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俊武  朱俊华 《花卉》2019,(6):69-7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陷于“千镇一面”发展困境,特色景观的塑造是小城镇摆脱困境的方法之一。本文以桐城市孔城镇为例,分析城镇景观塑造元素构成,结合地方景观特色风貌,将镇区内的“田、水、林”等元素进行有机组合,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共同塑造镇区特色景观。在此基础上,得出一般性小城镇景观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景观反映一个城市的容貌特征,不同的城市由于地域气候、区域特色的不同,道路景观呈现不同的风格。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设计手法单一、道路景观"千篇一律"、不能体现地域文化等。本文调查了庄河市道路绿色空间景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方法与改进策略,探索如何在道路景观中塑造地域特色,以期为庄河市未来的道路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推动庄河市道路绿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郁蓉  张秀卿  张晓蕾 《中国园艺文摘》2013,(12):100-102,F0002
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整体形象的最好载体,街道景观最直接的反映着城市特色。特别是小城镇有着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通过小城镇主干道的街道景观可以反映小城镇总体印象。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主干道街道景观的更新设计,提高阿勒腾席热镇整体面貌、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外来观光者的对该城市的映像。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旅游及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环境的组成部分,反映了所在城市地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文章以陕西省榆林城区景观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挖掘和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塑造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能够强化景观地域特征并提高景观文化价值。本文研究了城市景观发展现状及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意义,以西安市为例,研究了西安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提出城市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塑造地域特色,提高城市景观的辨识度。  相似文献   

6.
服务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将地域文化融入在服务区景观设计中,以文化的角度去塑造景观的地域特色风格,那些蕴含了地域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将会成为司乘人员的情感归宿与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7.
人的行为活动离不开道路,街道在城市功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充分满足人的社会属性需求,成为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空间,同时城镇中人际交往、交通运输及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街道的作用。小城镇街道经过历史的沉淀慢慢形成,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空间形态,为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本文从不同角度,针对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地域特色营造展开了一系列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地域特色校园角度以青岛大学小游园为例,提出校园景观设计的因地制宜与特色彰显,探讨如何将校园的特色文化与景观营造有机结合,以期塑造校园景观功能与地域特色有机融合的高品质校园户外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9.
王宇蕾 《花卉》2020,(12):96-97
优美的城市坏境,舒适宜人的美丽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文明重要建设,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至关重要,是城市的精神面貌及形象标杆。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自然立地条件、城市文化形象、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道路绿地设计,突显各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现针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讨论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结合贵州省不同人文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现状及特点,划分出3个高速公路人文地域文化类型,提出贵州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应尊重和善于运用贵州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酒文化等特有文化旅游资源,并提出不同人文地域文化绿化景观营造手法及策略,使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更具地域特色,以及使司乘人员从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中更多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新中式"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一种,这种风格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本文从"新中式"景观理念及特色出发,以无锡长江国际项目案例为载体,初步探索如何将当地"新中式"文化风格应用到居住区景观,并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结合当地地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以及现代审美艺术,塑造一个具有中式风格、地域文化、时代特征的居住区景观。  相似文献   

12.
道路作为城市的纽带,其景观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城市道路景观应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浓郁的文化气息,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文章以章丘市石河街道路绿化设计实例为蓝本,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对如何设计城市道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发展,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小城镇经济获得突破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的景观却日渐衰败,景观特色的丧失、文化的丢弃以及自然景观的破坏问题层出不穷。江西小城镇景观的环境设计研究,成为当地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简要分析,江西小城镇景观的环境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江西小城镇景观的环境设计水平,有效地完善江西小城镇景观的环境设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晓伟 《现代园艺》2014,(13):82-83
以黑龙江绥化青冈工业园区路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为例,从北方道路树种应用、道路空间变化、季相变化、以人为本几个角度入手,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展示出青冈城镇风貌和地域特色,从而反映绿地规划对人居环境的关注,提升引入当地特色景观元素来综合构建小城镇街道绿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于英丽  陈强  谢芳  姚辉 《现代园艺》2023,(12):64-66
冀东地区拥有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长城文化带村落景观几千年来受到长城潜移默化的军事功能影响,加之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景观。但多数沿线村落景观仍属于缓慢发展的原始山地自然村落。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整合开发长城文化带村落“三生”景观特色,探索乡村景观兴盛和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湖北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有机更新研究,事实上是对湖北区域内乡村的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设计研究,是整合资源后对乡村经济的推动,是建立湖北地域文化传承与乡村景观发展之间的一种共生模式。因此,对于乡村景观的有机更新设计,应是对乡村原始景观的保护,保持其原始景观特色,优化其景观空间格局,完善其景观风貌,建立新时期的乡村景观,让乡村景观能够在各个方面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湖北地域文化和乡村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总结出适合湖北地域文化发展的乡村景观有机更新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为湖北地区的乡村景观更新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蕾 《花卉》2019,(12):77-78
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在特色小镇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生活环境随之改善。但在实践中,景观环境趋同化等问题逐渐暴露,导致地域文化特色缺失。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景观中的运用,既能丰富景观文化内涵,又能延续小镇历史情怀,但前提是贯彻整体性与独特性等表达原则,在其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形成景观元素,创新地域文化形成景观特色,以此实现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徐一斐 《现代园艺》2019,(10):117-119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居住景观设计元素的多元化,更加强调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从居住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出发,分析了区域文化在特色居住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并在"三大"设计原则的阐述中,以衡阳市石鼓区为例,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居住景观,有效应用地域性景观材料,提取并营造地域文化元素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区域文化特色的居住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地域景观作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承担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传播媒介的角色。面对当今全球"同质化"、"均一化"的时代背景,地域特征中的"本土地域性"、"异质性"和"多元性"应受到保护。基于场所精神视角对地域景观的研究,主要强调景观的发展需在全球性和地方性之中寻求平衡。同时,完善生态功能、传承地域文化、创造特色风貌的典型地域景观特质,应被充分发掘并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借鉴。通过对地域景观的内涵及与场所精神的关系、影响地域景观的主要因素等解析,提出从适应性生态设计、体验式文化感知、地域空间塑造和地域文脉传承4个方面进行地域景观场所精神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袁玥 《现代园艺》2021,(6):137-138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但也使原本具有地方特色及文化特色的村镇逐渐变成楼房样式统一的小城镇。这种建筑风格的改变及景观的模仿,让其地域文化特色不复存在,同时,也让其失去了乡土气息及乡土情怀。对此,深入分析新农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的应用,希望对乡村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