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是板栗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对北京延庆县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在山区板栗园内越冬卵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种群内存在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的聚集可能是昆虫本身行为和环境因素中的综合因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 Jacobi),是板栗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对北京延庆县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在山区板栗园内越冬卵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种群内存在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的聚集可能是昆虫本身行为和环境因素中的综合因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和数理统计对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e Gregor)田间动态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探讨。橘全爪螨在湖北温州蜜柑产区一年有2次虫口高峰,分别出现在5~6月和9~10月。温度是影响橘全爪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螨与卵的田间增长在旬平均气温15~20℃时最快。虫口高峰一般出现在22~27℃、相对湿度为75%~83%时。长期阴雨不利于其种群发展,旬雨量超过100 mm引起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如果环境条件适合则种群增殖力随其成螨密度增加而增强。田间天敌混合种群与害螨田间动态符合Leslie模型,当天敌量达到每叶0.05~0.08头时,可控制害螨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4.
苹果园李始叶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格局纹理分析,对李始叶螨活动螨(幼、若、成蟥)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种密度水平下,该害螨在苹果树内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型,聚集度在低密度下最高,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个体群大小约4~6片叶.  相似文献   

5.
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两种聚集度指标(C 和 L)和 Iwao 的 m~*-m 回归、Taylor 幂的法则测定了针叶小爪螨 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越冬卵在枝条上存在着个体群,个体群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具有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在可靠性 P=95%的水平上,中部枝条上随机抽样可代表全株随机抽样。  相似文献   

6.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分析了芬兰真绥螨在苹果树冠的发生动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叶螨和镰螯螨是芬兰真绥螨的主要猎物,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其种群发生高峰期,种群数量主要随着镰螯螨数量增加而增加;树冠上层、北面和内膛,芬兰真绥螨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在树冠中层、下层、东面、南面和西面,芬兰真绥螨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在树冠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芬兰真绥螨种群均呈现聚集分布;从7月到10月,芬兰真绥螨种群表现低聚集度,10月1日到10月中旬聚集度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腹管食螨瓢虫对其猎物桔全爪螨种群空间,数量及时间动态有明显的反应。在空间上,捕食者集中分布于猎物密度高的外层树冠,除其幼虫集中分布于树冠的中上部外,其余各虫态及其猎物种群在树冠各位点皆无显著的差异。捕食者能在果园内有效地搜索并趋集于猎物密度高的树上,对猎物种群聚集扩散趋势显示出有规则的反应。在数量上,捕食者在田间建立种群后,其数量消长将随猎物种群数量而起伏。捕食者对猎物种群空间及数量动态的反应都有10天左右的时滞。腹管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自然控制效能高,经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和助迁引进,是桔全爪螨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扩散型指数和回归模型分析柑桔锈螨种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该锈螨种群均呈聚集型,格局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也是聚集型。进行资料代换时可用负二项分布的代换公式y=lg (x k/2)。本文还提出估计田间种群数量时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9.
桂花上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的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统一观出发,对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的三个组成成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桂花上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由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共同反映出来。当取隶属度F=0.800时,可将4~8月的种群动态聚为3类,即:种群高密度、低聚集的猖獗动态;种群由猖獗向凋落过度的动态;种群低密度、高聚集的凋落动态。  相似文献   

10.
一代二化螟危害株在田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枯鞘株个体群的大小随时间序列而变化。受害株前期及后期表现为高聚集低密度,中期为低聚集高密度。在防治指标枯鞘率为3—5%的前提下,直接回归关系显著。低密度(0.2株/丛以下)则需改进型的 Iwao 模型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1.
桔园束管食螨瓢虫StethoruschengiSaSiji各虫态及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幼虫、蛹、种群呈聚集分布,成虫为均匀分布.幼虫、蛹的聚集由外界因素所致,而种群的聚集由外界因素和其自身的聚集行为所致.各虫态及种群的个体群大小随各自平均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递增.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种群的序贯抽样技术和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枣树害螨在树冠上发生的时空动态,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螨剂.[方法]2011年2月25日至9月20日在新疆和田皮墨垦区(兵团农十四师224团)枣园统计记录田间枣树害螨自然种群各螨态的总数,并选用5;噻螨酮EC等杀螨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皮墨垦区枣园害螨5月中旬开始发生,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高峰期持续约30 d.在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方向上随时间的推移分布动态时有变化,发生早期以东向和南向为多,至发生高峰期,各个方向叶片上分布数量差异逐渐减小;在树冠上、中、下层中的数量分布起初以树冠下层种群密度较高,而后经繁殖扩散,树冠上层种群密度增加,成为害螨在枣树树冠上的主要分布空间.6.8;阿维菌素·噻螨酮EC、5;噻螨酮EC和240 g/L螺螨酯SC等药后7d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达到了90;以上,在生产上可与常用杀螨剂轮换使用.[结论]枣树害螨8月中旬达到高峰,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舞毒蛾卵块的空间分布型,用聚集度指标度量适合聚集分布。Iwao的回归分析法与Taylor幂法则也是确定聚集型分布的好方法,结果都说明是聚集型的。由此可确定抽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编制序贯抽样分析表,用于预测预报和防治效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杨十斑吉丁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十斑吉丁虫空间分布型可用频次分布拟合或用一些聚集度指标来度量。它的幼虫频次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用聚集度指标度量适合聚集型分布。Iwao回归与Taylor幂法则也是确定聚集型分布的好方法,结果都说明是聚集型的。以此可以确定抽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编制序贵抽样分析表,用于防治效果的检验与危害程度的分级。  相似文献   

15.
16.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线性回归方程对西花蓟马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引起。运用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田间理论抽样数可用N=1/D2(1.3533/m+1.964)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7.
截形叶螨在保护地黄瓜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与叶螨的密度有关,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下降;截形叶螨在保护地黄瓜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1=1.3634e^0.31261(R=0.9174^**)。应用最优分割法将截形叶螨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初建期、发展期和高峰期。在种群初建期,截形叶螨开始迁入,数量较低,以扩散为主,分布不均匀,聚集强度较高;在发展期,截形叶螨种群不断扩散,分布日均匀,聚集强度逐渐下降;在高峰期,截形叶螨种群数量急剧增长到高峰,聚集强度继续下降,此阶段由于黄瓜接近成熟及受害枯萎.截形叶螨因缺少食物而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应用3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分别检验了麦红吸浆虫幼虫在穗间的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幼虫在穗间是以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分,个体群间的分布属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因素以及本身习性引起。应用Iwao模型中的参数建立了最适抽样数和资料代换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束管食螨瓢虫对猎物的选择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束管食螨瓢虫 Stethorus chengi Sasaji 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和桔始叶螨 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 各螨态以及若螨混合种群的选择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束管食螨瓢虫成虫喜吃两种猎物若螨;当两种若螨共存时,喜吃桔全爪螨。其喜好性与该种猎物的相对密度和总数有关。束管食螨瓢虫对两种猎物都有正转换行为,但对桔始叶螨的转换程度高于桔全爪螨。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应用“聚集度均数”指标分析了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幼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该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幼虫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幼虫种群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其本身特性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油茶象甲幼虫的虫口密度受不同方位的影响不大,受不同高度层次的影响较大,幼虫对下层的危害最为严重,上层和中层的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