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水稻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栽培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既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可缩短秧苗返青期,促进水稻的低节位分蘖,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由于目前抛秧作业均由手工完成,随机性较大,其抛撒均匀度和密度难以有效控制,直接影响抛秧稻增产优势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6年早季,青阳镇农技站开展22PY系列水稻抛秧机抛栽示范,在种粮专业户李金钟承包田里抛栽水稻“汕优016”124亩。经泉州市、晋江市农业部门联合验收,平均亩产455.2kg,比常规手插田亩增稻谷53.9kg,增产13.4%,比手抛田亩增33.4kg,增产7…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杂交早稻机插、抛秧、手插3种不同栽插方式的分蘖动态、生长发育进程、穗粒结构与产量、人工投入与物化成本等的对比分析,发现:早稻机插栽培时因秧苗的机械损伤使返青分蘖推迟,早期分蘖少,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较少,穗形偏小,分别比抛秧与手插秧减产2.76%与5.58%,用工比手插秧节省36.6%,比抛秧多8.3%,每公顷纯收入比手插秧多415.5元,比抛秧少1 744.5元。  相似文献   

3.
榆树市1986年至1996年,在井灌区累计推广简塑盘育苗抛秧、摆秧1万hm2,平均单产565.3kg/667m2,比普通栽培增产18.2%。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简塑盘育苗秧苗素质提高,插后缓苗期短,提前分蘖,可提早成熟。水稻根系发育好,有效分蘖提高,一般增产在17%~22%之间。抛秧、人工摆秧,在冷水温灌溉下,穗数减少、粒数增加,与常水温灌溉抛秧比较,减产明显小于手插秧,是一项深受稻农欢迎的新技术。1增产机理研究1.1简塑盘育苗抛秧、人工摆秧对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1.1.1不同育苗形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简…  相似文献   

4.
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美 《中国稻米》2008,14(3):66-68
在相同水肥管理及秧龄条件下,编织布隔层育秧无盘抛栽每667m^2早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33.8k,增产7.25%;晚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61.9kg,增产1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素质好,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单株白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编织布隔层育秧均明显优于塑盘育秧,并且所育秧苗带泥抛栽时因秧苗的“外婆泥”形成“吸盘”,立苗快,基本无返青期,抛栽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因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单株所占空间相对较大,可以增加秧苗弹性,适当提早播种,对于晚稻扩大迟熟品种种植,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均有利。秧苗素质的高低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水稻的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于2009年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栽植方式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抛栽和品字形移栽的水稻返青快、分蘖早,且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根系发达并具有较强活力:栽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依次为每667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品字形移栽和抛栽分别比对照(常规手插)每667m~2增产81.22kg和41.60kg,增幅分别达15.46%和7.92%。  相似文献   

6.
刘念龙 《作物研究》1998,12(2):27-28
1997年在中稻区的黄泥田、浅黄泥田和冷浸田中对杂交水稻岗优22和Ⅱ优多系1号进行了抛秧与常规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稻田上抛秧栽培均表现增产,平均比手插栽培增产4.6%,增产的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多。抛植比手插可缩短生育期6~8d,且效益明显,增收节支达每公顷1461元。因此抛秧栽培可在山区各类稻田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械抛秧的优势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1996年引进水稻抛秧机开展机械抛秧,1998年机械抛秧面积已发展到1.17万hm2。经3年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生产实践,基本明确了其主要优势及配套技术,为探索水稻移栽机械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机械抛秧技术的主要优势1.移栽速度快机械抛秧最直观的效果是抛栽速度快、工效高。据14个机抛示范方的观察统计,每台抛秧机平均作业人数为8.7人,平均每天(按8/J‘时计抛栽3.43hm‘;折每人每天抛栽O.394hm’,是人工抛秧每人每天O.183hm’的2.几倍。机械抛秧整个生产过程平均投工111.9个/hm’,比常规手抛节省32.l个。2抛栽质…  相似文献   

8.
水稻壮秧营养剂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由于省工、高产而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然而,旱育抛秧培育壮秧技术难掌握。针对湖南土壤、气候特点而研制的壮秧营养剂,简化了旱育秧操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明显。为阐明壮秧营养剂对秧苗的壮秧效果和大田增产机理,2000年早季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壮秧营养剂对秧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对抛栽大田后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壮秧营养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抛栽大田后缓苗期短,穗分化提前,能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实际产量平均增加5.39%。  相似文献   

9.
栽培方式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手插和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有利于促进植株提早分蘖和提高成穗率。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均呈抛栽手插机插的趋势。各处理植株群体根系干物质量和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植株茎、叶、穗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其中抛栽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p 0. 05)。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根系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以抛栽处理最高,机插处理最低;茎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低,叶所占比例均以机插处理水稻最大,穗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大。早稻和晚稻产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抛栽和手插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机插处理增加1506. 7、1205. 3 kg/hm2和1444. 5、981. 0 kg/hm2。可见与手插、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它把农民从几千年来“曲背弯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手插秧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育秧和插秧的劳动量.具有省工、省钱、省种、增苗、增穗和增粒等增产、增收优点,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通过多次实践抛秧栽培技术的探索认为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准备方面1、选择塑料秧盘.目前规格较多,可根据实际选用.通常用60×30cm,561孔软盘,用量公式为:秧盘用量(个)=抛秧面积(m2)×抛秧密度(穴/m2+秧盘穴数(穴/个).2、配制营…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双季早稻采用塑盘旱育小苗抛栽,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作用,比地膜湿润手栽秧增产15%左右,与普通旱育手栽秧增产效果相近,本田都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容易控制,有效穗数多。虽然苗床阶段秧苗生长缓慢,但秧苗抛栽后生长发育潜在能力大,大田分蘖快,分蘖叶位低。栽培上应抓好培育壮秧,掌握好抛栽密度,大田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坚持浅水发苗,多次露田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机械抛秧是将水稻塑盘育秧与机械抛秧结合于一体,改人工抛秧为机械抛秧,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1996年,江苏省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对水稻机抛秧的主要优势、生育特点和关键技术作了初步总结与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机抛秧的主要优势1.快速、均匀水稻抛秧实行机械抛秧,其工效大大提高。据调查,每台抛秧机日抛5~7hm2,人均田抛秧0.7hm2左右,比人工抛秧的工效高1倍左右,比常规手插工效高16倍左右,比插秧机插也快3~4倍。如锡山港下镇陈市农场,首次应用机械抛秧,全场20hm2水稻,4天全部抛完,栽插结束时间比往年提早5…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以早熟晚粳品种9998—3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在直播、抛秧、机插、手栽四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群体茎蘖动态、分蘖受生特点、叶面积指数变化和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穗层整齐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团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插稻、手栽稻成穗率、单穗重、总卡正数均比直播稻、抛秧稻高;结实车和千粒重差异均较小,其中结实率呈现直播稻〉手栽稻〉抛秧稻〉机插稻的趋势,千粒重呈现手栽稻〉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的趋势;直插稻单位育效穗数最高,机插稻和抛秧稻的相近,手栽稻最低;机插稻、手栽稻的产量均较高,抛秧稻的次之,直播稻的景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秧龄双季双抛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双季双抛栽培技术是指早稻和连作晚稻都采用抛秧栽培、都实行机耕机收的一项水稻生产新技术。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抛秧秧龄都以20 d以下为宜;每667 m2抛秧播种量早稻以4.0~4.5 kg为宜,晚稻以5.0 kg为宜;适当早抛有利于早发,提高每穗粒数和产量,早稻15 d秧龄抛栽比30 d秧龄抛栽产量提高15.7%,晚稻15 d秧龄抛栽比30 d秧龄抛栽产量提高7.7%左右。  相似文献   

15.
水稻优化定抛的增产机理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优化定抛兼取抛秧省工高效和有序栽培高产的理念,将带泥秧苗定向抛栽,因分蘖节分布于土表和秧苗有序分布,做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其增产机理在于促进了根系和分蘖的早生快发,协调了强弱势的灌浆,显著提高了有效穗,且穗粒结构协调。通过示范,该技术起到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5,(4):39-43
以陆两优996和中早39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机插对双季早稻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手插和抛栽相比,机插秧苗素质较差,移栽后返青期延长,分蘖高峰滞后,最高苗较低;全生育期较手插和抛栽长1~3 d,较撒播长10~11 d;有效穗较手插增加,较抛栽和撒播减少;穗平总粒数较手插和抛栽减少,比撒播增加;单产较手插减产极显著,较抛栽减产显著,与撒播差异不显著;每公顷纯收入明显高于手插,低于撒播,与抛栽相当。机插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移栽工效,是水稻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发展必由之路,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攻方向。在试验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双季早稻机插栽培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水稻钵苗摆栽是利用特制带钵体的秧盘培育秧苗,通过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带钵上按一定行穴距摆插。综合了钵革抛秧无植伤、盘育机插(或手插)秧苗分布有序的优点,是一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提质、增产、增效幅度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栽培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培育4.2叶以上的带菜大酋。技术创新是有序摆栽无植伤。水稻钵苗摆栽是在钵苗抛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5年八五O农场在垦区首次进行钵酋人工抛秧栽培技术试验,表现秧苗素质好、移栽省工省力、无植伤、分奠早生快发等。但大面积应用存在钵体散块、倒苗、分布不匀,钵体入土浅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机插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优6326和岳优9113为材料,研究了豫南稻区两种主要水稻机插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机插能够显著提高秧苗素质,立苗活棵快,分蘖发生早,群体茎蘖增减平稳,成穗率显著提高,头季稻成熟期提前6~7 d,头季稻穗粒数较毯苗机插和手插明显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钵苗机插方式下,再生季的生育期较毯苗机插秧和手插提前2~4 d,再生穗率、再生穗粒数、结实率也显著提高。在钵苗机插方式下,两优6326两季产量为13 973.6 kg/hm2,较毯苗机插和手插方式分别增产13.4%和12.1%;岳优9113两季产量为14 443.6 kg/hm2,较毯苗机插和手插分别增产12.8%和12.7%。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采用钵苗机插栽培方式,能够起到节本增效,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稻钵盘育苗浅插也叫手摆秧,是群众在抛秧不得法而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移栽方式,这种移栽方式在我地区应运而生、不断发展,逐步取代抛秧栽培。对此,我01从1994年开始,就钵育浅插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其结果报告如下;1林苗浅插产量高林盛镇英窝村试验结果(1996),不同穴距对比试验(每穴3苗),钵盘苗浅插,二个试验点3个处理18个小区平均亩实产605kg,比软盘苗(或精编袋垫底苗)手插和钵盘苗抛秧分别增产72%和8.4%(见表1)。每穴不同苗数对比试验(行穴距30.0X16.scm),钵育浅插平均亩实产602.6kg,比软盘苗手…  相似文献   

20.
水稻垄畦半旱式栽培的增产原因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育型稻田因受冷、烂、锈、毒等障碍因素影响,常耕平栽法常常导致水稻蹲苗(坐克)甚至发生赤枯病,特别是水稻生长中、后期,由于根系长期处于渍害土壤中,黑、黄根多,根毛少,根系和叶片功能损害严重,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和输送,以致出现分案不足,有效穗和穗粒数减少,空机粒多,产量极低。1990年,我们用汕优63进行垄畦半旱式栽培试验,垄裁和畦栽分别比平栽有效穗增加23.7%和11.l%,结实率提高52%和6%,千粒重增重3.3%和2.6%,增产65.4%和38.9%。1992年又用汕优63在浅脚烂泥田上开展生产示范,在每平方米插对丛,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