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道建设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行动。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绿道(一期)植被规划为例,通过分析风景区生境、植被种类及特征,结合东湖绿道总体布局,进行植被结构及种类的规划,拟为相关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绿道是日常生活游憩的重要空间载体,大众对绿道质量感知主要通过植物景观的多重表现。本研究通过植物多样性调查与问卷调查,探究杭州地区不同类型绿道游人对植物景观偏好与植物多样性认知的共性与差异性,融合植物多样性和游人认知调查结果,提出不同类型绿道的植物景观优化策略,以期结合人的感知为不同类型的绿道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交通道路型绿道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功能出发,结合景观三元论,提出交通道路型绿道的规划设计理论,并对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以舟山市329国道沿线景观提升为例,通过分析其规划设计理念、目标定位等内容,提出具体的规划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星 《现代园艺》2023,(6):161-163
绿道是城市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城市形态。城市绿道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多功能的景观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的构建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我国绿道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现状,结合LID理念提取典型措施,对武汉滨水绿道生态修复方式进行了探索。以武汉东湖绿道为研究对象,从驳岸、亲水设施、绿化、硬质景观、小品和环境设施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挖掘区位特色、保留原始形态、利用历史人文遗迹、形成节点空间等绿道地域性景观营造方法。以期重塑山、水、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缓解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艺》2020,(1):145-147
国内外绿道的发展动态已有多年,绿道衍生出来的乡村绿道目前在国内难以受到重视,空间破碎严重,均质化景观现象普遍,基础设施较差,建设力度不够,难以使游客产生视觉吸引力,导致观赏性和体验舒适性不高。因此,需要广大行业从业人员重视乡村绿道的发展,营建乡村特色的线性景观空间,为广大村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乡村游憩环境。以义杭线和佛低线部分路段为例,深入分析现状资源优势,选取沿线重要节点、线性道路、周边水体、植物等典型景观类型,提出相关营建策略,为后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绿道是一个城市景观形态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临沂滨河景区景观分布特点,以临沂滨河绿道体系规划为例,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滨河绿道体系规划内涵和特点,研究临沂滨河景区绿道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成都市极具代表性的滨水绿道景观植物,立足植物具体应用、形态特质、观赏价值、色彩、季相变化、珍稀濒危等级及毒性类型,探讨成都市滨水绿道景观植物应用特点。旨在丰富绿道相关理论,总结植物配置的应用方法、特点,以期为锦江绿道后期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悦 《现代园艺》2021,(6):82-83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已不再是少数富人的私人花园,而成为市民户外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但随着公园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园游览的人数激增,使用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城市公园已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活动需求,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提档升级,公园绿道景观需通过更有效的设计解决公园建设与使用的矛盾。公园绿道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探究了城市公园的绿道景观建设,为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极具现实意义。探讨了城市公园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旨在帮助城市充分利用公园空间,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从而构建生态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好地完成这部分建设,就要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对绿地景观的格局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依据。本文在简要说明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中应用的基础上,并与城市中心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结合,具体研究和分析城市中心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0.
使用RS和GIS技术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以Sentinel-2A的遥感数据组建南昌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数据集,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定量研究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及区域城市植被覆盖度和绿地景观格局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研究区绿地斑块构成总数庞大,其中经济开发区的绿地率最高而东湖区最小,附属绿地相对其它类型绿地占比最大;绿地分布不均匀且总体绿地斑块边缘较规则,遭受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旧城区尤以附属绿地和广场用地破碎化水平较大,无法发挥其生态效益;高植被覆盖度有利于形成面积较大、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景观斑块,植被覆盖度越高,破碎化水平越低.对分析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均衡各类型绿地分布,增加景观多样性;结合城市文脉,改造旧城环境面貌;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合理化开发.  相似文献   

11.
绿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之一,是景观都市主义得以实现的途径之一,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目前中国城市问题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绿道规划的提出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且我国多数城市已经具备绿色资源,使得绿道在中国的实施具备可能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襄阳江滩是襄阳市江滩文化的重要标志。汉江襄阳段自古以来就有"英雄之河、爱情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的美誉,水系江滩景观与襄阳城市形态相结合,最能反应襄阳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景观规划和旅游规划问题。从水景观、植被景观以及人文景观3个方面,对汉江景观襄阳段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力求对今后襄阳汉江景观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设计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在环境开发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的健康。广东省大力开展绿道建设运动,绿道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景观生态学基础。文章探讨了生态设计指导下的绿道植物景观营造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城市绿道中的景观同质化现象,在分析城市绿道中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意义以及植物景观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绿道的特色植物景观营造做了积极的探索,最后提出了"形成丰富多变的韵律,重视植物的季相变化,与城市的文化和精神相结合,尽量保留原场地的植物,呼应绿道景观功能与主题,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的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许多江河洲岛正面临城市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绿道网络的构建是洲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宜居环境营造的关键环节。现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江心洲为例,通过归纳江河洲岛的景观共性特征,分析江心洲的生态本底、文化脉络和规划发展要求,确立"环""轴""链"耦合的洲岛绿道网络策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具体构建措施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慢行系统设置手段。以期为我国众多江河洲岛的绿道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坝上地区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选取研究区2009年和2014年的TM数据,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帮助下,借助景观指数分析法和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坝上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非沙漠化景观和轻度沙漠化景观;2009年到2014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减少;研究区整体被边界割裂的程度加深,中度沙漠化景观的边缘密度减少;非沙漠化景观和重度沙漠化景观斑块密度较大;极重度沙漠化景观稳定性最差,中度沙漠化景观形状分布最规则,稳定性最高;各景观要素转移趋势为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向轻度沙漠化的转移,重度向中度沙漠化的转移,以及极重度向非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的转移。研究区内非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减轻,土地沙漠化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以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从绿地类型的基本斑块特征、斑块类型等级、景观异质性及景观破碎化4个层面上选取14个指数,对群力新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率低,各类型绿地斑块数分布失衡,面积差异较大,形状复杂程度各异。景观多样性较好,优势度明显,但缺失绿地类型,且分布不均匀,破碎化水平较高。针对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群力新区绿地生态规划建议,使研究区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景观格局,更有效的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绍兴市水网密布,水是绍兴乡村中最富有生命力的自然要素,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和生活景观的景观意象以及景观格局特征的梳理和解读,分析近年来绍兴乡村景观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格局变迁的大致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绿色出行、城市慢行理念的逐渐形成,近些年,许多城市着力进行关于绿道与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本文以城市道路慢行空间景观提质改造为对象,探讨了对这类空间的改造意义及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这类空间进行景观提质改造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沈守云 《现代园艺》2014,(7):90-91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归纳了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与意义,并综合探讨了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