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疯草是含有苦马豆素的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统称,家畜过量采食会发生以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中毒病。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素,波状芽管蠕孢属内生真菌在疯草中普遍存在,该属真菌与疯草中苦马豆素产生、含量及疯草毒性关系密切。文章对疯草中的苦马豆素和波状芽管蠕孢属内生真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动物疯草中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疯草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疯草是指含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能引发家畜疯草病。疯草的分布比较广泛,属于世界性有毒植物,近年来疯草蔓延迅速,在一些地区已经造成草地毒草化,频繁出现放牧家畜中毒死亡现象,严重威胁草地畜牧业发展。研究表明,疯草的毒性与其含有的苦马豆素有关,但苦马豆素却不是疯草自身代谢产物,而是疯草携带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此外苦马豆素还是一种良好抗肿瘤药物。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疯草的分布、危害、防治及毒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疯草分类、研究地域及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产苦马豆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明青海及内蒙古多种疯草类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并对其种属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苦马豆素产率。本试验拟对采自内蒙古和青海的疯草样品中的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菌丝及发酵液中苦马豆素含量,筛选可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属种进行鉴定。从青海采集的疯草样品中分离并筛选出2株可产苦马豆素真菌,一株为土壤真菌,一株为内生真菌,分别命名为FS-5和EFG-7;菌丝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773和0.11 mg.g-1,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确定这2株真菌分别为裂褶菌属真菌和镰孢菌(霉)属三线镰刀菌。结果显示,我国青海疯草及根际土壤中存在可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630-1637
疯草是世界范围分布的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统称,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苦马豆素。放牧家畜采食疯草会发生疯草中毒病,导致瘫痪、不孕、流产、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波状芽管蠕孢菌是疯草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内生真菌,该菌与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合成和疯草的毒性紧密相关。抑制或阻断波状芽管蠕孢菌在疯草中的传播和苦马豆素合成,将有望降低或消除疯草的毒性。本文将对波状芽管蠕孢属疯草内生真菌的种属分类、与疯草毒性的关系、传播机制、SW的合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疯草内生真菌相关研究的开展和从控制疯草内生真菌角度防控动物疯草中毒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633-1640
疯草(locoweed)是豆科棘豆属(Oxytropis)和黄芪属(Astragalus)有毒植物的统称,其主要毒性成分是苦马豆素,动物采食后发生慢性神经机能障碍性中毒病,每年给牧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苦马豆素因其具有毒性和药理活性双重作用,受到毒理学界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不仅对苦马豆素毒性及作用机制、药理活性、来源和苦马豆素生物合成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而且还对合成通路中可能涉及的调控酶进行了推测。同时,又对未来苦马豆素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疯草中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苦马豆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马豆素(SW)是苦马豆属、棘豆属、黄芪属、番薯属和黄花稔属等某些有毒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动物采食该类植物后,会发生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病。研究表明,豆类丝核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疯草内生真菌均可以产生苦马豆素。植物和真菌中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可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含有SW有毒植物引起的动物中毒问题和促进SW的医学研究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论文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重点围绕植物和真菌中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苦马豆素主要存在于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植物如疯草中,动物采食大量疯草会发生神经中枢紊乱,苦马豆素中毒的母畜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畸胎等,引起繁殖能力下降,妨碍家畜繁育和品种优化,给我国草原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西部草原牧区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现通过对疯草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对母畜的繁殖性能指标、生殖器官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和生殖激素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母畜疯草中毒引起的繁殖机能紊乱疾病提供治疗及预防思路,降低牧区养殖业经济损失,提高我国畜牧业长远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生物发酵降解对疯草营养成分与苦马豆素含量的影响,采用混合青贮技术对疯草类有毒植物变异黄芪有毒成分苦马豆素进行生物降解处理,测定降解处理前后变异黄芪营养成分及苦马豆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变异黄芪经生物降解处理后其营养成分变化较小,而苦马豆素含量平均下降了78.09%。该处理方法简单经济、毒素降解高效,适宜在我国疯草威胁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9.
信息大观     
欢迎全国各饲料、兽药企业入场经营地址:成都市静居寺路90号邮编:610066电话:(028)4790220本栏目由西南饲料兽药市场协办据《陕西日报》报道:最近陕西杨凌大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试提纯产生了100mg苦马豆素晶体。这一技术成果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研发领域的空白,标志我国已跻身国际植物毒素研究领域的先进行列。苦马豆素是从草原毒草———疯草中提取的有毒成份。疯草危害食草动物的安全,家畜采食疯草后,可导致疯草中毒综合症。疯草虽属有毒植物,却有着丰富的营养。以苦马豆素为半抗原,新研究开发的…  相似文献   

10.
疯草内生真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武  白松  路浩  赵宝玉  陈基萍 《草业科学》2012,29(7):1049-1057
疯草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毒草。引起家畜疯草中毒的主要成分是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素,苦马豆素除具有毒性外,还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等药理活性,有关苦马豆素产生机制、毒理和药理活性研究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为了揭示疯草毒性物质产生机制、疯草内生真菌与疯草抗逆性,特别是疯草毒性物质与疯草内生真菌互作关系等诸多问题,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从20世纪末就开始致力于疯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疯草内生真菌与苦马豆素产生关系以及与疯草抗逆性形成机制研究,已从多种疯草中分离到可产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并发现疯草内生真菌与疯草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疯草内生真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苦马豆素是疯草及其内寄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其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具有巨大的药用潜力。作者简要阐述了苦马豆素的药理作用、检测方法、药用价值和研发潜力,并对其来源及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丰富苦马豆素的来源,为其在科研和医疗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疯草的生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疯草是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统称,含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素(SW),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毒草.论文在深入调查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报道的最新文献资料,综述了世界疯草的种类与生态学分布,SW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疯草的生态学控制研究概况,为我国草地生态学研究及疯草的合理开发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直立黄芪中是否存在能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及该类真菌与链格孢属波状芽管孢组疯草内生真菌的遗传进化关系,对直立黄芪植物组织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应用ɑ-甘露糖苷酶抑制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分离菌株菌丝中的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筛选能够产生苦马豆素的菌株。PCR法扩增产苦马豆素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D)和β-酮脂酰合酶(β-ketoacyl synthase,KS)基因,测定其序列,进行序列一致性比对。基于ITS和GPD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和形态特征,对直立黄芪中的产苦马豆素真菌进行种属分类和命名。结果显示:从直立黄芪中共分离到43株真菌,其中有13株菌丝中含有苦马豆素,序列一致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真菌与已报道的直立黄芪病原真菌甘肃链格孢(Alternaria gansuense)和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sp.)的亲缘关系最近。直立黄芪中存在能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根据形态特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将从直立黄芪中分离的产苦马豆素真菌划分到链格孢属波状芽管孢组中,并命名为甘肃波状芽管孢(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gansuense)。  相似文献   

14.
苦马豆素是疯草(一些黄芪和棘豆属植物)所含的一种吲哚里兹定生物碱,在海拔3090m的地区将苦马豆素混入乳中喂给黑白花公牛犊。对饲喂疯草的牛和对照牛进行高山病的发病率比较。5头饲喂苦马豆素的犊牛和5头饲喂新鲜棘豆的犊牛都表现出高山病的临床症状:颌下、喉部、鬢甲部水肿,以及高山病和疯草中毒的一些显微病变。高山病的变化包括肝淤血、右心房肥大并扩张、胸、腹腔大量积液。镜检:肝脏中央静脉严重受损、肺动脉水肿、右心房基部严重水肿间或纤维化。所有饲喂苦马豆素和疯草的犊牛都表现疯草中毒症状:某些组织中的神经细胞浆内有轻度或中度泡沫状空泡化、小脑神经突营养不良。在对照组中,6头犊牛中只有一头见高山病的临床症状、肉眼及显微病变。但6头牛都没有疯草中毒的任何病变。饲喂苦马豆素、疯草的牛其右心室壁与左心室壁重量之比与对照组牛比较,分別为1.4、1.3、0.9,差异极显著(P=0.033)。用积分大小表示尸检前高山病的严重程度,发现两个试验组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右、左心室重量之比与高山病积分呈正相关。两试验组经治疗除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对照组高(P≤0、01)外,其他血液化学成份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地回顾了疯草的有毒成分苦马豆素及其它成分的分析经过;介绍了苦马豆素的毒性问题;根据最新文献对高山病综合征和疯草成癮问题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动物疯草中毒的国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地回顾了疯草的有毒成分苦马豆素及其它成分的分析经过;介绍了若马豆素的毒性问题;根据最新文献对高山病综合征和疯草成瘾问题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苦马豆素(SW)是棘豆属(Oxytropis)植物引起家畜中毒的主要原因,而苦马豆素的产生与棘豆属植物的内生真菌有关。目前,棘豆属植物中能够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不断被发现,所以文章对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寄主植物、形态、培养条件及其与苦马豆素的关系、对寄主植物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为棘豆属植物的有效利用及家畜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苦马豆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苦马豆素研究简史苦马豆素 (swainsonine)因最初分离于灰苦马豆 (Swain-sona canesces)而得名〔1〕。其发现历经一个世纪。自从 Marsh(190 5~ 190 7)〔2〕证实疯草病与采食某些棘豆属和黄芪属植物有关以后 ,许多学者进行了毒素的分离研究。 Cauch(192 9)〔3〕从兰伯氏棘豆中分离出一种疯草毒素 ,可以引起猫的疯草病 ,他描述这种毒素是一种稳定的带有多羟基的含氮化合物 ,易溶于水 ,不溶于氯仿、乙醚和烃类溶剂 ,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未能进行结构鉴定。Frap(1936 )〔4〕从密柔毛黄芪中分离出一种毒性成分 ,呈碱性 ,吸水性强 ,取名为洛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873-1877
<正>豆科棘豆属(Oxytropis)和黄芪属(Astragalus)有毒植物统称为疯草。疯草的营养价值丰富,是潜在的优良牧草。但家畜长期或过量采食后,可发生以神经机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中毒病,称之为疯草中毒病[1]。中毒家畜表现为共济失调、瘫痪、流产、不孕、出生缺陷和死亡等。疯草导致动物中毒的主要因素是疯草中的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苦马豆素,它能特异性地抑制参与糖蛋白分解代谢的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高尔基α-甘露糖苷酶Ⅱ,破坏细胞内膜系统[2-  相似文献   

20.
苦马豆素的分离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主要存在于疯草[豆科棘豆属(Oxytropis spp.)与黄芪属(Astragalu)有毒植物的总称]中,它是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分子式为C8H15NO3,化学系统命名为1,2,8-三羟基八氢吲哚里西啶(trihydroxyoctahydroindolizidit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