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清平猪为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以妊娠期短而著称。以清平猪为母本、导入50%杜洛克血统的新清平猪母系,保持了清平猪妊娠期短的特点,同时其它性状都有改进,其胴体瘦肉率达52.56%,背膘厚为33.94mm,眼肌面积为33.87cm^2。新清平猪母系与长白、大白公猪杂种后代的头胎窝总产仔数平均达10.23头以上,初生窝重达17.48kg以上,21日龄窝重达59.32kg以上,长白×新清平杂种后代母猪妊娠天数为111.38d,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纳雍糯谷猪(可乐猪中的1个特殊类型)导入50%的杜洛克血液,经过相应的初步选育,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比纯种纳雍糯谷猪均有大幅提高,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妊娠期短,初产仔数8头以上,母猪奶头6~7对,育肥期日增重368.6 g,料重比3.09:1,瘦肉率53.94%。以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为母本,大白、长白为父本生产杂种猪日增重381.5 g和397.9 g。瘦肉率57.00%和59.06%,肌间脂肪3.21%和3.19%,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3.
在可乐猪中导入50%的杜洛克猪血统,经过3个世代初步选育,可乐猪新母系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比纯种可乐猪均有大幅度提高,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可乐猪新母系妊娠期短(平均112.3天),初产仔数8.5头,奶头6~7对以上,育肥期日增重627 g,料肉比3.09∶1,瘦肉率53.94%。以可乐猪新母系为母本,大白猪、长白猪为父本生产的杂种猪日增重达664~720 g,瘦肉率分别为57.00%和59.06%,肌间脂肪分别为3.21%和3.19%,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4.
苏钟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云山  任守文 《养猪》2003,(6):19-21
苏钟猪是以太湖猪和外来良种为亲本,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及先进的育种手段,历时10余年精心培育的优质高产瘦肉猪母系品种,2001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该猪全身被毛白色,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4.25~14.35头,乳头数7~8对,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5~177天,胴体瘦肉率54.32%~54.49%;以苏钟猪为母本的二元(大约克×苏钟)杂优猪,育肥性能好,达90 kg体重日龄为160~163天,日增重702.67~727.23 g,料重比3.11,胴体瘦肉率58.79%~58.90%.  相似文献   

5.
清平猪短妊娠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平猪主产于湖北省当阳市 ,分布于枝江、远安、宜昌、兴山、枝城、秭归、谷城、南漳、保康、老河口等 1 1个县 (市 )。该品种于 1 981年被列为湖北省地方良种 ,以后于 1 986年被选编入《中国猪品种志》 ,成为全国地方优良猪种之一。由于清平猪具有妊娠期短、产仔率高、杂交效果好、适应华中地区气候条件等特点 ,是一个深受群众欢迎、有发展前途的地方优良猪种。特别是清平猪妊娠期短 ,是其独特的优良特性之一。1 清平猪妊娠期短优良特性真实存在的研究  在连续 4年中 ,我们先后统计了 4 36窝清平母猪的妊娠期 ,其平均天数 ( X±S x)…  相似文献   

6.
选择HSD11B1和MyoG2个基因作为影响妊娠期长短的候选基因。在7个中外猪群体中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HSD11B1和MyoG2个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长短的关系。HSD11B1基因的PCR-Bsh1236Ⅰ-RFLP分析结果表明:清平猪、新清平猪母系、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1和DIV2系猪群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38、0.752、0.522、0.941、1.000、0.889和0.594;除DIV2外,HSD11B1不同基因型与妊娠期长短无显著关系(P〉0.05)。MyoG基因的PCR-MspⅠ-RFLP分析结果表明:清平猪、新清平猪母系、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1和DIV2系猪群中M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000、0.534、0.370、0.115、0.094、0.382和0.243;清平猪中只存在MM基因型,其他群体中3种基因型皆有分布;新清平猪母系MM比NN基因型母猪妊娠期要短,且在经产长白猪中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清平猪的优良特性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猪是我国地方良种猪之一。该猪种主要特性有四个方面:1、繁殖性能好。①性早熟,母猪平均86.98d初情;②妊娠期短,初产母猪妊娠期为110.69d,经产母猪为111.06~111.51d;③产仔数多且育成率高,该品种多是2年5胎,窝平均产仔数大群12.12头,种猪场为13.57头,育成率97.79%,年可产仔、育成仔猪30头左右。2、遗传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丘陵、山区、平原、湖区的不同生态条件,现共有纯种母猪4万多头,已推广到全省30多个县市。3、产肉多肉质好。母猪年产窝数多、产仔多,故年产肉量大,且肉质细嫩,口感香浓,无黄膘肉和PSE肉。4、配合力好。杂种肉猪比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同类杂种猪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湘沙猪配套系的生产性能表现,本试验选择体重28 kg左右、 生长发育正常的湘沙猪配套系母系母本、 父母代猪及商品猪各30头,在相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前、 后期消化能和粗蛋白分别为12.66 MJ、15.04%和12.66 MJ、13.03%),饲养107天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全期日增重为726.45 g,比父母代猪(巴沙猪)和母系母本(沙子岭猪)分别高出21.34%(<0.05)和47.16%(<0.05);全期料重比为3.32,比父母代猪和母系母本分别低9.78%和27.19%;屠宰率为71.2%,比父母代猪和母系母本分别高出2.3个百分点(>0.05)和4.4个百分点(<0.05);瘦肉率为59.6%,比父母代猪和母系母本分别高出13.96%(<0.05)和47.16%(<0.05).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的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综合了各杂交亲本的优点,具有生长速度快、 饲料转化效率高、 瘦肉率高、 胴体品质优良等特点,值得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5,(11):58-61
通过对清平猪1374窝母猪妊娠期统计分析,其妊娠期平均数(x±S x)112.0284±0.0705,其妊娠期性状的平均估测育种值A=112.0284d。对清平猪9头公猪女儿及外孙女共329对母女对妊娠期资料分析,清平猪短妊娠期性状遗传力估测值为0.17,属低遗传力性状。通过对当阳市清平种猪场3个不同时间段清平母猪妊娠期的比较,发现其妊娠期是有差异的,其差异达到了统计分析上的0.001差异极显著水平,说明选育和保种对保持清平猪短妊娠期性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该场核心群6头公猪的后代179窝的相关繁殖性状遗传相关进行的统计分析,证明清平猪的妊娠期与产仔数两性状间有很弱的正遗传相关(rA1,2=0.071 0);妊娠期与初生窝重两个繁殖性状间(rA1,3=0.440 1)有中等程度的正遗传相关;妊娠期与断奶窝重两个繁殖性状间(rA1,4=0.819 3)有较高的正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10.
清平猪的妊娠期(111.4天)与其他猪种的妊娠期(114.0天)比较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以母本和父本为分组依据,分析亲代对清平猪妊娠期长短影响发现,按父本进行分组,各组的妊娠期差异不显著;而以母本进行分组,母猪的妊娠期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笔者推断清平猪的妊娠期是通过母本遗传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收集的新清平猪1—5世代的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了各世代母猪的妊娠期和繁殖性能,同时对各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用半同胞法估计产仔数及仔猪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乳头数的遗传力。为新清平猪的进一步选种选育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应用28窝L♂×LW·Q♀三元杂交和26窝L♂×Q♀二元杂交,比较两者之间初生窝重、窝仔猪数、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结果L♂×LW·Q♀三元杂交各项指标均高于L♂×Q♀二元杂交,分别高1.4kg、1.31头、9.2kg,初生窝重、窝仔猪数经统计分析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断奶窝重经统计分析P<0.01,表明组间差异极显著.这亦说明以清平猪为第一母本的三元杂交模式应成为清平猪产区主要的商品猪生产方式.(2)应用25头L♂×LW·Q♀三元杂交猪和21头L♂×Q♀二元杂交猪进行育肥饲养实验,L♂×LW·Q♀三元杂交猪平均日增重686g,L♂×Q♀二元杂交猪平均日增重613g,两者比较三元杂交猪比二元杂交猪平均日增重高73g,统计分析P<0.01,表明组间差异极显著.L♂×LW·Q♀三元杂交猪与L♂×Q♀二元杂交猪的料重比比较,降低饲料消耗7.3%,育肥猪增重营养成本:DE下降7.8%,CP下降6.3%,说明L♂×LW·Q♀三元杂交猪在育肥性能上优于L♂×Q♀二元杂交猪.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大河乌猪(DW)、约长大乌猪(YLDW)、洋三元猪(DLY)三个品种(组合)140 kg肉猪的育肥、屠宰及肉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河乌猪日增重(674.29±40.53) g、料肉比(3.51±0.48)、瘦肉率(52.09±2.77)%,洋三元猪(DLY)日增重(856.39±63.61) g、料肉比(3.02±0.39)、瘦肉率(61.23±0.64)%。大河乌猪(DW)育肥及屠宰性能极显著低于洋三元猪(DLY)(P<0.01);大河乌猪(DW)肉的肉色评分、大理石纹、系水力、肌纤维直径等主要肉质性状指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优于洋三元猪(DLY)。生产成本核算分析,大河乌猪(DW)活重、白条肉、高附加值肉产品单位成本分别比洋三元猪(DLY)高2.48元、3.50元和9.24元。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择均重32.43 kg的沙子岭猪与均重34.84 kg的巴沙猪各12头,按品种组合分成沙子岭猪组和巴沙猪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比例一致。两个处理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104 d。结果表明:与沙子岭猪相比,巴沙猪的全期日增重提高了31.17%(P0.01)、料重比降低了25.49%,眼肌面积、瘦肉率分别提高了50.36%(P0.05)、21.71%(P0.05),脂率降低了30.42%(P0.05),胴体斜长和直长分别提高了25.52%(P0.01)、28.07%(P0.01),肉色和大理石纹均处于正常范围。说明湘沙猪配套系父母代巴沙猪,既保持了沙子岭猪肉质好的优点,又提高了日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巴克夏猪作为母系父本与沙子岭猪配套生产巴沙优质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潘祖荫 《猪业科学》2014,(10):126-128
为了解苏太猪、野猪×苏太杂交猪的生产性能,对二者的育肥性能及胴体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苏太猪平均日增重591.50±5.71 g;料重比3.30∶1;日采食量1.95 kg;胴体重(64.96±4.20)kg;屠宰率(71.8±3.79)%;胴体瘦肉率(57.85±1.66)%;背膘厚度(2.25±0.08)cm;野猪×苏太平均日增重(481.33±5.13)g;饲料利用率3.97∶1;日采食量1.91 kg;胴体重(51.87±5.12)kg;屠宰率(68.2±4.56)%;胴体瘦肉率(50.23±7.34)%;背膘厚度(2.91±0.12)cm。  相似文献   

16.
莱芜猪选育始终以保种选育为基本原则,保纯优良基因、提高生产性能。1984年至2010年主要采用家系选择为主的继代选育方法,以提高瘦肉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为目标,完成了9个世代的本品种选育,第九世代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为(15.06±1.51)头,日增重(426±16.80)g,料重比(4.13±0.26):1,瘦肉率为(42.60±1.12)%;2011年后莱芜猪选育以提高肉品品质和繁殖力为目标,建立性能系,以家系内个体选择为主,以后裔和同胞测定为依据,实现保种选育目标。目前第二世代繁殖性能系产活仔数(13.64±0.52)头;肉质性能系肌内脂肪(11.65±0.83)%,日增重(429±13.6)g,瘦肉率(42.78±0.46)%。在莱芜猪保种选育的同时,对莱芜猪的养殖方法、饲养方式、环境卫生、养殖管理等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探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饲养管理规程,为莱芜猪的保护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合成母系各世代猪(F1、F2白系,F2黑系,F4白系,F4黑系)以及互助猪(对照组)的日增重进行比较,发现F4白系和F2的黑白两系日增重均显著高于F1代(P<0.05)),极显著高于F4黑系(P<0.01),F1代显著高于F4代(P<0.05)。平均料肉比除F4代黑系外,基本都在4∶1之内。合成母系与互助猪相比,日增重提高了200g以上,每增重1kg体重耗料降低了1kg以上。以上结果表明,合成母系的生产性能优于互助猪。  相似文献   

18.
新清平猪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和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平猪为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以其妊娠期短而著称。新清平猪以清平猪为母本、导入50%杜洛克血统,经横交固定继代选育,性能测定和综合选择等措施,经群体闭锁多世代选育而成,其胴体瘦肉率达52.6%,背膘厚为33 9 mm,眼肌面积为33 9 cm~2。以新清平猪为母本,用大白或长白为父本杂交的二元杂交猪平均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 6%,背膘厚27 4 mm,系水力94 2%,肌内脂肪含量3.4%;大×长×清、长×大×清三元杂交猪平均屠宰率74.1%,胴体瘦肉率63.5%,背膘厚21.6 mm,系水力94 7%,肌内脂肪含量2.0%。新清平猪胴体品质和肉质具有较高的杂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平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因产于湖北省清平河沿岸而得名,具有妊娠期短、产仔多、肉质好和杂交效果明显等优良特性.目前,清平猪社会纯繁已基本绝迹,而湖北省当阳市清平种猪场也仅保存有9个血统18头种公猪、约96头种母猪的原种群,保种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0.
湘白猪是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推广的良种猪,此猪种具有生产性能好、遗传稳定、耐粗饲、产仔多、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母猪窝平均产仔12~12.5头,育肥猪180日龄体重达90kg,胴体瘦肉率57.5%。以湘白母猪为母系与引进的杜洛克公猪杂交配套生产的杂优商品猪在中等营养条件下,生后160~170日龄体重达90kg,育肥期日增重700g以上,料肉比为3.0∶1~3∶2,胴体瘦肉率60%~63%,比三元普杂商品猪瘦肉率高5~7个百分点,现已在湘大面积推广,部分还推广到广东等地。(晓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