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8,(6):44-45
2017年,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实施,标志着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由面上治理为主转为以侵蚀沟治理为主。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东北黑土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侵蚀沟治理技术和模式。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介绍了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和植物措施3种类型的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是当前重要的课题,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应对日益减少的黑土层。本文主要阐述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相关建议,对保护东北黑土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区耕地地力评价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地力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和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黑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土壤资源,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区总耕地面积的18.08%,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8.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掠夺式的经营导致黑土不断退化。黑土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将为黑土区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区域及风蚀主要因子,并从黑土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近40年气候变化规律、东北沙地沙漠化对黑土区土壤风蚀的影响方面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的发展趋势,为该区土壤风力侵蚀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黑土仍在退化,部分土壤有机质下降到"临界点",黑土地全面呈现"亚健康"状态……最近,笔者深入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采访时发现,支撑全国粮食产量约四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正面临严峻考验。尽管国家去年在东北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取得成效,但仍有不少地区的黑土保护工作陷在尴尬之中——黑土持续告急,而黑土保护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耕地退化现状及修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耕地退化的现状,从形成原因入手提出可操作性强的修复措施,为治理黑土退化及水土流失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黑土侵蚀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土是我国宝贵的土壤资源,近几十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北黑土侵蚀面积为240.B7万hm^2,占全区黑土总面积的36.7%。侵蚀类型主要有水蚀和风蚀两大类。导致黑土侵蚀的自然原因在于黑土地带的地形、气候厦土体物理性状的组合特征.而过度垦殖、土地用养失调、不舍理的耕作等人为因素则是引起黑土侵蚀的谤发因素。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治理黑土侵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侵蚀沟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类型的主要形式。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强度大、范围广、数量多,若不及时防治,伴随着降雨可能持续发生溯源和下切侵蚀,引发沟岸崩塌,使得侵蚀沟快速发育,造成耕地损毁、土地破碎,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人身安全。在总结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的概况、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侵蚀沟治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以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黑土区土壤风蚀区域及风蚀主要因子,并从黑土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近40年气候变化规律、东北沙地沙漠化对黑土区土壤风蚀的影响方面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的发展趋势,为该区土壤风力侵蚀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单产时空格局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东北黑土区耕地单产时空演变规律,本研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基于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采用NPP换算耕地单产的方法,探究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及其县域单产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耕地单产在时序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共增加了0.79 t/hm2;低单产县、中单产县、高单产县数量减少,较高单产县数量增加,耕地单产内部差异基本不变。2)东北黑土区不同县域耕地单产在空间上非均衡状态明显。其中低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南部,中单产县集聚于黑土区西部,较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北、东北与南部,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东南部。全域单产变化幅度沿“肇东—虎林”连线递减分布。3)结合区域单产与地形起伏度分异可知,东北黑土区单产受地形起伏度影响较大,且起伏度高值区与县域单产高值区具有一致性。研究框架及结果对县域单产提升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中低产田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的等级、类型划分以及治理措施进行了简要综述。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其划分标准为高产田:粮食产量〉6000 kg·hm^-2,中产田:粮食产量4000-6000 kg·hm^-2,低产田:粮食产量〈4000 kg·hm^-2。中低产田包括7种类型:侵蚀型、易涝型、干旱型、盐碱型、风沙型、瘠薄型和低温及其它类型。提出了中低产田的治理对策与措施,分析了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为112.4亿kg(2010年)-161.8亿kg(2030年)。  相似文献   

12.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柳河流域辽宁省彰武县项目区上河小流域地处彰武县东部丘陵区。长期以来,受气候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2309t/(km2·a),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黑土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截止2009年统计,人均年收入仅为5547元。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断下降。目前,上河小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6.0km2,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有较大比例。要彻底减少上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多年来彰武县的水土保持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益和丰富的治理经验,所有这些,都能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区,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目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策略,但不同研究中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固碳、释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阐明黑土固碳与释碳的影响机制。围绕东北黑土区玉米带的特殊环境条件以及保护性耕作方式,系统地梳理了黑土固碳与释碳理论的演变及最新试验证据,明确黑土区环境特征、施肥及耕作方式对黑土碳固存与释放的影响机制、途径及效果。提出未来黑土固碳与释碳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建议后续进行长期性、针对性与定量性的研究,以推动黑土固碳与释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东北黑土区耕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与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晓燕  李宝益  薛林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42-11144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程度的重要反映。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东北黑土区1986-2000年耕地资源变化特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耕地比例为78.14%,耕地已成为该区的本底景观。1986~2000年期间,耕地和城镇工矿地面积在增加,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在研究时段内,耕地开发占用林地和草地是造成本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达到84.81km^2,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东北黑土区耕地资源变化受自然因素(气温显著上升)和人文因素(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庆安县是我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介绍了庆安县水土流失的概况、成因及危害,并阐述了其治理措施与经验,以期为各地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国家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省区选择了17个县(市、区、旗)开始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呼兰区是黑龙江省9个实施黑土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县之一,通过2年多的项目实施,针对黑土退化原因,总结摸索出一套平地旱田黑土地保护模式,以测土施肥和建立"三、三"耕作制度为基础,通过秸秆深埋覆盖还田、增施有机肥、轮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区土壤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东北黑土区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50年来东北黑土农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当前东北黑土退化主要表现在:①土壤肥力下降;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出现盐化、碱化、酸化等障碍;④理化性质恶化;⑤中低产田面积扩大.东北黑土区已形成3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和200亿kg商品粮的供应能力.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的资源概况与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分析了黑土区现行耕作存在的问题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目标及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东北黑土区是现代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区域土壤侵蚀的遥感调查监测,基于经验模型的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研究等方面的回顾总结,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黑土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土壤侵蚀研究的工作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土壤侵蚀调查评价,研究建立黑土区土壤侵蚀信息图谱,研制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密切土壤侵蚀研究与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工作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东北黑土区水力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力侵蚀是我国东北黑土区主要土壤侵蚀类型,为更加有效地防治黑土区水力侵蚀,保护当地生态安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涉及到黑土区水力侵蚀发生机理、影响因素、预测预报技术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可观成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东北黑土区水力侵蚀的研究成果,认为目前黑土区水力侵蚀研究较为全面、深入,但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领域:水力侵蚀机理的定量化研究、水力侵蚀效应系统评价研究、黑土区水力侵蚀预测预报研究和黑土区水力侵蚀综合防治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