚期管理等措施,是提高春季茭白产量、品质及上市时间的关键。春季菱白4月初即可上市.单产(即每667平方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敌磺钠在单季茭白上应用的不规范,研究了敌磺钠的不同使用时期、浓度和次数对单季茭白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季茭白一年收二茬种植地区,敌磺钠能显著促进茭白结茭,茭白采收期提早50 d左右。在茭白移栽150,160和175 d各喷施一次浓度为0.5 g·L-1(有效成分)的敌磺钠即能促进茭白结茭,提高产量。在纯单季茭白种植地区,喷施1次敌磺钠可明显提早茭白采收期,同时提高茭白产量和产值,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茭白产量和产值明显下降。建议最多使用1次浓度为1 g·L-1(有效成分)的敌磺钠,在茭白移栽后40~60 d使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茭白系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蔬菜,主产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茭白对光、温的反应,可分为单季与双季茭白两类。单季茭白集中在10~11月采收;双季茭白夏、秋两季采收,夏季集中在6月份采收,秋季10~11月采收。本文所述春季茭白系双季茭白通过大棚设施栽培促成早熟,将夏茭采收期提前到春季(即4~5月采收)。我们通过两年栽培研究表明:优选茭种、适时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培土、加强大棚期管理等措施,是提高春季茭白产量、品质及提前上市的关键。春季茭白4月初即可上市,亩(1亩=1/15公顷)产在2000公斤左右,由于采收上市早,市场最高售价达8元/公斤以上,平均价也有4元/公斤以上,平均亩产值8000元以上,同时春季茭白在整个生长期内病虫危害甚轻,可不用或少用农药,易于实现无公害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茭白开始试种培育以来,靖远县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已在800多亩的盐渍化湿地种植成功,总面积近2000亩。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适合靖远县种植的茭白品种,改良县域土地的盐渍化,结合《茭白新品种引进筛选及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以此进行了茭白品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