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春富 《西南园艺》2004,32(1):11-12
闽东是麻竹重要栽培区,盛产麻竹笋。分布在闽东沿海各县(市、区)的诸多优良麻竹品种中,“六月麻”综合性状最好,其笋品质明显优于普通麻竹笋。其中,台湾青“六月麻”和傅石林“六月麻”最富特色,最为珍稀,为闽东特有。1品种特征特性1.1台湾青“六月麻”为一位称“台湾青”的台籍老人于解放前夕从台岛引种至宁德育成。为巨型合轴丛生类品种。当地主要用作采笋、架材,在房前屋后园畔堤旁栽培。主要性状:(1)根系发达,植株十分高大。根系大多分布在距母株1 m范围内;竹节间距35cm左右;竹体直径20cm左右,大者超过25cm;竹杆高20m左右,高者超过25m;…  相似文献   

2.
食用麻竹笋增施氮肥对产量及效益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四维 《广西园艺》2006,17(6):29-31
麻竹适应性强、生长旺盛、出笋数多、个大,是一种较好的食用笋竹.黄洞瑶族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广东引进,年种植增长面积以千亩计,至今已有1 000 hm2,但其产量及效益并不理想,在对笋农进行麻竹笋生产技术调查中发现,目前大部分笋农在麻竹笋栽培上施氮肥量明显不足,对麻竹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农民普遍每年每667 m2施放揶威产的氮磷钾各为15%的复合肥25kg,肥料成本75元,肥料投入产出比为1:6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竹笋为原料,研究一种新型绿色产品糖醋麻竹笋的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辅以感官评分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脱涩、保脆和最佳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脱涩工艺为0.1%柠檬酸处理10 min;最佳保脆工艺为0.2%CaCl2溶液浸泡30 min;糖醋麻竹笋的最佳配方为酸用量35%,蒜用量5%,盐用量3%,糖用量22%。采用此工艺条件,可得到笋肉黄白、汤汁澄清、酸甜可口、蒜香宜人并具有麻竹笋天然味道的糖醋麻竹笋产品,食用方便,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陈松河  黄克福 《园艺学报》2018,45(Z2):2855-2856
‘矮脚麻’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栽培新品种,竹竿高小于12 m,胸径8 cm以下,节间短于30 cm,从第5或第6节开始分枝;出笋期较长(5月上至11月上旬),笋体较小,笋肉细腻,质地脆嫩,品质好,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5.
矮脚麻竹系笋材两用的经济竹种,全身皆是宝,竹笋是夏秋两季优良的蔬菜品种,其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并可制成笋丝、笋片和罐头等,竹材、竹叶用途广阔。栽植矮脚麻竹既有经济效益,又兼有防风固沙、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等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六月红"芋球茎上的萌芽为外植体,在含有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能诱导出丛生芽和愈伤组织,添加6-BA 3.0mg/L和NAA 0.05mg/L的激素配比水平对丛生芽有良好的继代增殖效果,无根小苗在含有NAA 0.5~1.0mg/L的1/2 MS培养基(大量元素)中诱导15~20d即可生根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麻竹笋高效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科 《广西园艺》2005,16(5):54-55
麻竹笋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健胃抗癌作用,是国际国内市场上畅销食品。笋味甘甜清香,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可鲜食或加工成笋干,制作罐头等。竹子可作建材或加工竹制品,也可作造纸原料;竹叶可做斗笠、包粽子等。1麻竹的栽植技术1.1选地我区海拔400 m以上,斜度30度以下的丘陵地带,土层厚度在80 cm以上的地方均可种植,但以土壤疏松、肥沃、中至酸性土质为宜;以集中成片为好,便于经营管理和规模生产。1.2种植密度一般每667 m2栽50~60株,株行距4 m×4 m;单行栽植可适当密些。1.3整地方法一般采用穴状整地,按预先确定的行距定点,在栽植点挖长宽深…  相似文献   

8.
魔芋葡甘聚糖涂膜处理对麻竹笋采后贮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浓度分别为0.4%和0.6%的魔芋葡甘聚糖液态保鲜膜处理对5℃低温条件下贮藏的麻竹笋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魔芋葡甘聚糖保鲜膜涂膜处理的麻竹笋生理代谢活性缓慢,呼吸速率得到有效的抑制,水分散失量小,蛋白质、还原糖含量分解速率降低,营养成分得到了有效的维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贮藏保鲜期内变化幅度小,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增加量小,老化进程显著低于对照。其中以0.6%魔芋葡甘聚糖保鲜膜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苏北沿海菜区,夏秋常遭连续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加上春夏连作,夏秋黄瓜易发生土传病害,产量低而不稳.为了缓解渍害和土传病害的影响,我们经过探索,采取"六改"措施,取得了增产40%,667 m2增效500~600元的栽培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向崇高 《食用菌》2012,(4):56-57
天麻生产中发生烂麻,损失惨重。其实只要查清烂麻的根源,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烂麻是可以预防的。现将引起烂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由麻种引起的烂麻天麻和其它植物一样,如果多年传代繁殖,必然会退化。表现为个体细长、畸形,小米麻成堆。用于做麻种,丧失发芽力,抗病性减弱,麻体上缠绕许多菌索,有的带黑色病斑。如果从流行病害的地方引种,播种后一个月麻种即腐烂。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黑腐病,由尖孢镰刀菌(白雾云)引起;黑心病(锈腐病)由柱孢霉菌引起;乌龟麻,由病毒引起;白绢病,由罗氏白娟病菌侵染引起。这些病菌已经在永胜地  相似文献   

11.
刘都才 《食用菌》1992,(1):33-33
麻菇是湖南省草菇的地方品种,原产地浏阳,因最先是以麻杆为栽培基质而得名.麻菇是草菇中的上品,营养价值高.据湖南农学院中心试验室测定(%):粗蛋白质43.38;纯蛋白29.07(几乎高于所有其它食用菌的含量);总糖19.50;麻菇多糖6.50;淀粉5.40;可溶性糖4.90;纤维素17.14;灰分13.55;游离氨基酸总量4.86;水份9.16;维生素含量每100g鲜菇为263.70mg,也是食用菌中最高的.麻菇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55%.本文主要介绍麻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谈果树冬季"六步修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修剪是果园管理工作中技术性强、操作较复杂的项目.在多年来实施优果工程的技术推广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果树"六步修剪"法.将复杂的修剪技术简化成6个小模块,编排程序,使修剪工作分步骤、按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铁岭市清河区位于开原境内的中北部,2003年全区巨峰葡萄栽培面积1400 hm2,总产量2万t.近年来,由于果农重产量轻质量,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区内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北绿集团同清河区葡萄研究所,从1996年起,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应用"六带"栽培等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系列标准化综合配套技术,生产的"文选牌"巨峰葡萄,从2001年起连续三年通过欧盟有机食品(ECOCERT)国际生态认证,开创了我国有机葡萄的先河,被九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评为优质葡萄.  相似文献   

14.
江西南昌及周边地区每年晚秋有一种本地特色蔬菜——苦荬菜,俗称"凉麻"。论述当地"凉麻"品种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1 植物学特征 六月紫树势强健、树姿开张、树体矮化、萌芽力强、成枝力弱、发枝细密、干性较弱,有利于控制树冠大小,易整形。一年生枝浅黄褐色,嫩枝阳面微红,背面翠绿色、嫩梢黄绿色、光滑无茸毛。皮孔稀、椭圆形凸起、灰白色。叶片大,呈倒阔卵状,先端骤尖、叶基楔形,叶缘锯齿细钝,叶身平展,蜜腺稍明  相似文献   

16.
凉麻(Sonchus oleraceus L.),即苦荬菜,属菊科苦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过去常用作饲料,但近年来随着人民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食品的多样化,凉麻悄然成为热门菜.  相似文献   

17.
泰和县是我国南方典型红壤区,数千公顷红壤缓坡丘陵被开发成果园.大部份果园在建园初都必然会间作花生等作物,以短养长.每年果园间作早花生面积在1000hm2以上,占全县花生面积的1/3.但是,果园间作的花生一直处于低产水平.丘陵果园间作花生平均1425kg/hm2.据1998年调查,果园花生不仅低产而且还存在较多麻壳果.一般果园重茬花生麻壳率平均达23%以上,严重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黄中红 《北方园艺》2011,(18):193-195
青海省藏区的蕨麻既是一种常用藏药,又是一种保健食品.现通过分析蕨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理作用等,进一步认识其药用及食用价值,从而探究其开发状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笋的滋味     
肖青来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2):F0003-F0003
踩着毛茸茸的笋壳,闻着浓浓的笋香,才意识到早已踏进"家家厨()录新筠"的笋乡了. 早春二月,甘霖遍洒大地,正是江南山野出笋最旺、剥笋最热的时节,也是笋味最美的时节.  相似文献   

20.
有机活性基质穴盘育苗以其操作简单、节本增效、抗逆性强等优点而深受菜农的喜爱,用户只须"播下种、浇上水"即可育出理想壮苗,被农民誉为"傻瓜型技术".然而由于基质穴盘育苗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大,有别于传统的土壤育苗,尤其是夏季育苗,管理不当常会导致育苗失败,须作好以下"六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