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黑宝葡萄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临汾市是山西省葡萄主栽地区,以栽植中、晚熟品种(巨峰、红地球)为主,为了进一步优化当地葡萄品种结构,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早熟、极早熟葡萄品种,我们于2001年5月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早黑宝葡萄进行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早熟葡萄--双燕、双秀、双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葡萄主栽品种以中晚熟品种为主,特早熟品种比较少,特别是味甜质优、抗病、适应性强的特早熟品种更少.  相似文献   

3.
潘锋 《落叶果树》2001,33(4):28-28
红双味葡萄是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极早熟大粒生食葡萄新品种 ,属欧亚种。 1 997年引入安丘市 ,分别在本市金冢子镇、石堆镇、赵戈镇栽培观察 ,现已结果。该品种果穗中大 ,短圆锥形 ,平均穗重 4 50 g ,最大1 0 0 0g。果粒圆形 ,鲜红色 ,平均粒重 8.7g ,最大 9.5g。果皮薄易剥离 ,果肉细 ,汁液多 ,含可溶性固形物 1 6 %~ 1 8% ,味香甜 ,具浓郁的玫瑰香味和香蕉味 ,口感极佳。该品种在安丘 4月上旬萌芽 ,5月 1 8日前后开花 ,6月底开始着色 ,7月 1 0日前后果实成熟。从萌芽至果实成熟约 85天左右。该品种插条容易生根 ,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4.
焦作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葡萄的栽培一直以中熟品种巨峰为主,近几年又陆续引进、推广了晚熟葡萄品种红地球、瑞必尔等,而早熟葡萄的发展较为缓慢,面积不足10%。早熟品种主要为京亚、康拜尔、乍娜。优良的早熟品种几乎空白。为进一步调整我区的葡萄种植结构,增加早熟葡萄品种的种植比例,我们于2001年春从郑州果树所引进了兴华一号、京秀两个早熟葡萄品种,共6500株,定植于焦作林科所示范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目前生产中推广的早熟葡萄乍娜、山东早红、青岛早红、凤凰51号、京秀、矢富罗莎、红双味等,鲜果成熟期在我地为7月中下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真菌及生理病害重,往往丰产不丰收。为了选育成熟期更早的新品种,我们自1990年开始到外地引种,在引种的基础上,自己选育浆果成熟期在60天以下的极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葡萄生产由于结构不佳而导致生产效益下降,主要表现为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以巨峰为主的中熟葡萄面积过大,而早、晚熟葡萄品种占的比例过小,尤其是六七月份成熟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葡萄更少。由于6月底7月初山东大部分地区麦收已结束,促成栽培的葡萄和贮藏的葡萄也已销售完毕,正是葡萄的空缺时期,选育或引进该成熟期的优良品种,已成为葡萄生产之需。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葡萄品种的选育工作,红双星是新选育出的极早熟优良品种。1选育经过1991年6月中旬,我们在1983年扦插建园的葡萄试验园中发现一株山…  相似文献   

7.
几个极早熟葡萄品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品种资源丰富,笔者结合第一手的研究实践,仅就几个极早熟葡萄品种作一综合评述,供引种者参考。 1 上色观察 2001年平度大泽山葡萄研究所果园观察记录如下:6月20日开始着色,7月5日能上全色的品种有:黑实无核、H—1、早玫瑰、6—12、六月紫、90—1、早紫、106号、早泽香;6月28日开始着色,7月10日上全色的品种有:红双味、红玉霓、凤凰51、京秀、8611(超级无核)、60—1、早红;7月5日开始着色,7月20日上全色的品种有:乍娜、红无核、板田胜宝、京亚、京白、冠新、丰宝、罗莎、贵妃玫瑰、维多丽亚、早比欧纳及紫珍香。以上品种生育期都在100  相似文献   

8.
京秀是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以潘诺尼亚为母本、60-33(玫瑰香×红无籽露)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葡萄新品种,属欧亚种,1994年通过品种审定.1999年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入我地,经过3年的栽培试验观察,该品种生长势较强,耐贮运,商品价值高,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早熟葡萄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泽山是我国唯一“葡萄之乡”,现有栽培面积2070hm~2,其中鲜食葡萄1870hm~2,年产葡萄5000万kg,产值1.28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8.3%。加入WTO后,大泽山葡萄作为很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应充分开发利用,建设中国鲜食葡萄生产基地。 1 葡萄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明显,配套设施合理 近几年,大泽山葡萄在保持了适度规模的同时,注重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老葡萄品种嫁接改造,以矢富罗莎、红双味、乍娜等为代表的极早熟,玫瑰香、泽香、巨峰为代表的中晚熟,  相似文献   

10.
葡萄新品种红双星是建中早熟葡萄新品种研究所于l991年发现.为葡萄品种山东早红枝变.通过6年试验和观察.极早熟性状稳定,2004年7月通过号家鉴定.并命名。主要性状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烟台地区是我国葡萄的主产区,除了有大量的酿酒葡萄之外,鲜食葡萄也广受欢迎,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在烟台地区栽培表现优良的鲜食葡萄品种。1早熟品种1.1红芭拉蒂又名红巴拉多、红巴拉迪、早生红秀、金华早红。欧洲种,日本最新育成,早熟葡萄品种,鲜红大粒,穗重800 g,最大2 000 g,  相似文献   

12.
 ‘金田蜜’葡萄是以9603(‘里扎马特’ב 红双味’)为母本,9411(‘凤凰51’ב紫珍珠’)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早熟葡萄新品种。平均果穗质量616.0 g。果粒近圆形,平均单粒质量为7.8 g。果皮绿黄色。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5 %,味甜。品质上等。在冀东地区浆果7月底至8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葡萄生产应用的多数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早熟葡萄品种和保护地专用的葡萄品种较少,并且多为引进品种。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新品种选育课题组以极早熟、优质、大粒、专用为主要育种目标,经过杂交、初选、复选、区域试验和连续10a(年)的培育.从绯红和玫瑰香的杂交后代中选出葡萄优良新品系——夏至红(中葡萄2号).现将其主要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栽葡萄 ,什么品种好 ?建议如下 ,供农民朋友参考。1 要发展早熟优质品种上世纪后期 ,全国发展葡萄以中熟的巨峰为主 ,近年已供大于求 ,价格急剧下降 ,而比巨峰早熟的品种 (一般早熟 2 0~ 30天 )则价格居高不下。因此 ,近几年 ,选择几个早熟优质的品种 ,区域规划 ,规模种植 ,前景可观。早熟品种中抗性强、品质优的品种有红双味、紫珍香、矢富罗莎、贵妃玫瑰等。巨星(又名美丽王子和礼品果 )、6 - 12 (乍娜芽变 )在干旱地区和南方避雨栽培的地区也可酌情发展。2 要发展大粒无核品种 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葡萄消费史看 ,有这样一个变…  相似文献   

15.
以桂北主栽葡萄品种一巨峰为对照,对维多利亚、红地球、白罗沙里奥、红罗沙里奥、温克和夏黑等6个欧美和欧亚葡萄品种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引种的欧美杂交种葡萄中的夏黑葡萄和欧亚葡萄品种中温克葡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是适合桂北地区栽培的优良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欧亚葡萄维多利亚、白罗沙里奥(比昂扣)表现较好,可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设施葡萄在全国迅速发展,适宜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是设施葡萄发展的关键,由于设施内高温高湿、低光照、低二氧化碳的环境,对葡萄品种要求严格。针对这一情况,河北省衡水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与饶阳县林业局以选育综合性状优良早熟鲜食葡萄为目标,选育出了鲜食葡萄早熟新品种红无核。  相似文献   

17.
以22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设施促早栽培条件下,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连年丰产能力、产期调节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综合分析其设施促早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沈87-1、莎巴珍珠、奥迪亚无核、香妃和红香妃等品种最适宜设施葡萄促早栽培;无核早红、红标无核、红旗特早玫瑰、紫珍香、乍娜、无核白鸡心等品种较适宜设施葡萄促早栽培;红双味、京亚、藤稔、巨玫瑰、矢富罗莎、夏黑、巨峰、优无核、京秀、火星无核和布朗无核等品种,需采取以更新修剪为核心的连年丰产技术措施才能进行设施葡萄促早栽培。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栽培葡萄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红  齐斌  王发东 《落叶果树》2002,34(2):28-29
采用红双味、乍娜等早熟葡萄品种的营养袋芽苗进行日光温室栽培。定植后,加大肥水供应,采用篱架独龙或双龙干整枝,并反复摘心,促进主蔓生长和冬芽分化。11月初扣棚,12月初提温催芽,严格花果管理和温湿度调控,翌年6月,15个温室总产15128kg,平均666.7m^2产1396kg。  相似文献   

19.
新品种摘编     
《中国果树》2004,(2):59-59
三倍体葡萄新品种红标无核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以二倍体品种郑州早红与四倍体品种巨峰杂交育成的三倍体无核葡萄品种。2003年8月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果实极早熟,比巨峰早熟30天,果粒大(4.0g),紫黑色,无核,果肉较脆,品质上等,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4%。  相似文献   

20.
京秀葡萄又称中国红提,是由北京植物园杂交育成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该品种以其粒大、肉硬、味美、色艳、早熟而颇受消费者青睐。烟台市福山区绿苑科研有限公司1998年引种栽植,第2年扣棚,经过精心管理,2000年667m2产达到2500kg,纯收入1万多元,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