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汕优秀2号     
汕优秀2号(原名汕优华2号),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用珍汕97不育系与秀恢2号(华矮17/IR24)测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1984和1985年参加省级杂交早稻联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1.455公斤和462.98公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3.76%和9.96%。1985和1986年参加全国南方杂交早、中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464.52公斤和493.8公斤,比威代35减产6.72%和3.16%。 1985年大田示范12.79亩,平均亩产488.065公斤,其中4.73亩,亩产546.15公斤。1986年大田示范35.22亩,平均亩产461.85公斤,其中5.2亩亩产523.5公斤。同年推广3500亩…  相似文献   

2.
汕优玉83     
汕优玉83是广西玉林地区农科所1985年用珍汕97A作母本,与从IR36变异株中选出的恢复系玉83配组而成的早籼早熟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7~1988年参加玉林地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97.9公斤和389.1公斤。1989年在桂中稻区复试,6个试点平均亩产478.4公斤,比对照广二矮104亩产455.4公斤,增产5.05%。1987年晚造,北流县六麻乡试种12540亩,用勾割法验收,最高亩产548.25公斤,最低亩产415.2公斤。博白县那林镇试种1200亩,勾割验收54.2亩,平均亩产405.6公斤,最高亩产562.5公斤。 由于汕优玉83…  相似文献   

3.
“满仓515”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籼稻品种和粳稻材料杂交育成的早籼中迟熟早、晚兼用型优良新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叶态好、成熟期转色佳、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时性广、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1991年~1993年在南靖县及漳州市各县(区)试种、示范共22万亩,显出较强的增产优势。一、示范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11个试点平均亩产439.94公斤,比对照“78130”增产8.59%,居第一名。1991年晚季,南靖县良种场繁殖良种90.34亩,平均亩产481.3公斤。 1991年晚季,在南靖、龙海、长泰等地试种示范1200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1992年该品种在漳州市的面积迅速扩大,全市早晚两季推广7万亩,仅南靖县早季推广  相似文献   

4.
“601”用78130为母本与CQ064杂交,于1987年育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早季本所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1989年早季本所示范6.0亩,平均一亩产442.9公斤,在沙县、明溪、尤溪示范种植约200亩,在明溪县梓口坊重病连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485公斤,在尤溪县合溪乡种植30亩,平均亩产520.5公斤,其中15亩,亩产545公斤。1990年早季参加三明市联合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49.32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4.89%,居迟熟组首位。1989年在漳平县种植5 14亩,平均亩产473.7公斤。该品种株高88.5厘米,株叶态好,抽穗  相似文献   

5.
D297优67     
D297优67是福建省尤溪县管前农技站用D297A与明恢67配组育成的,其熟期、特征特性与D优63相似,但抗性、丰产性更好,米质优良,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出米率高。1989年参加华南四省区联合鉴定,比对照汕优63增产一成以上。1989年、1990年两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合区试,单产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位居第一。1991年尤溪管前绿柳村再生稻头季单产高达850.5公斤、1991年湖南绥宁县示范1.05亩,亩产高达822.8公斤。并在福建省10个地市投入中试。据1989年福建省晚稻15个点区试资料,小区平均亩产447.0公斤(产量幅度391—566.9公斤),比CK1汕优桂32增5.01%,…  相似文献   

6.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7.
“119”是我所用红410与湘矮早9号杂交选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建阳地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1.4公斤与398.2公斤,比对照种“7944”增产0.1%和19.7%;1984、198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02.0公斤与412.0公斤,比对照种红410增产8.6%与5.6%;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437.3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5.88%,达显著标准;同年作为阳地区中熟组区试对照种,亩产429.7公斤,日产量3.64公斤,均居参试品种首位。“119”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中感紫杆病,但抗性比目前生产上仍在种植的中熟品种(如红系品种)强。全生育期118天左  相似文献   

8.
泉麦900于1979年用25万伦琴60Cor辐射依尼亚66/晋麦33//3晋麦2148///5晋麦2148F_0代种子选育而成的。一、产量:86~87年参加华南三省(区)区试,泉州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23.5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199.0公斤增产12.3%;莆田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31.6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18.5公斤增产6%。同年南安县用七个品种设三个点,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36.8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04.2公斤增产16.0%;并于南安县的丰洲、洪濑、官桥等乡镇示范近300亩,平均亩产226。O公斤,高达291.0公斤,比晋麦2148及福凡16分别增产18.4%及  相似文献   

9.
“余红1号”是湖南农学院育种室1982年育成的中熟高产晚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品比、分别亩产529.1公斤和517.5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分别增产27.26%和34.87%,均达极显著水准,全生育期与“余赤231—8”相近。1986—1987年参加省区试,分别平均亩产461.9公斤和415.2公斤,均居供试品种首位。  相似文献   

10.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温光水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量109. 8千卡/平方厘米,80%保证率≥10℃积温为5059.2℃,年降雨量1151.1毫米,是双季稻的适宜种植区。但由于受生产条件等的制约,有近30万亩湖田至今仍一年只种一季中稻,复种指数低。1984—1987年荆州地区农牧业局高级农艺师邓凤仪用杂交稻作再生利用研究获得成功,我市于1988年引入示范种植2000亩,头季亩产498公斤,再生稻亩产205公斤,两季会计703公斤,比一季中杂亩增153. 5公斤,增总产30.7万公斤。1989年种植31920亩,头季亩产51.5公斤,再生稻亩产244公斤,两季合计759公斤,比一季中杂亩增204…  相似文献   

11.
汕优72     
该组合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其恢复系“明恢72”是用(C堡×N)F4×明恢63选育而成的,为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 一、产量表现:1986年所内品比,汕优72比汕优63亩增25公斤,增产5.6%。1987年与汕优63平产,1988年参加三明市连晚区试,亩产470.03公斤,居首位,比汕优63亩增9.27公斤,增产2.01%,且比汕优63早熟4天。1988年参加湖北省中稻预试,亩产557.34公斤,比汕优63亩增4.36公斤,增产0.62%。浙江庆元县种子公司单晚观察试验,汕优72与汕优63平产,大田示范4.05亩,平均亩产518.95公斤,其中隆宫乡刘刚军户亩产达623.4公斤。沙县种子公司示范7.9…  相似文献   

12.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13.
TO435恢复系是湖南省衡阳市农科所用TO494为母本,IR26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经测交选育而成。1982年配组,1983年参加该所早稻新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8.5公斤,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10.2%。1984年参加该所晚稻新组合比较试验,于7月12日播种,9月7—13日抽穗,全生育期95—100天,平均亩产430.55公斤,比威优6号增产3.6%,日产4.3公斤,居参试12个组合的第一位。1985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早籼新组合联合鉴定,6个点平均亩产448.35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9.96%,达极显著水平,日产4.015公斤,全生育期平均111.7天,比广4迟熟1.1天。1986、1987年连续参加湖南省早…  相似文献   

14.
“威优402”(V20A×R402)是湖南省安江农校选配的杂交早稻迟熟组合。1991年3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可在全省双季稻区推广。 一、产量表现:1988年怀化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05.7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号增产17.7%。1989~1990年两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16.9公斤,比对照威优49增产2.8%,日产量4.45公斤,比威优49高0.13公斤。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丘块可超过550公斤,如怀化市桐木乡1990年成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25公斤。 二、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6天,与威优49相同。一般3月底播种,5月初移栽,6月中下旬抽…  相似文献   

15.
“虎优211”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干1982年用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的农虎26A与我中心的C培211配组育成,属迟熟中粳类型。1984年参加新组合比较试验,11个点平均亩产425.45公斤,比对照农虎6号增产11.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14个组合第3名。1985年在湖南汉寿县西湖农场试验,亩产530公斤,与鄂宜105同熟期,增产11.19%,居参试8个新组合首位。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预试,6个点平均亩产465.57公斤,其中长沙试点亩产540公斤,居16个新组合第一名,比对照秀水48增产2 0.67%,增产极显著;湖北武昌试点亩产59o公斤,比对照增产13.7%,达显著水平。1987…  相似文献   

16.
黑引瑞(原名81原306),1985年引入甘肃河西地区,1986~1988年参加河西地区大区域试验,在区试20个点次中仅两点减产,1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384.6公斤,较对照蒙克尔增产17.08%,居参试品种第三位。86年在条山农场示范1500亩, 平均亩产300.8公斤,比蒙克尔增产20.7%,其中67.6亩亩产超过400公斤。87年示范面积15000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7.
辐优63是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协作单位,用辐74A与明恢63辐射后代选系63—1选配而成的中熟型组合。它具有高产、再生力强,田间抗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2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一、产量表现 1988~1989年在成都、新津、眉山、广汉进行产量比较和多点试种,平均亩产572.6公斤,比汕优63平均亩产553.7公斤,增产3.4%,日产量3.98公斤,比汕优63日产3.69公斤增产7.8%。1990~1991年参加四川省区域中熟组试验,平均亩产574.9公斤,居参的首试组合位,分别比对照D优64、矮优S增产19.7%和7.84%,最高亩产达706.8公斤。 二、主要特…  相似文献   

18.
威20A/82—1(简称“威优821”)的恢复系,是湖南省安仁县农科所从1979年开始,用巾丰28/测64选育9代而成。1982年配组,表现优势明显。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早稻区域试验,8个点平均亩产484.15公斤。全生育期112—119天。单产略低于威优64,全生育期要短6—8天。1985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早籼新组合联合鉴定, 6个点平均亩产465.55公斤,比对照湘矮早九号增产7.31%,达显著水平。单产在12个新组合中列第3名,日产4.035公斤。全生育期115.4天,比湘九早熟0.2天。1986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域试验,18个点平均亩产471公斤。其中表现好的有零陵地区农科所和衡阳市…  相似文献   

19.
选育经过79026棉种是宜春地区农科所于1977年以75—03为母本与木槿杂交后经多年选择培育而成。产量表现1982—1984年在宜春地区农科所参加比较试验,籽、皮棉产量均居第一位,三年平均亩产皮棉87.38公斤,比对照岱字15号增产18.79%,比G5—22增产11.43%,超过0.01显著差异水准。1984—1985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84年籽、皮棉平均亩产为234.52公斤和86.7公斤,分别比对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位于完达山北麓,三江平原的宝清县境内。该场1987年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试验攻关面积15万余亩,占全场大豆总播种面积的75.7%。参加攻关的33个生产队中,一分场一队和四分场二十五队的14,597亩攻关田亩产超过了200公斤。亩产超过175公斤的生产队15个,合计面积76,592.5亩。攻关田产量最低的生产队亩产为129.0公斤。全场攻关田平均实产176.3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