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竹造林四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湿栽竹法。先挖好长1.5米、宽1米、深0.5米的栽植穴。留2,3的松土在穴内,浇入6~8公斤水,调成泥浆,拌入钙镁磷肥4.5~5公斤。然后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将鞭根和竹蒲头轻埋入泥浆中,上面用1/3松土盖住,成馒头状。  相似文献   

2.
栽竹不同于栽树。栽竹不能指望所栽的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母竹蔸上的芽苞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成新竹,蔓延成林。栽竹时,要掌握好选、挖、运、栽、管五个环节。 1.选1-2年生的母竹。因其所连的竹鞭一般都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具有抽鞭发笋的能力,造林成活率高。 2.挖母竹。挖母株时要注意保护鞭芽,少伤鞭根,不要猛摇竹干,以免扭伤母竹与竹鞭相连处。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盘,削去竹梢。挖掘小杂竹时可2—3株为1丛,带土  相似文献   

3.
毛竹不同繁殖材料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蔸、竹鞭、无鞭母竹、有鞭母竹等繁殖材料形成林分5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鞭母竹成活率、出笋率、长竹率、新竹生长等指标较好,但造林成本较高,竹蔸造林其次,无鞭母竹造林虽成活,但不长竹。综合考虑,选择毛竹繁殖材料的次序为有鞭母竹、竹蔸、竹鞭。而无鞭母竹不能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揭示高节竹地下竹鞭生长规律,为高节竹林分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节竹成熟林分为材料,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布设样方,采取挖掘法调查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竹鞭重量为4 252.07 g·m-2,占总鞭重的99.57%;3 a生竹鞭鞭长最长为305.72 cm·m-2,占总鞭长的23.18%;6 a生竹鞭平均节间长最长为4.83 cm2壮芽主要着生在1~3 a鞭龄鞭段上,占99.04%;休眠芽主要着生在1~3 a竹鞭上,占85.71%;死芽主要着生在3~5 a竹鞭上,占84.44%;笋芽主要着生在2~3 a竹鞭上,占75.00%。高节竹竹鞭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壮龄鞭鞭长最长、老龄鞭平均节间长最长、壮龄鞭平均鞭径最大,壮芽、笋芽及休眠芽主要分布在1~3 a鞭上,死芽主要分布在3~5 a鞭上。  相似文献   

5.
水竹,为小型散生竹种,其笋味鲜美,易加工,产量高;竹材韧性强,是优良的篦用竹材;水竹也是所有竹类中最耐水湿的竹种。黄山区在排水不良的退耕还林地中推广水竹移植造林,既取得了生态效益,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一、造林地的条件水竹在背风向阳、土壤疏松、保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为最好。水竹造林,“水”为关健,因此水源要充足。但在土壤长期含水量达100%以上时则生长不良。排水特别不畅的造林地,应在中间和四周挖长形排水沟。整地后每亩挖穴150~200个,以便尽早满园,早获效益。二、竹母采挖造林应在早春1~2月份进行,也可提前到上年的11~12月份,以利于竹母在出笋前有一段过渡缓苗期。挖取竹母应选择1~2年生、无病虫害、分枝较低、节间匀称、竹鞭笋芽饱满、鞭根多的枝叶完整茂盛的母竹。要保证来鞭15cm,去鞭25cm以上,并尽量多带宿土。母竹应砍去顶梢,做到切口平滑,留4~6盘枝丫。水竹几株生长在同一竹鞭上,可一并挖起,成为一“丛”母竹,修剪疏去生长细弱的竹子,每丛留3~5株作为母竹移植造林更佳。竹母挖好后,可采取十几株一捆,根部集中用草包或旧麻袋等包好、捆好,防止泥土散失,并保护“螺丝钉”及笋芽、鞭根等。竹母挖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尽...  相似文献   

6.
在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调查毛竹的母竹特性对新竹与地下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母竹发笋多于1年与2年母竹;胸径>4 cm及胸径2~4 cm母竹发笋均多于胸径〈2 cm母竹发笋;栽植4年的母竹发笋多于栽植3年、2年及1年的母竹;1年鞭的母竹发笋多于2年与3年生鞭的母竹。不同年龄的鞭长与鞭重所占比例依次排列为:壮龄鞭>幼龄鞭>老龄鞭;在以母竹为中心的1.5 m范围内,竹鞭上的壮芽数、弱芽数、笋芽数及休眠芽数依次为74.86,21.10,56.68个及8.68个,分别占总芽数的24.64%,13.98%,26.88%及3.19%。壮芽比例越高,说明地下鞭系统活力越旺盛。毛竹造林时要对母竹特性予以高度重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与增加来年新竹数目。  相似文献   

7.
水分和覆盖措施及竹鞭性状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扩大厚竹繁殖系数,完善厚竹埋鞭育苗技术体系,以厚竹竹鞭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分条件、覆盖措施、埋鞭方式和竹鞭性状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条件对出笋率和出笋时间影响极显著,对竹笋地径影响显著,埋鞭时边覆土边浇水有利于促进笋芽萌发和提早出笋。埋鞭后不同的苗床覆盖措施对出笋率、竹笋地径和出笋时间的影响均显著,用茅草或遮阳网覆盖有利于促进笋芽萌发和提早出笋。泥浆处理后再用茅草覆盖苗床是厚竹埋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措施,而浇透水处理后用地膜覆盖苗床或不进行苗床覆盖的组合措施效果最差。鞭段长度、鞭节长度、有无鞭箨、埋鞭角度、埋鞭深度对厚竹埋鞭育苗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营造和经营毛竹林,投资小、收益快、效益高、时效长,是农家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其移栽造林技术如下:一、选择地点凡土壤酸性、微酸性、中性(PH值5.5~7)、肥沃、湿润但不积水、土层厚和不当风的荒山、荒地均可选作毛竹造林地。二、选择母竹栽竹不同于栽树,不能指望母竹长大成材,而是靠竹鞭伸展,靠芽发笋,靠笋长成竹,所以选母竹是通过竹株来选竹鞭。一般1~2年生竹所连接的竹鞭正处于壮龄阶段,芽肥根健,出笋能力强。只要枝繁叶茂,分枝较低,无病虫害,离干基1.3米处的直径在3~6厘米的竹株都可以选作母竹。三、挖掘和运…  相似文献   

9.
一、母竹选择 母竹年龄应选1—2年生,胸径以5厘米左右较为合适。母竹过小,造林效益来得慢。母竹过大,难于挖掘栽植,也影响成活率。母竹要求分枝低,健壮无病虫害。  二、挖掘母竹 ①根据母竹第一盘枝的方向大致判断地下竹鞭的走向。在母竹基部50厘米处开挖,找到竹鞭后将其斩断;②来鞭保留30厘米长,去鞭保留50厘米以上;③挖掘时切忌摇动竹杆,以免损伤杆柄而影响成活;④母竹保留5—7盘枝桠。就近造林及时栽植,不必包扎。但在短距离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竹鞭、笋芽。  三、栽植技术 ①使母竹鞭根舒展,用细土将母竹周围…  相似文献   

10.
雷竹造林,以梅季6月最为适宜。一、梅季栽竹优越性1.梅季正是竹林行鞭期,挖取母竹后,竹林能立即行鞭填补空穴,当年就能恢复,不影响母竹园产量。2.成活率高,发鞭快,出笋成竹多。3.梅季栽竹,前期发的新鞭,次年就能出笋,比秋季栽竹提早一年成林。此时雨水多,湿度大,竹子生长活动旺  相似文献   

11.
毛竹肉桂混交对毛竹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进行毛竹肉桂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竹桂混交可促进造林母竹的生长,也可促进新生毛竹的生长:造林当年竹桂混交林地母竹的成活率、母竹当年长新率(母竹造林当年长新竹的比例)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增长0.8和10.4个百分点;3年内混交林地新生毛竹数量、竹高、冠辐、枝盘数和竹鞭数、鞭径、1m长竹鞭鞭节数、鞭幅、鞭深年均增量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新生毛竹高64.3株/hm~2、46.1cm、17.9cm、4.0枝和1.1根、0.23cm、~2.7节、18.9cm、-1.4cm。竹桂混交在闽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毛竹最低一盘技只有一枝的为公竹,如果是两技的则为母竹。种上公竹,虽然种活了也不会出笋,只有选好种竹,种活后才会出笋。本人认为,毛竹并没有公母之分。那么为什么种活了有的出笋,有的不出笋呢?这是因为毛竹是散生竹类,原由竹鞭上的创芽萌发出笋,然后由种竹不断提供养分而长成竹。所以种毛竹时,不仅要措竹,而且要带上一段竹鞭。通常带来鞭(鞭上芽向种竹)30厘米或去鞭(鞭上芽背向种竹)50厘米。地下竹鞭常常纵横交错,如果没有经验,很难判断哪一条鞭是所要挖掘种竹的竹鞭,如果带的不是所种之竹的竹鞭,竹鞭上的侧芽…  相似文献   

13.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秆竹竹鞭绝大部分分布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着鞭龄加大而增多,然后又迅速减少。笋芽多长在2-3龄竹鞭上。竹鞭划分应以1龄为幼龄鞭,2-3为壮龄鞭,4龄为中龄鞭,4龄以上为老龄鞭。  相似文献   

14.
毛竹与肉桂混交造林和裸地种竹对比试验表明两种造林模式的母竹成活率均在80%以上;混交林母竹成活率、母竹当年出新竹的频率分别比裸地种竹高8%、9.7%;新竹发生株数、高度、冠幅、枝盘数、平均竹鞭数、竹鞭长度、平均鞭径、平均鞭幅等混交造林明显大于裸地种竹,而1 m长竹鞭节数、竹鞭分布深度则是混交造林小于裸地种竹;同时混交后,肉桂第3年树高就达到1.74 m,胸径3.2 cm,优于肉桂纯林.  相似文献   

15.
选择适宜的栽培地点栽培毛竹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下、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地形以避风的山谷、山麓、山凹和山腰地带为好。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俗话说:“竹子无皮,四季可移”。就是说竹子一年四季都能移栽。但最好的季节还是春季。农历一二月是最适合栽竹的时期,应选择无风和阴雨天为宜。选择适宜的母竹移栽母竹应选择1~2龄竹、竹鞭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竹子。同时还要是胸径3~4厘米、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分枝较低、节间均匀、无病虫害的林缘或疏林中的竹子为好。精心栽培母竹挖掘运到造林…  相似文献   

16.
我区自1964年开始,采用移竹造林的方法,先后发展毛竹18000亩,从造林成活率来看,几乎都在95%以上,但抽鞭产竹只有70%左右,还有30%左右的母竹不能产竹。为了弄清这些母竹不能产竹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造林生产,我们曾于11月7日在宜兴县大贤岭林场虬山岭上区一号界,挖取16株1975年栽植的(栽时母竹年龄1—2年生)而至今从未产竹的母竹进行竹鞭解剖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解剖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通过观察母竹周围是否产竹,以确定要解剖的不育母竹,然后用山锄挖去  相似文献   

17.
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覆盖栽培年限的增加,平均单株笋重下降,当年留养新竹平均胸径变小,竹林地下竹鞭在土层中明显上浮,雷笋产量明显下降;加强肥水管理、提前留养母竹、埋鞭和培土相结合的措施可使雷笋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8.
雷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崇阳县雷竹试验林的鞭根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竹鞭平均值为:段数5.95段/m2,鞭长度10.80 m/4m2,直径1.42 cm.在11.00~30.00 cm深土层中,竹鞭分布量达54.7%,2~4年竹鞭占67.31%.②健壮笋芽主要分布在第1~15节之间,占80.8%,出笋率占85.1%;第16节以上仅占19.2%,出笋率占14.9%.③岔鞭集中在第1~10节,占66.4%,第11节以上岔鞭较少,仅占33.6%.④竹鞭延长伸展方向以沿坡面向上类型较多,占总鞭数56.8%,向下延伸仅占16.7%.⑤立地条件、土层深度、土壤肥力和排水状况,对竹鞭粗度、笋芽、发笋率、成竹率、岔鞭量至关重要,呈正相关关系.⑥合理的立竹密度,关系到竹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群体结构、鲜笋产量.在立地条件较好情况下,以立竹密度900~1 000株/666.7m2的竹林,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余姚市二六市乡李家村村民蒋训全,从1980年至1988年在1.23亩毛竹笋用林里采用年年留笋养竹,调整立竹结构,使立竹成丛状式分布和狠抓肥水管理等措施,在同一块竹林里每年能挖取春笋、鞭笋和冬笋。1985~1988年四年合计产笋(春、鞭、冬笋)6985.17公斤,平均每年产笋1746.29公斤(1988年只有春笋)。1987年的产量为最高,亩产春笋789公斤、鞭笋722.3公斤、冬笋152.5公  相似文献   

20.
盆竹的栽培     
李泽相 《云南林业》2004,25(6):18-18
竹子刚劲挺秀,风雅宜人,品种多达1 300个,其中不乏可供盆栽的园艺品种,如凤尾竹、佛肚竹、飞白竹、笋竹等。 栽植时应采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较高。可选用生长正常,竹节间密,分枝点低,竹鞭生长旺盛的母竹进行分株。挖掘时应注意保留竹鞭长30-60cm,其中新茎要占2/3。因新笋都是从上一年鞭长出来的,还应注意竹秆与竹鞭相连处及鞭上须根不能损伤,并带足土团,否则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