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茶道属于日本传统文化内容,它与中国茶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茶文化向日本传播的过程中,日本吸纳了中国禅宗的思想精髓,并与日本民族的特色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茶文化——日本茶道。本文即以日本茶道的文化艺术为分析基础,通过研究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之间的关联性,探讨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推动中日茶文化的交流和互通。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往来也更加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日语教学热潮也悄然兴起,而作为中日文化的桥梁--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学生更好的了解中日茶文化的差异,深刻体会日本茶道的精髓,而且还能够掌握很多日本词汇、语句,增强日语预感。日语教学与茶文化的结合,是推动日语普及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思路与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标志性元素,与我国茶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的茶文化由传道僧人带入日本,日本在学习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中还吸收禅宗思想并且和其民族特色相互结合,由此形成独特的茶道文化。当下,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反映日语难以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日本茶文化为学生学习日语构建一座桥梁,找到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关联内容,使用学生熟悉的中国茶文化理解日本茶道,在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茶道,还可以丰富日语教学内容,点燃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主观能动性,由此促使学生在课上高效的学习,形成日语语用思维,同时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时期便在文化、政治、艺术等诸多方面开始交流互动。作为中华文化圈的一员,日本文化在千百年里深刻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都有着中国文化的烙印。茶道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源于中国的茶道,在进入日本后,很快呈现出独特的气质与面貌。今天的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虽然同根同源,然而也各具特性。应该说,将茶道融入到日语文化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系统的教学让人对日本茶道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日本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对中日茶文化的异同有更好的认知,同时也可以让日语教学变得更富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而大大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巨大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被人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璀璨的明珠,就是茶文化。茶文化远播海外,日本最早的茶文化就是来自明朝的时候。日本的茶道与中国显然不同,这是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起源于中国,但是,其内涵不逊色于中国传统茶文化。语言将文化传播出去,故而在日语教学之中应该考虑加入茶道文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日语,感受日本的习俗和文化,从而更加了解日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本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日本茶道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大多都是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在日本茶道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很多中国茶文化的优秀思想,同时也在其中注入了很多现时代的发展元素。日本茶道与日语语言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促进日本茶道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的稳定运行。本文笔者以日本茶道和日语文学为根本切入点,积极探索日本茶道与日语语言文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跨文化交际现象和行为日益频繁,国内也悄然兴起日语教学的热潮,并将茶文化融入在日语教学之中,使之与日语教学相链接和整合,极大地提升了日语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不仅掌握了日本语言的相关词汇、语句,还更为深刻地体悟到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差异,较好地感知茶道文化精髓,培养了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语感,更好地拓展了日语学习者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日本茶道文化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日本茶道中依旧保存了很多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同时也兼具了自己的特色,日本茶道与日本语言文学之间的融合对日本茶道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研究日本茶道的同时,研究其对于日本语言文学的影响,能够更好的了解日本茶道的形式内涵,本文就以比日本茶道与日本语言文学的融合进行几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本茶文化体系是在我们中华茶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其文化内容异常繁杂,无论是茶道、茶礼还是茶文化审美意识都与中国茶文化息息相关。本文在论述了日本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后又分别阐释了日语表达的方式与语用特点,并结合日本茶文化内涵与日语表达对二者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源自中国兴于日本的茶文化,承起着中、日两国鲜明的民族性格和特色的文化差异。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有着不亚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底蕴内涵。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语教学中应该尝试融入日本茶道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深入渗透、理解日本文化,激发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民族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王露 《福建茶叶》2016,(7):325-326
中国的茶道是世界茶道的鼻祖,而日本的茶道也主要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世界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在传承中国茶文化中精华部分的同时,也在其中融入了新的创新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日语中的"茶"字,从茶名、茶与人的交互以及茶的谚语方面对日语中的"茶"字表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茶道的发展当中,除了有中国的茶文化之外,日本也有着其独特的茶文化特色,其中的很多精神文化理念虽然与我国的茶文化有着相当多的契合之处,但是在实际的茶道应用方向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其中所蕴藏的工艺美术,其基础内容十分繁多,给予了日本茶道文化更多独特的色彩。本文主要探讨了工艺美术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现如今,在高校课堂上,日语也越来越流行。很多学生喜欢看日本卡通动漫,这也加深了他们对日语的喜爱。目前,很多高校日语教学课堂里已经融入了茶道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也能够领略日本茶道文化的风采,一举两得。所以,探讨如何将茶道文化融入到日语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日本茶道文化体系是世界茶文化机制中极为重要组成,其中不仅生动形象的表达和传递了茶文化的生动内涵,同时立体化的茶文化体系中,也系统化的表达了相应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思维,所以我们在具体感知日本茶道文化时,应该立足于茶文化的本质内涵。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分析入手,结合日本茶道文化的具体发展诠释,通过探究日本茶道文化的具体内涵,从而分析茶文化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但是日本茶道在自己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结合日本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通过日本茶道文化在日语二外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分析,让我们更加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茶道文化形式、茶叶制作以及茶道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等方面的不同,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激发和促进二外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日本茶类词汇文化也以迅猛态势获得了我国众多日语学习者的青睐,通过了解茶类词汇文化内涵也成为他们普及日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茶文化是中日文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因此,现阶段在日语教学中,多数高校已将茶类词汇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让中国学生深刻的了解到中日两国在茶类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掌握各种日本词汇、语句的巧妙用法,了解日本茶文化的精髓。但中日两国茶类词汇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影响它们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在日语教学中应怎么学习,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最早发现了茶叶的优良功效,并最早在饮茶过程中产生了茶文化。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领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茶文化也在较早的时候就传入了日本。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日本逐渐形成了基于中国茶文化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对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加科学地找到两国茶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中日文化的深层次交流互鉴,也有助于中华传统茶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实现继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文化展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内涵及具体理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有很多与我国文化相关的具体元素。而茶及茶文化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与日本茶文化之间有着很多相近或者一致的元素内容,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特点,从而也使得中日茶文化之间形成了许多完全不同的内容。本文拟从中日文化体系之间的融合与差异的关系分析入手,结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内涵特征分析,通过融入中日茶文化的具体对比状况,从而探究日本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理念,茶文化体系就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其中都展现和诠释了我国茶文化体系的综合化和系统化,而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茶道精神就是其中重要的元素内容之一。本文拟从当前武术品德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武术教学中品德教育活动的应用价值,探究茶道精神理念的具体内涵,从而有效分析茶道精神在武术品德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后,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本文通过对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研究日本茶道文化的特征,以及其对我国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