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森林环境内测验阿维菌素乳油多种试剂对于松材线虫的防效。林间比较该剂型与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最终发现,供试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对松材线虫有着极强控制效果,使用剂量为1.8%的阿维菌素乳油浓度0.135~0.180m L/cm为最佳,在松树松材线虫发病初期施药,树干打孔注射1次,总体平均防效可高达91%以上。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对松树安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6种药剂(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联苯肼、毒死蜱、螺螨酯和哒螨灵)对山楂叶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杀螨活性最高的是联苯菊酯和阿维菌素,LC50分别为0.019 8mg/L和0.032 7mg/L;其次是联苯肼酯和毒死蜱,LC50分别为0.178 7mg/L和0.482 8mg/L;哒螨灵的敏感性最低,LC50为17.57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4d,43%联苯肼酯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40g/L螺螨酯悬浮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防效在73.35%~100%。鉴于山楂叶螨对杀螨剂的敏感性普遍较高,可根据当地温湿度条件尽量控制用药,推荐的杀螨剂为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和螺螨酯。  相似文献   

3.
七种药剂对朱砂叶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种药剂对蔬菜上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种药剂中杀螨活性最高的是抗生素类-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4h时LC50分别为0.1300和0.7118mg/L;唑螨酯和哒螨灵的效果次之,LC50分别为1.4808和3.1586mg/L;螺螨酯的敏感性最低,24h时LC50为1 181.4348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15%哒螨灵乳油对朱砂叶螨的防效都非常好,2d的防效均达98%以上,14d的防效为100%。40%炔螨特乳油和5%唑螨酯悬浮剂在药后7和14d的防效达99%以上;240g/L螺螨酯悬浮剂表现出速效性稍低,持效性良好,药后14d防效为99.94%。  相似文献   

4.
张新  赵莉  陈娟 《北方果树》2011,(2):10-11
通过8种药剂对桃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24h后对桃蚜活性较高的药剂为新烟碱类和苏云金杆菌类的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活性较低。其中必喜表现出对桃蚜极高的活性,其LC50值仅有0.019mg/L;其次为阿维菌素、优化Bt、吡虫啉,其LC50值为0.038~0.309mg/L。48h后各药剂的毒性均增大。其中必喜LC50值最小,为0.014mg/L;其次为阿维菌素、优化Bt、吡虫啉,其LC50值为0.036~0.26mg/L。  相似文献   

5.
甜瓜采后致病菌交链菌的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金香"甜瓜的腐烂病原菌交链菌为供试菌种,研究了不同浓度的5种杀菌剂(扑霉灵、扑海因、富力库、万利得、施保克)对该菌的抑制效果,以期筛选适合甜瓜采后致病交链菌低毒高效的防治农药,为筛选甜瓜采后致病真菌的防治药剂提供理论参数。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对交链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有100mg/L扑霉灵、1 000mg/L富力库、500mg/L扑海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相对于原药,纳米阿维菌素、纳米阿维·吡虫啉对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毒力是否增强,以柑桔木虱成虫为对象,测定了纳米阿维菌素悬浮剂、纳米阿维·吡虫啉悬浮剂及其原药的毒力,并比较相同质量浓度下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纳米农药的毒力均高于其原药。其中,纳米阿维·吡虫啉悬浮剂的毒力最强,处理3 d后的LC_(50)为0.556 mg/L,LC_(95)为1.928 mg/L。在相同质量浓度下,相比于处理1 d,纳米阿维·吡虫啉处理2和3 d的死亡率上升幅度极大,而原药阿维·吡虫啉的死亡率上升幅度较小。纳米阿维菌素及其原药处理3~4 d,试虫才开始死亡。与阿维菌素相比,无论是纳米农药还是原药,阿维·吡虫啉的药效更快、杀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以金边虎尾兰、月季与天竺葵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对3种园林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边虎尾兰叶基段以100mg/L浓度的IBA或NAA扦插效果较好,叶尖段以IBA 100~200mg/L或NAA 200mg/L扦插效果较好,生根率均达到100%;100~200mg/L浓度的IBA与100mg/L浓度的NAA对月季茎插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75.6%~77.8%;天竺葵茎插各处理的生根率均达到100%,但从平均生根数上比较,100mg/L NAA或25mg/L IBA对其扦插生根效果最佳,25~300mg/L的IAA对其生根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棕榈蓟马2龄若虫和南方小花蝽为试材,采用浸叶法,研究6种药剂对棕榈蓟马2龄若虫的毒力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棕榈蓟马2龄若虫处理24h后的LC50大小依次为:多杀菌素(1.500 3mg/L)阿维菌素(1.628 5mg/L)鱼藤酮(39.060 7 mg/L)吡虫啉(72.798 1 mg/L)苦皮藤素(215.200 3 mg/L)苦参碱(3 915.556 0mg/L)。天敌南方小花蝽对6种药剂敏感性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20.940 2mg/L)多杀菌素(43.863 4mg/L)吡虫啉(62.717 4mg/L)鱼藤酮(806.230 5mg/L)苦皮藤素(3 181.79mg/L)苦参碱(12 532.7mg/L)。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阿维菌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d后200mg/L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柑桔果实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明确阿维菌素的安全间隔期,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结合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对重庆北碚和湖南张家界两地田间施药[33%联苯肼酯·阿维菌素悬浮剂(3%阿维菌素)]后柑桔果实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对阿维菌素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mg/kg。阿维菌素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柑桔果实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0~10.7d和8.8~10.0d,属于易降解农药。建议33%联苯肼酯·阿维菌素悬浮剂的使用浓度为3 000倍液,最多连续施药2次(间隔7d),食用安全间隔期为30d。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具杀线虫活性的植物材料,测定了油茶籽饼等8种植物的甲醇或水粗提物对离体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并对接种后的马尾松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14种提取物对离体松材线虫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油茶籽饼和雷公藤叶的水提取液(50 mg/mL)对离体松材线虫48 h后的活性抑制作用均达到100%。用10 mg/mL油茶籽饼和20 mg/mL雷公藤叶水提取液浸泡处理24 h,可以完全杀死马尾松苗离体茎段中接种的松材线虫。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籽饼和雷公藤叶水提取液(50 mg/mL)浇灌2 a生马尾松苗后,可以有效抑制寄主马尾松中接种的松材线虫活性,特别是油茶籽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甜瓜为供试寄主植物,4种根结线虫生物防治复配药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穴施处理对4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通过防治效果、增产率、二龄幼虫虫口减退率等指标综合评价了供试药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亿活孢子·g-1淡紫拟青霉颗粒剂+5%阿维菌素乳油、8亿·g-1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杀线虫助剂效果最好,与高效的化学药剂10%噻唑膦颗粒效果相当;0.5%阿维菌素颗粒剂与3%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效果中等,但0.5%阿维菌素颗粒剂比3%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效果好,说明阿维菌素的不同剂型能够影响药效。  相似文献   

13.
选用6种杀虫剂和2种杀菌剂,采用拌料处理和子实体喷雾两种方法,测定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观察不同处理对银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农药不同处理银耳农药残留量差异较大,其中480g/L毒死蜱3种浓度(240,480,960mg/kg)拌料处理农残量最高,分别为0.33、0.42、0.39mg/kg,子实体阶段喷施(480,960,1920 mg/kg)的残留量在0.33~184 mg/kg之间。80%敌敌畏拌料处理或子实体阶段喷施,各处理均未检出其残留量。在4种菊酯类农药拌料处理中,添加50 mg/kg和100mg/kg的10%氯氰菊酯和10%联苯菊酯、12.5 mg/kg和25 mg/kg的25g/L溴氰菊酯的残留量低于0.05mg/kg,其余处理的农药残留量均高于0.05mg/kg。供试的6种杀虫剂,拌料、喷施均对银耳生长发育无显著的不良影响。无论拌料处理还是喷雾处理,供试各浓度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均会导致残留超标,而且导致银耳菌丝生长停滞、不出耳、子实体畸形或腐烂。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高效药剂,对衡水地区常用农药进行调查试验确定了5种有效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分别对45%代森铵AS、3%多抗霉素WP、3%苦参碱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代森锰锌WP 5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经测定发现:此5种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生长的抑制率大有不同,其中10%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表现最好,在药剂浓度为1 000 mg/L时,其平均菌落生长量为5.90 mm,抑菌率抑制率达到91.99%,EC_(50)为197.02 mg/L;其次为3%多抗霉素;45%代森铵抑菌效果最差,在药剂浓度达到1 000 mg/L,其平均菌落生长量为33.8 mm,EC_(50)为650.670 mg/L。  相似文献   

15.
以金钟花插穗为试材,研究3种生长激素的不同浓度溶液速蘸处理对金钟虚化插穗的成活率、生根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萘乙酸3 000、5 000mg/L以及吲哚乙酸5 000mg/L处理的插穗成活率在95%以上,其中萘乙酸3 000mg/L处理的成活率为100%,平均生根量为27.0783条。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对三色堇SOD、POD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色堇幼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SOD、POD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0、50、100、150、200、250mmol/L)的增加,SOD、POD活性的变化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SOD在NaCl胁迫浓度(100mmol/L)活性最高,活性值为105.41U/g FW,POD在NaCl胁迫浓度(150mmol/L)活性最高,活性值为624.00U/g FW;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绿素在NaCl胁迫浓度(100mmol/L)含量最高,值为1 929.99mg/g FW;在NaCl胁迫浓度为250mmol/L时,全株出现严重萎蔫,即该浓度为三色堇的致死浓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防治金纹细蛾的有效药剂,分别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测定了6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金纹细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金纹细蛾2龄幼虫的毒力大小及顺序为:阿维菌素(4.14 mg/L)>氯虫苯甲酰胺(5.86 mg/L)>高效氯氰菊酯(19.05 mg/L)>灭幼脲(83.60 mg/L)>杀虫双(93.74mg/L)>毒死蜱(157.53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金纹细蛾的防效最高,在药后15 d防效为81.93%,其次是阿维菌素,防效为75.90%,其他4种杀虫剂对金纹细蛾的防效均在60%以下,难以有效控制金纹细蛾的危害。因此在防治金纹细蛾时,优先选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和1.8%阿维菌素水乳剂,同时注意药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  相似文献   

18.
以常规防治农药吡虫啉做对照,比较高效广谱抗生素农药阿维菌素和天敌昆虫瓢虫对枸杞田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1.8%阿维菌素EC 2.5 mg/kg药后5 d和10 d的防效分别为54.0%和23.0%;2.5%吡虫啉WP 25 mg/kg 5 d和10 d的防效分别为71%和35%,对枸杞蚜虫防效理想.释放天敌昆虫瓢虫后5 d和10 d防效分别为-321.0%和-422.0%,防效差,单纯释放天敌瓢虫不能有效控制枸杞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以曼地亚红豆杉1年生半木质化嫩枝插穗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IBA、ABT1、NAA、IAA)和4种不同浓度处理(100mg/L浸泡1h、300mg/L浸泡0.5h、500mg/L速蘸5s和700mg/L速蘸5s)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处理时,成活指标以700mg/L NAA速蘸5s处理效果最好,生长指标以100mg/L NAA浸泡1h处理效果最好;IAA处理时,成活指标以300mg/L IAA浸泡0.5h为最佳,生长指标以500mg/L IAA速蘸5s为最优;ABT1处理时,100mg/L ABT1浸泡1h处理生根效果最好;IBA处理时,300mg/L IBA浸泡0.5h处理生根效果最好,700mg/L速蘸5s时平均梢长最长;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处理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生根的效果,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扦插生根效果影响显著,浓度处理对生根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硒对铅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硒对铅胁迫下的豌豆在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根尖细胞分裂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浓度≤100 mg/L、硒浓度≤10 mg/L时,硒促进铅胁迫下豌豆幼苗萌发生长;铅浓度为50 mg/L、硒浓度≤1.0 mg/L时促进根尖细胞分裂并降低胚根细胞的畸变率,提高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缓解了铅的胁迫效应;当铅浓度达到200 mg/L、硒浓度为10.0 mg/L时,硒则协同铅发生作用,加剧对豌豆幼苗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