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雏鸡特点按常规是指0~3周龄的育雏保温期,笔者最早发现有大肠杆菌病理特征的雏鸡是8日龄,调查其发病史,鸡群早在3日龄就有零星死亡,体瘦,吃料少等特点,用过庆大霉素、口服糖、速治2000后.病情减轻,而对一少部分感染者,其病理变化是逐渐严重,到12日龄则出现败血症死亡,呈现出肉鸡饲养期的第一个死亡高峰。剖检其病理变化有明显的肝周炎、气囊炎、卵蒂收缩不全.小肠壁充血.可以证明鸡群人舍前后72小时内.室温低.脐带感染而致愈合不全引起发病。因此.雏鸡防大肠杆菌病要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
对一起8日龄、14日龄2、1日龄发病死亡的肉雏鸡进行全程的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该鸡群8日龄时感染为非典型鸡新城疫,14日龄时混合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21日龄时继发感染鸡球虫病。以上病因导致肉雏鸡严重生长缓慢,至28日龄时平均体重为487克,为正常生长体重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2~4周龄的雏鸡或5~9周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一、发病情况2014年5月,江苏省滨海县某草鸡养殖户饲养的4000只35日龄雏鸡发病。据主诉,该鸡群按正常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平地饲养,5天前有个别雏鸡发病,随后发病的雏鸡数目不断增加,截止就诊前。累计发病200多只,死亡62只。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感染鸡胚尿液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禽A型)接种固体培养基收获菌液,经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应用该疫苗分别免疫18日龄雏鸡和60日龄以上的青年鸡;18日龄雏鸡免疫量为每只0.25mL,免疫后2周可测到ND抗体HI≥1∶16,3周攻毒ND保护率为100%;90~120日龄鸡免疫量为每只1mL,免疫3周攻毒,禽霍乱保护率为87.5%~100%。安全性试验表明,18日龄雏鸡注射0.5mL、120日龄鸡注射2mL疫苗,观察14天,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感染鸡胚尿液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禽A型)接种固体培养基收获菌液,经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应用该疫苗分别免疫18日龄雏鸡和60日龄以上的青年鸡;18日龄雏鸡免疫量为每只0.25mL,免疫后2周可测到ND抗体HI≥1∶16,3周攻毒ND保护率为100%;90~120日龄鸡免疫量为每只1mL,免疫3周攻毒,禽霍乱保护率为87.5%~100%.安全性试验表明,18日龄雏鸡注射0.5mL、120日龄鸡注射2mL疫苗,观察14天,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高阳县某鸡场饲养2200羽海兰褐蛋鸡,39日龄鸡群出现甩鼻、咳嗽等症状,至42日龄鸡出现零星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全群肌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蛋黄抗体,用禽肾肿解毒药、多种维生素配合抗菌药饮水等方法进行治疗,5日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农户所饲养的柴雏鸡法氏囊病并发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近几年来在唐山市丰南区流行日趋严重,该病主要侵害柴雏鸡,疫源主要是各孵化室垂直感染,该区一农户饲养柴鸡260只,于40日龄突然发病,表现精神沉郁,呆立不动,采食量下降,渴欲增加,并开始出现零星死亡,随后来我站就诊。  相似文献   

8.
法氏囊病近几年的流行新特点:一是流行季节由原来多发于5-6月份,转变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秋季育雏发病较多;二是发病日龄鸡由原来多发于30日龄雏鸡转化为8-145日龄均可发生;三是同一鸡群可重复2-3次发病;四是可继发新城疫、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造成死亡率较高;五是部分养鸡户使雏鸡遭受各种应激或超剂量使用灭活苗而诱发本病,出现非典型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安县章郭镇郭某饲养1500只新罗曼蛋鸡,190日龄,鸡群表现拉稀、精神不佳,产蛋高峰上不去.经我们临床观察分析,病鸡剖检,诊断为球虫病,并混有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鸡球虫病对雏鸡的危害十分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而且患病严重,死亡率高。2006年4月我市一养鸡户饲养的480只26日龄雏鸡发生了以消瘦、贫血和血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一天之内死亡22只。笔者经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鸡球虫病感染,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