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以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所面临的问题,探索景观指数在风景名胜区边缘区规划中应用的可能性,为科学划定风景名胜区边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十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具体分析了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关植被恢复与河漫滩改造方案,希望能为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建设部发布了"关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通知"的背景下,在广泛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环境影响篇章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能够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深入研究,提出尝试性理论框架与操作步骤,进而为提高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持续与可操作性进行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对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来源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以此建立风景名胜区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此评价体系来评价南宁青秀山山风景名胜区的的综合竞争力,得出以下结论:①旅游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竞争力强弱的最重要因子;②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在同行业的旅游市场中具有良好的综合竞争力;③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创新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需加强培育。  相似文献   

5.
周军 《中国园艺文摘》2013,(11):110-113
以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南湖景区北片区外围保护地带为例,从建筑高度与天际线、建筑风貌以及用地等方面入手,对景区外围保护地带规划建设进行探讨,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和建设做出一般性指导。  相似文献   

6.
王秉承 《花卉》2020,(6):115-116
历史文化景观不但是风景名胜区构成的重要元素,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人类的精神寄托。在加快风景名胜区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商业化、人工化等原因导致了历史文化景观被破坏。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差异性、文化传承性的特征;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强风景名胜区在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势在必行。对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为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以昆明西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实地调查及现场走访的基础上,对整个分景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调查,并分类统计相关的风景资源类别及数量,对其景观特征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最终通过评价分析结果,对景区风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现状提出保护和整改意见,以进一步提升西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8.
人文景观是借助自然风景环境,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是风景区五大景观之一,在风景区中拥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应该加强人文景观建设,正确认识人文景观在风景区的作用,把握好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构架,掌握好人文景观的建设尺度和原则,有效地开发、保护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风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通过分析专项规划的各项内容并结合相关案例,理解各项规划的特点,以及在规划中注意的事项。而通过分析风景区规划的特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正确理解与认识风景名胜区规划。  相似文献   

10.
时朝君 《中国园艺文摘》2013,(8):142-143,168
以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意义,并从规划区位、研究范围、规划原则、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土地使用控制、地块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戴文鑫 《现代园艺》2023,(1):129-130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当前存在交叉重叠、权属不明、保护和发展相矛盾等诸多问题,而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并实现游憩功能的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则更加复杂。风景名胜区既承载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功能,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承受着城市发展建设和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应对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是当前自然保护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浙江省鉴湖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进行风景资源评价和生态敏感性分析,针对风景区的整合优化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了梧桐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探索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提出梧桐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有所提高,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课题。本文就石狮宝盖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魏湘萍  于晓英 《中国园艺文摘》2012,(8):112-113,F0002,F0003
近年来,国内生态旅游迅速发展,风景名胜区作为发展旅游的主要载体,加强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实现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的绣球属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实地勘察绣球属植物的典型自然群落及种类数量,并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绣球属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随城市建设逐步变化的初步分析,就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当前开发与保护的现象,对如何进行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与管理活动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财富,是稀有的、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刘庭风  刘燕 《现代园艺》2014,(20):111-111
本文以崂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景区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青岛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协调建设的实践分析,严重共生途径的可能性,提出发展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新疆吉木乃草原神石城现状问题以及规划方法研究,介绍其规划理念以及方法,梳理规划中重点考虑的片区思路,为做出促使其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发展的风景名胜区,探索一条解决资源不足景区开发的最佳途径,以期在实际工作中,为风景区开发提供依据,使规划更趋于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日常的精神追求也日益提高,旅游成为其中的重要一部分,风景名胜区是人们的首选之地。风景名胜区展示更多有价值的资源,但是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文将就风景区的现状来展开对其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园艺》2020,(1):167-169
风景名胜区内传统村落作为景源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如何使传统村落与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相协调已迫在眉睫。基于传统村落的现状情况,在合理、科学的性质、职能定位的前提下,主要从建筑景观调控、景观特色营造及经济产业发展引导3方面来进行分析,为今后居民社会调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