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牯牛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掀起了一股生态旅游热,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涉足旅游业。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龙头”。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应研究其环境容量,以免造成牯牛降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生态旅游环境容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掀起了一股生态旅游热,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涉足旅游业.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龙头".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应研究其环境容量,以免造成牯牛降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1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人类已进入以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持续地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为主要目标的生态时代.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都强调了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直接影响到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途径和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但是,目前我国和我省的财力不足,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甚少,远远不能适应自然保护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更为明显,严重制约着保护事业的发展.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山地,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利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奇特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业,能增强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经济实力,推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徐娟  严贤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4-12176
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瓦屋山森林公园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结果.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开发人员、经理和社区的利益关系模糊,形成一个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形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缺乏政府支持等问题.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利润分配过程和模式,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社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态旅游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社会、经济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皖南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在旅游开发中,应以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前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梁家善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43-5444,5501
运用社区参与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针对保护区现阶段社区参与的现状,从管理者和社区居民两方面探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及其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参与模式的设计是发展的关键。首先回顾了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现状,分析了社区参与目的地旅游管理的不同模式。分析对比了马达加斯加的马索拉国家公园和我国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模式。最后,从阶段社区参与模式、居民利益分配和社区居民教育机制等方面为我国即将建立的国家公园提出社区参与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星群  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57-5759
调查了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滨海生态旅游开发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认知集中在旅游开发意愿认知、旅游开发外部因素感知、旅游影响感知、旅游者认知、旅游开发认知、环境效益认知6个方面。社区居民的认知集中反映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如何成为对社区居民负责任的旅游和如何增加社区居民生态旅游参与2大问题。并从保护区管理处职能定位、全方位提供旅游开发支持措施、搭建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金林  何梅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54-12156
三江源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仍处在萌芽阶段,以区域管理的视野从政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生态环境、社区居民5个方面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对策,以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主体主要有国家、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生态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等.要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协调有序的管理体系. .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安徽省科委和林业厅组织了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学院、安徽省林科所、生物所、气象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并出版发行了<牯牛降科学考察集>,共记录了被子植物127科907种.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自1982年建立以来,由于加强了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动植物种类数量逐渐增加.近年来,在组织对保护区进行资源调查和物种监测时发现牯牛降有<牯牛降科学考察集>中未记录的物种分布,共记录20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36-18437
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提出生态旅游地应重视科技和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景区制度建设,从人才和管理两方面狠下工夫,贯彻"保护性开发"的指导思想,从而使景区获得经济迅速发展、社区居民受益和环境得以有效保护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程周旺  张慧冲  方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635-15636
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对祁门牯牛降景区牯牛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99属种,隶属于5门61属。采用“污染指示种”对牯牛湖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祁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牯牛湖的水质影响微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对保护与开发利用牯牛降野生植物资源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品种,并促进保护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引入生态旅游能力建设概念,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对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与行为的调研,提出应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倡导社区共管机制,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珲春市敬信镇、板石镇和哈达门乡为主要的研究区域,调查研究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即生态旅游者、入口社区居民、政府以及虎豹公园管理局对于开展生态旅游的利益需求和态度意愿。研究发现,生态旅游者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展持积极态度,倾向于体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等生态旅游活动;入口社区居民更关注政府给予的补偿以及生态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和虎豹公园管理局则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同时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基于此,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入口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83年安徽省科委和林业厅组织了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学院、安徽省林科所、生物所、气象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并出版发行了《牯牛降科学考察集》,共记录了被子植物127科907种。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自1982年建立以来,由于加强了保护和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旅游利益关系的协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社区利益协调发展,否则生态旅游将难以可持续发展。在对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利益关系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其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农村生态旅游社区利益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很多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发展生态旅游不能忽视社区参与。本文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定义出发,分析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针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四川 《湖北农业科学》2011,(24):5160-5163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安徽省境内的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有21属、33种、1个变种,并编制出植物分属检索表。介绍了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的分布、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并对其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