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本文针对新疆地区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病死率高的问题,进行了走访调研,论述了初乳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及牛场初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饲喂初乳应掌握三个要点,即品质好、速度快、数量足。要确保在犊牛出生后2 h饲喂2 L初乳,12 h内再喂1次,出生后24 h之内至少喂4 L初乳。以确保犊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许英民 《科学种养》2012,(11):48-48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以急性腹泻、脱水、败血症以及肠毒血症为临床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犊牛,尤以7日龄内未吃初乳的犊牛多发,10日龄以上的犊牛较少发。一般在春、冬季节多发,但在去年7~8月笔者在临床上遇到7头犊牛发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5头,现将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放牧加补饲育肥法犊牛1~3月龄,给母牛每天补精饲料1千克,给犊牛喂足奶水;4~6月龄,除母牛哺乳外,每天给犊牛补精饲料0.25千克,喂给土霉素粉25克,跟随母牛放牧,放牧距离以不超过6公里为宜;6月龄开始强制断奶;7~12月龄半放牧半舍饲,每天补饲玉米粉0.5千克,人工盐25克,生长素20克,待晚上入舍后喂给;13~15月龄后放牧吃青;16~18月龄驱虫后全天放牧,每天分3次补饲玉米粉1.5千克,尿素50克,人工盐50克,生长素40克,生长素每喂25天要停25天。  相似文献   

4.
哺乳期是指犊牛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一般为6个月,犊牛培育要做好以下各点:要早吃、多吃初乳母牛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具备特殊的成分和生理作用,新生牛犊一定要早吃、多吃初乳。即从产后1小时内就应开始吃初乳,每天4~6次,每次1千克以上,连吃7天。  相似文献   

5.
正一、0~2日龄犊牛产出后,在距离腹部6~8厘米处断脐,并用5%碘酊溶液消毒断端,以防发生脐带炎症。犊牛产出2小时内应尽早并总量喂给初乳,间隔4~6小时再饲喂1次。母乳中有母源抗体,能提高犊牛免疫力。初生犊牛可肌内或皮下注射维生素AD、维生素E注射液,以增强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减少肠炎、肺炎、关节炎(俗称犊牛"三炎")  相似文献   

6.
<正>羔羊从2月龄开始,提供高品质饲草饲料,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到4~6月龄时体重可达到成年羊体重的一半以上,即可屠宰上市。这时的羔羊肉高蛋白、低脂肪、鲜嫩多汁、不膻不腻,食用口感好,上市价格高,经济效益好。羔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如下:一、加强羔羊断奶前的饲养管理1.尽快吃上初乳羔羊出生后要尽快让其吃上并吃足初乳,以增强体  相似文献   

7.
对于乳肉兼用犊牛而言,显著的提高日增重,是实现母牛更早参配生产的关键,也是下一阶段成为优秀架子牛的根本。本试验结合饲养管理较好的荷斯坦奶牛的养殖方案,选取51头刚出生的乳肉兼用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低奶量组+低蛋白开食料组(全期549 kg牛奶+18%蛋白的犊牛开食料)S1,低奶量组+高蛋白开食料组(全期549 kg牛奶+20.5%蛋白的犊牛开食料)S2以及高奶量组+高蛋白开食料组(全期736 kg牛奶+20.5%蛋白的犊牛开食料)S3,对不同蛋白来源及不同蛋白摄入量所带来的增重效果进行评估。选取增重效果最好的饲养模式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牛奶饲喂736 kg加开食料蛋白20.5%的试验组S3比S1及S2组具有更高的日增重。  相似文献   

8.
正奶犊牛一般是指出生0~6月龄的小奶牛(下文简称犊牛)。犊牛出生后很短时间内(春、夏、秋季5~7天,冬季15天)就离开母牛进入犊牛保育舍或犊牛岛,如果管理不善,犊牛极易发病,甚至死亡。养殖者可以通过加强母牛妊娠后期的饲喂管理,犊牛初生后的护理,犊牛哺乳期饲养管理以及犊牛疫病防控等措施,达到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目的。一、母牛妊娠后期的饲喂管理母牛妊娠后期(即妊娠最后一个月)的营养供给,除满足母牛自身的需求外,还要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和  相似文献   

9.
一、蛋用雏鸭的饲料配制雏鸭1~2日龄喂给夹生米饭,从3日龄起开始掺喂少量配合饲料,到7日龄全部用配合饲料代替夹生米饭,并补充青饲料,配合饲料所占比例为20%~30%。1.夹生米饭的制作。制作夹生米饭要选用籼米(早稻米),不必加  相似文献   

10.
正犊牛腹泻是因肠蠕动亢进、内容物吸收不全,导致未被吸收的肠内容物和多量水分排出体外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分为感染性腹泻和消化不良性腹泻。该病以10日龄左右犊牛多发。一、病因分析1.感染性腹泻犊牛感染了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或球虫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8月,我地某奶牛场饲养的69头2~4月龄犊牛有42头陆续发病,以排灰白色粪为主要特征,部分牛只粪便带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通过采用抗生素治疗、加强消毒等综合措施,病情得到控制。从发病到治愈历经24天,治愈38头,淘汰2头,死亡2头。现将发病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1.发病情况2013年8月5日上午,该奶牛场负责人称有2头3月龄犊牛于4天前开始发病,截至8月4日,发病犊牛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368头犊牛的饲养管理、疾病的发生与防治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和分析了犊牛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和主要疾病的防治方法,旨在为规模化奶牛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农垦科技》2005,(3):34-34
(1)泌乳母牛:按日粮干物质进食量的0.46%或按配合饲料(或精料补充料)的1%计算,即可满足产奶母牛的需要。一般泌乳母牛每日喂15g食盐;日产奶量在20kg以上的喂30g食盐就足够了。(2)非泌乳母牛:按日粮干物质进食量的0.25%~0.3%计算,即可满足需要。泌乳母牛食盐的最大耐受水平为日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科学种养》2008,(11):33-33
香猪临产前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母猪顺利分娩,提高仔猪成活率。主要措施是做好产前护理和产前准备工作。 1.产前护理。根据母猪膘情与乳房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膘情好、乳房发育正常,在产前10天左右可适当减少日粮喂量,尤其是体积大、难消化的粗料应减少,防止引起便秘。临产前3~5天,喂料量应减至妊娠后期的1/2或1/3,同时停喂青绿多汁饲料,以防猪胃积食、肠内积粪压迫子宫内胎儿,造成早产、难产或死胎。同时,也可避免产后初期乳汁过浓而引起仔猪拉稀,或乳汁过剩而引发乳房炎。对膘情不好、乳房干瘪的母猪不能减料。临产前10天左右,要加喂些高蛋白质的饼类饲料或动物性饲料,如豆饼、鱼粉等。临产前2~3天,不宜喂食过饱,适当喂些稀粥状日粮即可。  相似文献   

15.
<正>一、奶牛的饲养管理1.加强饲养管理。按牛的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强弱等情况分开饲养。饲喂原则为:因牛而异,视情况而定,合理搭配草料,日喂3次,定时定量,少给勤添,给足饮水。一般来说,公牛"单栏饲养,经常刷拭,加强运动,合理配种(采精)";母牛"勤换垫草,加强运动,合理挤奶,适时配种,注  相似文献   

16.
<正>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很多。加强黄鳝的饲养管理,有利于安全越冬,保证元旦、春节上市,以获得较高的收入。1.投喂优质饲料,促进黄鳝长膘10~11月气温降为13~15℃时,黄鳝摄食量开始减少;11~12月气温继续下降到8℃以下,则很少摄食;水温低于5℃时,则停止摄食。为了确保黄鳝安全越冬,要在水温下降到15℃前抓紧投喂  相似文献   

17.
在牛场的经营管理中,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牛的繁殖成活率和犊牛死亡率,还关系到整个牛场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牛场饲养管理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总结出几点饲养管理技术,以提高牛场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早期断乳犊牛开食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日龄断乳的黑白花犊牛饲喂研制的犊牛开食料,与91日龄常规断奶组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日龄犊牛对饲料,干物质等的摄取量,瘤胃的形态、机能的发育,表明所研制生产的犊牛开食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消化率较高,代乳性能强;所培育犊牛生长发育好,体质结实,成活率高,瘤胃发育早,对粗饲料的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9.
选取1日龄AA肉鸡330羽,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2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U/kg(250mg/kg)、9,000U/kg(2250mg/kg)α-淀粉酶的试验组日粮至7日龄后,停止饲喂加酶日粮,改饲对照组(不添加酶)的日粮,饲喂3周,分别考察在停喂淀粉酶后的第3、7、14d肉鸡消化器官重量及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淀粉酶对7日龄肉鸡肝脏、胰腺、肌胃、腺胃相对重量和小肠相对长度均无明显影响,但小肠相对重增加了4.2%~47.6%,停饲淀粉酶后第3d(10日龄)和第7d(14日龄),各试验组肉鸡小肠相对重量仍分别高出5.4%~34.0%(P<0.05)和13.8%~20.4%,第14d(21日龄)有所恢复;7日龄肉鸡小肠内容物淀粉酶和总蛋白酶活性活性亦未受影响,但在停喂淀粉酶后7d(14日龄),试验组小肠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提示外源淀粉酶对内源酶活性的影响有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20.
1病因(1)犊牛饮食或误食腐败变质的含过敏以及毒素的食物后引起;(2)犊牛自身的免疫力低。由于犊牛初乳饲喂时间过迟,或饲喂过少,使犊牛自身免疫力先天性不足而引起;(3)牛舍的卫生条件不良,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