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视阈下鄱阳湖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明  钟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42-8043
从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出发,以主体功能区为视角,探讨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流域地理位置、气候、生态敏感性等,在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黑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层结构和28个指标),按生态功能区划的等级体系,通过从上游到下游划分的方法,将黑龙江流域划分成6个生态功能区,并根据黑龙江流域各自生态功能和主要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科学划分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限制旅游开发强度.结合漓江流域的资源与地域特色,从生态环境、旅游接待、社会环境3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静态协调,耦合形成三重矢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鄱阳湖流域曾经出现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和水旱频仍等问题,江西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机制与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使鄱阳湖湖区面积、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使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得到了重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为提高,对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辽河流域(辽河)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 ,清河流域可划分为6个水生态功能区。对6个水生态功能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构建清河流域产业准入制度模型,找出产业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产业结构重新布局并进行优化调整,实现经济、环境、资源的空间均衡,对清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按照我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属于西部干旱生态大区。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属于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降水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地区,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看,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很大一部分属于限制开发区,也有一部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气候变化条件下鄱阳湖流域未来水资源量的问题,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历史水资源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影响水资源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建立了水资源量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然后采用全球气候模式(GCM)下的CMIP3数据,预测了鄱阳湖流域3种SRES情景下未来的水资源量,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量将有小幅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遥感影像,分析了2000—2015年鄱阳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自相关、GIS技术等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生态风险显现出逐步向高风险发展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南昌市、鄱阳湖附近,南部生态风险较低,形成"北高南低"的局面。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值-高值(H-H)聚集区集中分布于高风险区附近,低值-低值(L-L)聚集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界。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204-205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观察等方法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育公园发展的背景条件,环鄱阳湖区域休闲体育公园开发的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现状及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对策。旨在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实地调研,对鄱阳湖流域水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鄱阳湖流域水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设计应该从需方支付制度、供方获益制度、监管制度和多方参与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考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旅游开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据农业旅游的特点、鄱阳湖流域自然景观、资源环境及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按坡度、等高线从低到高建设水域和湿地渔俗文化体验与候鸟观光区,平原农耕文化体验区,丘陵、盆地特色种养休闲农业旅游区,山地度假、认知、观赏、休闲复合型农业旅游区,促使鄱阳湖流域城乡统筹与产业融合以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鄱阳湖湖区的自然环境数据、区位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主要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由此对鄱阳湖流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湖的支持功能和调节功能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3.
以鄱阳湖流域1961—2019年2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14个早稻站点、13个晚稻站点和12个油菜站点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近60年鄱阳湖流域主要作物生长季昼夜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鄱阳湖流域近60年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20℃/10a,夜间增温0.25℃/10a,白天增温0.17℃/10a;年降水量增加了58.60mm/10a,白天和夜间年降水增量相当.(2)早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24℃/10a,白天和夜间增温幅度相近.(3)晚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16℃/10a,夜间增温主要发生在晚稻移栽后.(4)油菜生长季平均温度升高了0.29℃/10a,夜间温度增幅大于白天;50%的站点油菜生长季降水量增加33.42mm/10a.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5.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可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分析在区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新方法并建立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  相似文献   

17.
梁越  刘小真  赖劲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69-11171,11202
金属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各种污染物中所含的重金属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引起流域水环境的污染。从鄱阳湖流域主要矿产的构成与分布特征、主要矿产开采对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与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并提出了防止金属矿开采对水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莫世江  任金铜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81-13483
选择七星关区生态功能区划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客观揭示境内由分水岭到河谷的山地景观垂直分异特征,获得按流域系统构建生态功能区划的分区方案:一级区,赤水河区和六冲河区;二级区,赤水河上游亚区和马洛河下游亚区,六冲河上游七星关河段亚区和白浦河亚区。利用流域系统清晰的等级结构,客观描述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级序特征和空间逻辑关系;引导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同类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鄱阳湖流域1470~2014年的原始旱涝等级序列,利用最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构建了鄱阳湖流域旱涝的长期预测CEEMD-BP模型。结果表明:与EEMD相比,CEEMD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提取原始数据中隐含的周期信号和长期趋势;原始数据经CEEMD分解后得到若干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序列,BP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拟合或预测这些IMF序列;CEEMD-BP模型对鄱阳湖流域1985~2014年旱涝等级序列的预测精度优于单一BP神经网络的。CEEMD-BP模型对2015~2064年的长期预测显示,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的旱涝指数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平凉市作为子午岭—六盘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甘肃省构建"三屏四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一局——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在构筑本地泾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