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香菇褐腐病又称疣孢霉病、白腐病、水泡病、死芽子病,病原菌为疣孢霉。疣孢霉是一种土传真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层2~9厘米处。在地栽香菇中,病原孢子主要来源于覆土,其次是人、昆虫、工具和水等。温度在18℃以上时易发生,低于15℃或高于35%时很少发生;菌床内空气湿度大于90%,培养料湿度大于70%时,如遇高温、通风不良容易蔓延;病原菌最适于在pH值5~6的微酸性条件下生长。地栽香菇被侵染后,在温度20~28℃,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条  相似文献   

2.
大棚韭菜棚内湿度过大时,容易发生灰霉病.发病后,叶片由尖端向下逐渐产生淡灰褐色至白色斑点,正反两面都有,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并且互融合成大片枯死斑.空气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15~ 20℃,温暖潮湿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 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100%抑菌率。本文对病菌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1.温室环境管理:生长期间白天以20℃~26℃,夜间以15℃-17℃最好。35℃以上茎叶生长细小,花器发育异常,授粉不良,并引起落花落果。5℃时停止生长,1℃~2℃时有冻害。较强的光照有利于番茄生长。空气相对湿度为75%-80%,在收获期为63%左右。空气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病害。  相似文献   

5.
<正> 1 黄瓜霜霉病 1.1 保叶壮叶。叶面喷1%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液。 1.2 生态防治。加强棚温管理是一项主要措施。上午棚温控制在20℃~30℃,湿度降到75%。下午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到70%左右。夜间控温在15℃~20℃,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阴雨天、夜间也应通风降温,但不宜浇水。浇水最好在晴天的早晨进行,浇水后立即闭棚  相似文献   

6.
一、温、湿度是高产、稳产的条件养殖黄粉虫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温、湿度。温度20-35℃,湿度60%~70%时生长正常。养殖户冬季在升温时,白天大都能把温度升至20℃以上,而晚上一般则降低4~5℃。黄粉虫在低于15℃时生长缓慢。如果夜间不能保持20℃以上,无论白天吃多少饲料都不  相似文献   

7.
1、适宜环境。穿心莲原产于亚热带地区,我国原先主要在广东、福建栽种,现长江以南地区均有种植,全草均可入药。穿心莲生育期约160~200天,喜较高的温度和湿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气温降至15~20℃时生长变慢,8℃左右停止生长,0℃左右植株枯萎。相对湿度8  相似文献   

8.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主要病害。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湿度,孢子囊在温度5℃~30℃均可萌发,适温15℃~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孢子囊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3h以上孢子囊萌发侵入,若低于15℃或高于28℃,相对湿度60%时,不利于霜霉病的  相似文献   

9.
韭菜灰霉病是保护地韭菜的重要病害。近几年,随着保护地韭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也呈逐渐加重之势。轻病田可减产10%~30%,重病田可减产60%以上,严重影响春节上市韭菜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番茄晚疫病菌主要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有时可以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后病势扩展迅速。此病常见于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相对湿度75%~100%时发生,持续时间长。湿度大易诱发此病。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四季薹韭菜属叶、薹兼收型蔬菜.10℃以上可长年连续抽薹.-5℃能正常生长,比普通韭菜早15天上市。栽培一茬,受益4~5年,是一种高产高档高效益蔬菜。  相似文献   

12.
杨慧 《新农业》2004,(9):44-44
棉花进入结铃吐絮期常发生烂铃烂桃现象,一般田块烂铃烂桃率10%~15%,严重田块30%以上,常造成棉花减产和降低品质。引起烂铃烂桃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过量引起棉株生长过旺,荫蔽严重,抗病力下降而造成烂铃烂桃;二是花铃期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排水不畅,造成病菌的滋  相似文献   

13.
刘玲  方平 《北京农业》2002,(1):22-22
<正>日光温室葡萄在冬季要求夜间温度不低于 10~15℃,白天温度达到 30℃;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空气湿度达到55%~65%,就能满足葡萄生长结果的要求。如果温湿度超出以上标准,就要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萱草炭疽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其发病率为85%~95%,病情指数为28~43。病原菌系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 Ferr。病菌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初次侵染,初侵染的潜育期为10~14d。病害发生期4~11月,其中5月下旬至6月及8月下旬至9月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其次侵染花茎。被害部初呈褪绿色条斑,后转变成枯黄色,发病严重时,导致全叶或花茎枯死。病害流行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发病的最适气温为24℃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湿度大,雨日长的年份发病重。受害程度与品种有关,大花萱草、重瓣萱草易感病,而普通萱草较为抗病。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50%大福丹、50%三福美、75%百菌清、50%代森锰锌及20%三环唑各1000倍液对该病菌的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韭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灰霉病应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采用铺沙法,化学药剂用75%百菌清WP300~650倍液喷雾防治。小拱棚667m^2用45%菌清FU200~250g、15%腐霉利(速克灵)FU350~700g熏蒸。病害盛发期用40%嘧霉胺SC(施佳乐)1000倍液喷雾防治。韭菜韭蛆防治与其他蔬菜(包括葱、蒜)轮作3年以上,根际覆土,灌水灭虫,露地韭菜韭蛆严重为害期顺垄开沟条施或撒施草木灰15~20kg/667m^2进行防治,小拱棚韭菜采割后667m^2可用48%的毒死蜱乳油进行灌根。方法是将400-500ml药液稀释。顺垄琳浇防治幼虫。春、秋季成虫集中发生为害严重期,也可用40%果乳油800倍液灌根或用48%的毒死蜱乳油500~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成虫。  相似文献   

16.
控制日光温室温湿度防控黄瓜霜霉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黄瓜生长和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有两个重要因素。霜霉病发生和黄瓜正常生长所需的温、湿度范围往往相近。黄瓜霜霉病最适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最适于发病的相对湿度为85%以上,特别是叶片背面有水膜时,最易  相似文献   

17.
<正>韭菜是农村中普遍栽培的多年生蔬菜,在我当地以塑料棚栽培较多,由于对病害的认识不足及缺乏管理,严重影响了产量和产值。下面把韭菜极易发生的病虫害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给广大的菜农朋友们。一、韭菜灰霉病1、为害症状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开始产生白色至淡灰褐色小斑点,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至棱形。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2、产生原因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0℃,早春低温多湿寡照适合发  相似文献   

18.
黄瓜霜霉病又名“跑马干”,是温室黄瓜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越冬茬温室黄瓜生产处在一年中光照最差、温度最低、不易通风的环境条件下,棚内温度、湿度非常适合霜霉病的发生。当温度15℃~22℃,空气湿度达到83%以上,中午高湿,叶面有结露,适宜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从多年的防治经验看,一旦发病,单纯被动用药剂防治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以防为主,关键时期结合化学药剂防治,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主要防病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  相似文献   

20.
<正> 1 巧调温湿度 避开霜霉病发生的最适宜温湿度(温度18℃左右,湿度83%以上)。上午将棚温调控在28℃左右,湿度在75%以下;下午调温在23℃左右,湿度在70%左右。前半夜巧用低湿度,将棚内湿度调在80%以下;下半夜巧用低温,将棚内温度调在13℃以上。这样在不影响黄瓜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控制病害发生。 2 巧用高温闷棚 选在晴天中午将棚封死,使棚温迅速升至43℃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