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墙遗址公园有其独特的价值,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化气息,了解历史文化。将城墙遗址公园与传统带状公园进行比较,对城墙遗址公园的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同时总结城墙遗址公园的地形、道路因素等,根据实际情况和保护原则,对城市遗址公园进行设计,从而使城墙遗址公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为例,就某些地段植物景观所呈现的特色场所精神进行了解读、分析,并阐述了植物配置与场所精神联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城区两个代表性带状遗址公园的考察对比总结,阐述了城墙遗址公园的主要特点。从城墙遗址公园设计要点,设计特色,设计元素等对定边明长城遗址公园的设计进行分析指导。  相似文献   

4.
李文  纪思佳 《北方园艺》2010,(9):115-118
通过与带状公园的对比,阐述了城墙遗址公园的主要特点。对城墙遗址公园的各景观要素(包括地形、道路、水体、建筑小品以及种植)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调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遗址公园具有文化性、延续性、完整性、艺术性、传播性等特征,是传承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书法景观作为营造遗址公园的独特景观元素,形成了遗址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赋予审美功能的同时,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地域文化为视角,分析与提升唐遗址公园书法景观的空间设计,对传承地域文化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为例,在分析地域文化、书法景观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地域文化下书法景观空间的特征、功能与作用,并从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序列等角度出发,分析各节点空间和序列的划分、组合。综合分析地域文化视角下书法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并依据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以期为其他不同空间书法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遗产保护视角,分别从景观风貌控制、功能空间布局、植物配置规划、地形地貌设计及景观节点设计5个方面,对遗址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下马坊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公园植物的种类组成、空间结构、植物群落、季相变化、植物应用等方面调查,分析历史文化古迹中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及不足,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遗址公园顾名思义是为某一历史文化遗址而建造的公园,那么遗址是主题、是核心,公园是从属,是为保护遗址和展示遗址而建的。整个公园从规划设计构思到建设全过程,必须服从于遗址主体,使人们在观赏、休闲的同时,领略先民们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精髓。这种建立遗址的方法最有效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址,并且增加了城市绿地,开辟了城市周边公共休闲场所,缓和了当今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西安文化底蕴深厚,尤其以唐文化著称。文中阐述了唐文化的含义及其在景观中的应用方法,并以曲江遗址公园为例,介绍唐文化在公园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唐文化在曲江公园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赵王城遗址公园的景观规划原则、规划布局,重点分析生态景观区域的布局及植物造景特点,可供遗址公园保护及其景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园林植物也是公园绿地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景观要素之一,也是影响公园绿地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南通市唐闸公园为调查对象,对其植物配置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园植物种类约70种,其中蔷薇科、樟科、榆树科、木兰科运用较广泛。根据公园分区选取节点对其植物配置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植物配置所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龙山文化遗址公园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紧密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根据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属性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再生,使遗址公园具有保护遗址和展示历史的双重功能,同时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赵晗 《花卉》2022,(18)
为解决遗址公园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两个核心问题,本文以苑陵故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为例,对遗址保护、公园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播三个遗址公园要素进行研究,提出对遗址的充分保护与展示、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与休闲游憩需求和结合科普教育手段传播历史文化价值三个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北郊正阳镇,其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其所在场地的精神,并运用现代的造园手法,营造一处开放的、生态的,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国家遗址公园。本文以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实践出发,提出此类国家遗址公园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以期对今后相关国家遗址公园类的景观设计项目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针对遗址公园植物景观植物种类单一、后期管理不善等现状问题,以改善周围居民生活环境、提高西安市生态水平为目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西安市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20处代表景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建立了景观美景度与构景要素之间的数量回归模型,并结合评价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影响西安市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主要因素有物种丰富度、色彩的适宜性、季相变化、景观层次、文化内涵、地形地貌。季相变化和植物色彩对景观美景度影响较高,文化内涵对景观美景度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文化淡漠现象愈演愈烈,通过景观唤起文化认同感至关重要。而历史文化声景的设计是城市遗址公园再塑地域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场地分析,并基于人群对唐历史文化声的偏好,提出历史文化声景的设计策略,总结历史文化声景的设计手法,以期为其他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声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东段进行现场堪查,在此基础上,剖析并阐明其植物景观构景元素及特性、植物空间构成与营造,并总结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18.
遗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记忆,是人类文明发展所遗留下来的财富。随着人们对遗址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遗址开发日益得到了重视。在众多的遗址开发方式中,遗址公园这种集遗址文化保护、休闲娱乐、美化环境于一体的模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青睐。由于缺乏针对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理论的引导,在我国遗址公园的景观建设中出现了遗址利用过度、遗址文化内涵表现力不强、景观建设违背历史原真性的诸多问题。本文就杜陵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做了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活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影响着我们居住环境的各个方面。建立遗址公园就是把历史遗址和公园建设结合起来,使用保护遗址的本体、还原遗址原真性,展现遗址特征等手法,使人们在观赏、休闲的同时,领略先民们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精髓。这种建立遗址的方法,最有效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址,并增加了城市绿地,开辟了城市周边公共休闲场所,缓和了当今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生态景观与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优秀的历史生态景观是历史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所以,现在人们都很注重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设计,尤其是具有历史特殊意义的遗址公园生态景观,最为典型的就是西安曲江遗址公园。本文就西安曲江遗址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