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股双节RNA病毒科双股双节RNA病毒属,无囊膜,单层衣壳,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55~60nm。IBDV分为2个血清型,血清工型对鸡有致病性,而血清Ⅱ型无致病性。IBDV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等淋巴组织,破坏B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本病一直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  相似文献   

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被称为冈博罗病或者是腔上囊炎,主要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所引起传染病,并且是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急性的传染病。IBDV属双股病毒科中的双股病毒属,是单层衣壳,没有囊膜,属于红细胞凝集特性。这种病毒要是按照病毒中和特性来划分的化可以分成血清Ⅰ型以及血清Ⅱ型,要是按照其毒性强弱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经典毒力株、较弱疫苗株、超强毒株以及变异株。这种病毒的耐热性是非常强的,利用紫外线消毒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芪蓝抗毒饮单用及其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疫苗合用 ,对人工诱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雏鸡的死亡率、器官出血率、囊指数比、IBDV抗体效价和增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芪蓝抗毒饮无论单用或与IBDV疫苗合用均有较好的预防IBD的效果和增强免疫作用 ,能明显减轻IBDV引起的法氏囊损伤 ,早给药的效果略优于晚给药  相似文献   

7.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发病,只感染鸡,多侵害3-6周龄的雏鸡,小鸡在0-6周龄时,主要靠法氏囊对疫苗病毒产生免疫抗体,如果鸡感染了法氏囊病毒,那么就使鸡失去了免疫的一道屏障,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感染。1病史某肉鸡养殖户,饲养肉鸡7000只,38日龄就诊时值7月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9.
观察中药对人工感染传染性囊病(IBD)雏鸡的死亡率、器官出血率、增重效果的影响,以及抑制人工感染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致死鸡胚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对人工感染传染性囊病雏鸡的治愈率为83.3%,降低死亡率61.1%(P<0.05);法氏囊、脾脏出血率显著降低;适量中药明显控制感染,提高增重,抑制IBDV致死鸡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