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豆田除草剂发展及问题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150030苏少泉除草剂使用在大豆栽培中。特别是大面积机械化栽培中,杂草防治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美国除草剂已成为大豆窄行密植、不中耕的免耕栽培的必备条件。1990~1993年间世界平均,每年大豆是使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田化学除草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大豆田应用化学除草剂发展迅速,因具有高效、省工、增产等优点,在大豆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由于选择药剂和施用技术不当等原因,未能取得应有的防治效果,有的还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一、存在的问题1不明确除草剂的特性及使用范围有些农民不是根据豆田杂草情况选择适宜的除草剂,而是看别人用什么药剂或是听说某种药剂好,就盲目购买使用;有些农民在大豆田连年施用对防除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效果好的除草剂,致使一些次要性的双子叶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仍继续使用此种除草剂,很难达到清除豆田杂草的效果。2不严…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东北地区长期连作玉米田土壤除草剂残留对后茬大豆的影响情况,在东北春大豆区共采集了10份前茬玉米田土样进行盆栽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合理使用除草剂的玉米地块对后茬大豆基本安全;使用烟嘧磺隆及过量使用阿特拉津、乙草胺除草剂对后茬大豆苗期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嗪草酮、噻吩磺隆、异恶草松、乙草胺、2,4-滴丁酯和咪唑乙烟酸等6种大豆常用苗前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药害解除技术。描述了各种除草剂对大豆苗期所产生的药害症状,比较分析了不同除草剂药害对株高、根长等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喷施碧护生长调节剂对供试除草剂所产生药害的解除效果表现差异较大,其中,使用嗪草酮或噻吩磺隆防治大豆杂草时,一旦出现药害症状,及时喷施碧护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大豆生长并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耐除草剂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掀起了一股推广应用耐除草剂大豆品种的热潮。耐除草剂大豆品种,主要是指耐磺基脲类除草剂(STS)和耐草甘膦类除草剂。这两类大豆品种,分别由美国杜邦公司和蒙三都公司于1994年和1995年通过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1...  相似文献   

6.
50年代,除草剂已在黑龙江省部分国营农场试点使用,到1985年,全省除草剂面积占播种面积7%左右。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对于保证黑龙江省农作物产量的上升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使用这些除草剂后,大豆的品质是否受到影响,国内外研究甚少。本试验利用5种除草剂分别处理两个大豆品种,研究除草剂对大豆种籽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前言 目前我省大豆单产较低,其中杂草危害是影响大豆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农村经济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大豆田化学除草发展很快。但目前药价偏高,造成使用成本偏高,是除草剂应用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使用方法上,采用垅作田间小区苗带施药,减少三分之一用药量。三年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施药方法确是一种降低成本及扩大推广面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使用的大豆除草剂普遍成本较高,加之杀草谱单一,制约了大豆除草的进一步推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6-1997年,我们筛选出高效、低成本的大豆除草剂──克草劲。其在春大豆的使用效果试验情况如下。1试验设计l.1供试药剂:32%克草劲乳油(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研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出了大豆田常用的长残效除草剂及对主要作物的残效时间,并提出了今后使用除草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的除草剂叫长残效除草剂 ,近年来一些长残效除草剂投入市场 ,因我国农民种植规模小 ,轮作复杂 ,施药技术水平低 ,这些除草剂在土壤中长期残留 ,虽无除草作用 ,但可对下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 ,轻者抑制生长 ,减产 ,重者死亡 ,绝产。长残效除草剂已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应特别注意根据自己种植规模轮作方式选择除草剂 ,不能只贪便宜 ,顾眼前 ,选用长残效除草剂 ,给明年乃至几年对后茬作物埋下隐患。已使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今年种什么作物介绍如下 :种大豆选上年没用过莠去津的地 (每公顷用有效量超过 2kg)。种水稻 …  相似文献   

11.
大豆除草剂在去除杂草,提高大豆产量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但随着施用除草剂的农田面积以及用量的增加,其带来的危害也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以改变除草剂带来的影响。本文对除草剂的危害以及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指导大豆田杂草防除技术,介绍了大豆田杂草发生的主要种类与特点,除草剂混用品种的选择,除草剂药害的分类,除草剂药害调查分级与除草剂混用性能比较等,以及大豆田杂草防除技术和施用除草剂混剂不当造成的药害.  相似文献   

13.
东部地区大豆田杂草种群演变趋势及其化学防除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黄春艳  陈铁保 《大豆科学》1999,18(3):255-259
根据1982,1992和1997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主要种植区杂草的调查结果,明确了该地区大豆田杂草种群及群落演变趋势及影响种群演变的因素。介绍了大豆田除草的关键时期,常用除草剂种类及其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大豆抗除草剂特性的遗传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栋  赵长山 《大豆科学》1991,10(4):310-315
本文综述了大豆抗除草剂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就大豆品种对八种(类)除草剂的抗性反应作了概述,并列出了已发现的大豆抗、感除草剂基因名单,讨论了抗(耐)性基因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有无除草剂的影响下,研究不同密度三裂叶豚草(0、0.08、0.32株·m-2)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三裂叶豚草对大田旱生作物的危害表现.结果表明:未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的株高要大于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株高;施除草剂条件下,苗期大豆分枝数随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在结荚期,则随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荚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花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可通过向农田中适当的施用除草剂抑制三裂叶豚草对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耐性大豆品种阿特拉津处理后的防御酶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大豆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耐性机制,利用250 mg·L-1(田间使用浓度)阿特拉津处理大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大豆根系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在接受阿特拉津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高于未经过阿特拉津处理的大豆.阿特拉津处理后大豆根系的酶活明显高于叶片的活性,而且大豆...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田化学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缓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在施用过程中造成药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农艺和化控手段为主的缓解除草剂药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药害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2004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使用农药情况作了概括说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施用农药量逐年增加,随之产生的药害事故也呈上升趋势。药害分为除草剂药害、种衣剂药害、药肥混合物及农药助剂药害三大类,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花粉管通道介导的抗除草剂基因(bar)对大豆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花粉管通道介导法将含有bar基因的pPTN140质粒DNA导入8个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系),导入1384朵花,共获得1164粒种子,经2次Basta除草剂筛选后共获得3个品种的除草剂抗性植株8株.对其进行PCR以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均为阳性结果,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8个除草剂抗性后代植株整合数目不同,其中2株整合单拷贝基因,另外6株分别整合3~8个拷贝的bar基因.对8个抗性植株的后代进行了除草剂抗性分析,D1-D3代均出现除草剂抗性植株,表明bar基因可以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遗传,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间以及株系内除草剂抗性缺乏规律性,分离比率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说明大豆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基因存在多拷贝共抑制现象.目前获得除草剂抗性稳定的D3代株系82个.试验说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大豆转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干旱条件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应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干旱条件下,大豆田化学除草剂的应用。以秋季土壤处理与春季茎叶早期施用相结合的措施,来抵御干旱对除草剂防除效果的影响,达到大豆田治理草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