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俊武  朱俊华 《花卉》2019,(6):69-7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陷于“千镇一面”发展困境,特色景观的塑造是小城镇摆脱困境的方法之一。本文以桐城市孔城镇为例,分析城镇景观塑造元素构成,结合地方景观特色风貌,将镇区内的“田、水、林”等元素进行有机组合,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共同塑造镇区特色景观。在此基础上,得出一般性小城镇景观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汤河口镇绿地系统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行为需求,以景观风貌建设规划为核心,从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5个方面,对汤河口镇景观风貌品质进行分类研究和概念定位,提出小城镇的特色环境骨架的概念性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道路是联系城镇各个区域的"纽带",道路景观是小城镇空间规划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则是小城镇景观风貌的立足根本,在研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小城镇街道景观塑造策略时,就必定要以地域文脉为基础,深入挖掘小城镇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道路景观的规划方式。本文从小城镇道路景观的现存问题、研究意义以及塑造策略3部分进行综合阐述,为塑造小城镇地域文化特色的道路景观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虹 《现代园艺》2013,(16):116-117,119
本文通过漳州长泰慢客村景观更新规划为例,从生态景观的塑造、特色风貌的保护、农居环境的整治,绿地系统整治等方面介绍了该村落景观更新的设计思路和建成后的效益,期望为我国广大村镇中类似的景观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规划实例,探索小城镇街道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北方小城镇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为例,分析小城镇的景观风貌构成要素,提出适宜的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发展,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小城镇经济获得突破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的景观却日渐衰败,景观特色的丧失、文化的丢弃以及自然景观的破坏问题层出不穷。江西小城镇景观的环境设计研究,成为当地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简要分析,江西小城镇景观的环境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江西小城镇景观的环境设计水平,有效地完善江西小城镇景观的环境设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的主要景观,城市内河是体现城市风貌的一个主要载体。通过对城市内河景观进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识别性,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基于此,以六安市大雁河为例,对城市内河地域性景观的整治与生态恢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华莹珺  徐斌 《北方园艺》2019,(5):95-100
从《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中的建设高品质的公园绿地,提升公园绿地均衡性和可进入性出发,针对目前城镇公园面临的困境、结合公园与城镇的有机融合和地域特色设计理念,以杭州市昌化镇南屏山公园改造设计实践为研究对象,依据整治行动的目标要求,分析了公园现存的主要问题,从与城镇功能的融入、与城镇地域文化景观的融合、整体功能布局的优化、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植物景观的自然打造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以期完善城镇公园等基础设施,提高用地利用效率,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晓伟 《现代园艺》2014,(13):82-83
以黑龙江绥化青冈工业园区路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为例,从北方道路树种应用、道路空间变化、季相变化、以人为本几个角度入手,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展示出青冈城镇风貌和地域特色,从而反映绿地规划对人居环境的关注,提升引入当地特色景观元素来综合构建小城镇街道绿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郁蓉  张秀卿  张晓蕾 《中国园艺文摘》2013,(12):100-102,F0002
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整体形象的最好载体,街道景观最直接的反映着城市特色。特别是小城镇有着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通过小城镇主干道的街道景观可以反映小城镇总体印象。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主干道街道景观的更新设计,提高阿勒腾席热镇整体面貌、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外来观光者的对该城市的映像。  相似文献   

12.
植物园地域性特色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林园林植物园为例,分别从地形地貌、植物、园路、建筑及小品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桂林园林植物园的地域性景观特色,提取了诸多特征元素,阐释植物园地域性特色设计的方式、方法。并从利用基地地貌特征、应用本土植物和建筑材料,营造地域性特色景观进行阐述;从园林建筑风貌和小品设计的细节上,以及结合当地特色设置旅游项目等方面,提出塑造植物园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吕静  张皓 《现代园艺》2023,(19):119-121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地相继开展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新方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迈入新征程,乡村景观风貌持续改善。然而,目前乡村人居环境“微景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众多宅前屋后附属空间和碎片空间尚未跟上全面提升的步伐等。以昆山市乡村微景观实践情况为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成功的实践经验启示,从规划设计方式和长效管控模式两方面入手,尝试性探索乡村微景观的营造策略和发展途径,为实现以村民参与为基础的乡村人居环境“内外兼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特色精品示范村规划设计为例,从景观提升角度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设计策略。同时本次项目除景观设计师参与外,通过邀请画家进村的模式,走访调研村落现状,提炼村庄风貌特色,共同描绘村庄场景的美好画境,表达村落设计愿景与发展定位。最终由设计师梳理规划思路,进一步提出设计策略,以指导下一步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楠溪江上游是楠溪江的发源地,秀丽质朴的自然风貌与楠溪江浓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景观风貌独具特色。主要对楠溪江上游自然景观、古村落规划布局和古村落建筑等进行探讨,对上游传统乡土景观特色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利用传统乡土景观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保留下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能够完整地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区域。对构成历史风貌的建筑外观与街巷塑造进行景观风貌的重建,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点之一,也是对历史文化街区中建筑风貌与民俗文化价值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对上海新天地、武汉昙华林、济南宽厚里景观风貌重建的分析与评价,讨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风貌重建中所产生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重建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重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菁 《花卉》2021,(18)
为提升钢铁厂植物景观水平,落实碳中和生态理念,本文以南北地区钢铁厂植物景观风貌的差异化为题,提出植物配置设计中的部分理论和实践基础。选取南北地区两家均注重生态和景观展示的较有代表性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做探讨,就植物风貌差异化方面,从植物生长条件、植物品种类型、地域文化特色、景观设计手法的不同进行简单分析,供景观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玉娟 《花卉》2016,(22):57-58
在历史景观风貌区与现代城市建筑群之间的绿地设计,景观风格如何定位、园林手法如何运用是传统城市环境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需要把握设计分寸,达到既延续历史景观文脉风貌,又具有时代精神,茹古涵今的效果。以锦江山公园花卉盆景园改造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新平县戛洒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植物景观作为整体风貌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其旅游品质的提升、特色风貌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实地调研与分析了当地植物景观,总结现有景观特色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生态建设、文化渗透、强化体验3个方面对戛洒镇植物景观规划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汶川县黑土坡村的地域系统特色,从区域文化概况、项目发展规划、探索由公众参与的宜居微景观发展治理方式,打造在现实状况下的旧物再创新利用,低价实现真正个人生活休闲空间的景观更新,充分活化旧物用途,在保存乡村风貌的基础上灵活进行功能置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创造新时代的乡村宜居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