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钦喜 《现代种业》2007,(5):20-21,59
玉米粗缩病,俗称“小矮子”、又称“万年青”玉米,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它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自2003年起,该病在我国各玉米主产区的发生日益加重,尤其以山东省鲁南地区的半夏玉米发生最重。该病对5月中、下旬播种的玉米为害更重,  相似文献   

2.
钟华 《吉林农业》2006,(4):19-19
玉米病毒病在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和玉米生产的发展,所以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该病的防治。本病根据不同的症状主要分为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两种。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所引发的一种病毒病,该病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影响很大.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对玉米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苗期特别是5叶期前为敏感期,2叶1心时最易感病。近年来,由于玉米品种抗病性差以及耕作制度改变等原因,该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流行,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已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玉米矮化叶病已成为我国、江苏省玉米主要病害之一。本文简述了该病的症状、病原、传播和寄主的主要研究结果,分析了我国流行的趋势和原因,介绍了控制的途径和策略,着重综述了该病抗性遗传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病毒病,从苗期到抽穗期都可感染该病。玉米一旦染病,可减产30%-60%。甚至绝产,可见这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如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发生较重。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7.
《云南农业》2007,(12):43-43
玉米灰斑病是云南省玉米种植史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该病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由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生蔓延较快,5—7天就可从玉米底部叶片侵染到顶部旗叶,常导致叶片产生大量病斑而枯死,造成产量损失。—般减产10%~30%,个别严重地块可达100%。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又叫玉米病毒病,近几年来常有发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经成为玉米产区的毁灭性病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在此分析该病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又叫玉米病毒病,近几年来常有发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经成为玉米产区的毁灭性病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在此分析该病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各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1930年发现于意大利,196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1965年由williams等明确了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 mosaic virus MDMV)侵染所致。我国最早于1968年在河南辉县发现,随后扩展到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在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山东、山西、辽宁等地都有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近年来随着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断演变,该病在我国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山东省淄博、潍坊、泰安、莱芜、济南、济宁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调查初报徐德坤,王琪,殷秀东,刘向元,杜国锋(临沂市植保站27600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oulariaLunata(Walk.)Boed.俗称拟眼斑病。据报道,该病在欧洲、美洲、亚洲及非洲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六成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化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产量严重损失。对该病发病规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玉米丝黑穗病具体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继玉米大、小斑病之后,在玉米上危害严重的又一新的叶部病害。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致使该病在我国的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北京等主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该病2-4年暴发流行一次,如1996年在河南辉县、获喜县大流行,总产损失约450万kg;同时在河北中部、东部夏玉米产区普遍发生,面积为20万hm^2,减产205-60%,为了切实有效地防治该病,近年来,我们对该病的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约25%。目前对此病的防治措施仍采用抗病品种为主,但因品种的选育周期长,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发病因素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Virus)是云南省玉米上的一种新的病毒病害.近年来,该病在云南省丽江县发生极为严重,部分田块颗粒无收.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玉米损失,作者于1989~1991年在丽江县白沙乡对该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玉米矮花叶病又称玉米花叶条纹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永定县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普遍连茬种植,再加上市场上玉米品种多、乱、杂,农民随意引种,以及气候适宜等原因,近几年永定县春玉米种植区出现玉米矮花叶病,株发病率达5.6%-18.4%。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与蔓延扩散,提高种植效益,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玉米病毒病在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发展.所以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该病的防治.本病根据不同的症状主要分为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两种.  相似文献   

18.
玉米青枯病病因是该病研究的难点之一。过去多数学者主要从病原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初步明确了该病的致病病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但在玉米生产中,常可观察到玉米青枯还受其它因素特别是植株生育状况的影响,如空秆株一般都不发病。由此推测,库源失衡也可能是玉米青枯病的重要病因。为澄清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本项研究。试验选用品种为8531(抗油Y331(感)。植株在散投后一周进行库源处理。其中库处理2个即去穗和不去穗,源处理为5个即去全叶,穗上叶,穗下叶,半边叶和不去叶。去全叶时,植株顶部留2个叶片以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19.
玉米矮花叶病是危害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较严重的世界性病害。该病首报于1963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50%玉米田受害,损失惨重。1965年由Williams等明确了该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MosaicVirus,MDMV)侵染所致,之后世界各地玉米产区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生。我国最早报道于1968年河南新乡一带大发生,80年代逐步扩展到全国各主要玉米产区,先后有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内蒙、浙江、广东、新疆等地报道了该病害发生。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辽宁省也爆发…  相似文献   

20.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继玉米大小斑病之后,近年来在玉米上发生面积逐渐扩大而且有加重趋势的玉米叶部病害。2010年该病发生较重,笔者就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方法,为搞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