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特优航 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以龙特甫A与利用航天技术育成的恢复系航一号配组而成的籼型晚稻新组合 ,于 2 0 0 2年 1 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优航 1号主要特征特性1 1 产量表现2 0 0 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6 92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 66% ,2 0 0 1年继续参加省晚稻区试 ,平均单产 7 0 0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 5 6%。2 0 0 1年在闽北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区试 ,平均单产 8 2 8t/hm2 ,比ck (汕优 63)增产 9 8%。 2 0 0 2年在建瓯市示范种植1 5hm2 ,平均单产 7 99t/hm2 ,比ck (汕优 63)增产 9 2 %。该…  相似文献   

2.
D70 2优多系 1号 (D70 2A×多系 1号 )是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高产强再生力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2 0 0 1年通过全国审定。引入福建后可作中稻、单晚、连晚和再生稻种植 ,具有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米质优、再生力强等优势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2 0 0 1年在尤溪县作再生稻栽培示范 2 0 0 5hm2 ,验收头季稻 70 .7hm2 ,平均单产 10 .6 6t hm2 ,最高单产 12 .86t hm2 ,验收再生季 2 0 1.9hm2 ,平均单产达 6 .0 7t hm2 ;全年平均单产达 16 .73t hm2 。介绍了该组合在福建的种植表现及常规栽培和作再生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谷优527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优质、抗病、配合力强的不育系谷丰A与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单产6.71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8.24%,13个试点有12个增产,增产点数达到92.31%.2003年续试,平均单产7.25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9.25%,14个试点都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数达到100%.2a区试,平均单产均居该熟组所有参试组合之首,增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破格参加2003年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单产7.1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92%.参加2a福建省区试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MR).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评选三等奖.2004年闽侯县尧沙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理想、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优航148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香稻不育系内香2A与自育恢复系福恢148配组育成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产量高,在福建省2 a区试中平均单产8.462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1%;稻米品质达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标准;中感稻瘟病.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Ⅱ优183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不育系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83配组育成的中籼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罗源县种子管理站引种试种,通过2a试种该组合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罗源县作中晚稻种植,其大田生产一般产量在7.2~8.0t/hm2,最高单产可达9.15t/hm2.同时该组合还具有易制种且产量高,2004年在罗源县半山区西里乡档厝村Ⅱ优183制种12hm2,平均产量3.77t/hm2,最高产量4.24 t/hm2,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福优 964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该所选育的不育系福伊A与福恢 964(BJ2 2选 /明恢63)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0年 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建瓯市小桥镇 2 0 0 1年引进试种 ,表现突出。 2 0 0 2年在小桥镇各地示范推广 ,目前已推广面积 2 0 0hm2 ,表现单产高、米质优、抗性好、生育期理想等优点 ,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的杂交稻组合 ,现将其主要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该组合于 2 0 0 1年引到小桥镇霞抱村作双晚示范 3 3hm2 ,平均每 667m2 产量为 5 0 6 8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6 5 % ,增…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新组合川优12号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优12号是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川香29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12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表现突出,并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6年继续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及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1)。武夷山市种子管理站于2004年引进,经过连续3 a的试验、试种,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稳产、米质优良、抗病性较好等特点。现将试种表现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2004年武夷山市吴屯大浑村作单晚试种0.24hm2,实割折合产量8.48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1%。2005年扩大种植点数,在…  相似文献   

8.
福优 964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福伊A与福恢 964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晚稻迟熟新组合 ,2 0 0 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株叶形态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后期转色好、单产高 ,为福建省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 2 0 0 0~ 2 0 0 1年晚季在闽侯县的甘蔗、尧沙等地大面积生产示范 ,均获得丰收 ,现对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特征特性1 1 产量表现1997~ 1 998年参加福建省杂交晚籼组区试 ,平均单产分别为 6 0 8t/hm2 、 7 0 1t/hm2 ,比对照汕优 63分别增产 1 1 88%、 2 1 4% ,达极…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闽侯县1989年开始示范培植再生稻,至2006年累计培植成功再生稻1·42万hm2,总产3·1万t,推广培植再生稻已成为闽侯县中稻区增产粮食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闽侯县再生稻当家品种汕优63已种植多年,其丰产性,抗性退化,头季稻米质变劣,因此迫切需要筛选出优质、高产、再生力强、抗性强的品种(组合)替代汕优63。针对这一课题,闽侯县近几年陆续引进两优2186、特优航1号、D优6号等组合进行示范试种再生稻,其中以D优6号田间表现最佳。2006年在荆溪镇、关西村用D优6号组合示范种植再生稻6·67 hm2,经实割验收头季稻平均产量603·7 kg/667m2,再生…  相似文献   

10.
D70 2优多系 1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选用不育系D70 2A与多系 1号恢复系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强再生力杂交水稻新组合。 2 0 0 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 0 0 1年引进建瓯市东峰镇记源村再生稻示范70hm2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 ,头季稻单产 5 5 0 7kg/667m2 ,再生季单产 2 5 0 5kg/667m2 ,两季合计单产 80 1 2kg/667m2 。 2 0 0 2年扩大到 2 0 0hm2 ,又获两季高产丰收。其中 ,房道镇上庠村超高产示范栽培 2 0 8hm2 (即重施催芽肥和壮苗肥 ) ,经市科委组织专家测产验收 ,头季稻平均单产 60 2 6kg/667m2 ,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