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地老虎的防治措施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下害虫。 1.生活习性 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1、2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3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4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  相似文献   

2.
<正>辣椒小地老虎是辣椒的一大虫害。辣椒小地老虎的幼虫将辣椒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严重损失,甚至毁苗。辣椒小地老虎防治方法:1.辣椒小地老虎诱杀防治。一是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糖醋液诱杀成虫,糖6份、醋3份、白酒1份、90%敌百虫1份调匀或用泡菜水加适量农药,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均有诱杀效果;三是堆草诱杀幼虫,在辣椒定植前,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荬  相似文献   

3.
斯氏线虫对两种地老虎的侵染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 ̄1993年室内试验结果证明:芜菁夜蛾线虫的3个品系Beijing、Mexcian、Otio对八字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两种地下害虫的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用Beijing品系线虫处理八字地老虎3龄幼虫,幼虫死亡率随线虫剂量而增加,当剂量为80条线虫/八字地老虎幼虫时.死亡率可达93%以上.每头3龄小地老虎幼虫用80条该线虫处理的死亡率为80%,用同一剂量的Mexican品系,八字地老虎和小地老虎的死亡率分别为86.6%和85.1%.Otio品系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达70% ̄83.3%.NC32品系对八字老虎毒力较差.即使剂量增至1600条线虫/虫,八字地老虎的死亡率仅为40%,表明不同品系线虫对害虫毒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1症状表现 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极虫,阿勒泰地区以小地老虎、黄地老虎为优势种,主要危害玉米、甜菜、薯类及各种蔬菜,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种。初龄幼虫,咬食玉米心叶叶肉,叶片呈现孔洞;大龄幼虫,蛀咬茎部或咬断根茎,使幼苗枯心死亡。三龄前幼虫,危害马铃薯茎叶,三龄后入土危害根茎,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5种浓度的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c-nNPV)悬液接种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和2龄甘蓝夜蛾幼虫。结果表示,两者的LG_(50)和 LT_(50)相差不大,可见Xc-nNPV对两者的毒力和潜伏期相当。用感染Xc-nNPV后致死的甘蓝夜蛾幼虫体内分离的病毒回接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发现这一病毒对八字地老虎幼虫的毒力不高。  相似文献   

6.
泡桐叶诱杀地老虎幼虫对泡桐树叶具有趋向性,可将新鲜的泡桐叶用清水浸湿后,于傍晚放入田间,每667平方米放泡桐树叶100~120片,于次日清晨掀开树叶捕捉幼虫,效果很好。若将泡桐树叶放入90%晶体敌百虫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田间,可将地老虎幼虫直接杀死,药效期为7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叶片浸蘸法测定 4株苏云金杆菌 (Bt)菌株对小地老虎 1龄幼虫的毒性 ,毒力回归式分别为 Y =11.6 36 1+2 2 .36 6 5X (Bt94 )、 Y =3.0 74 6 +15.5579X (Bt95)、 Y =8.0 4 0 0 +2 3.52 95X (Bt96 )、 Y =7.340 9+18.2 990 X (Bt97) .Bt对小地老虎 1- 3龄幼虫的毒杀效果随幼虫龄期上升呈显著下降 .Bt处理 3龄幼虫的死亡率仅在 0 - 5.0 0 % ,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经初步观察 ,受测菌株对小地老虎有一定的亚致死效应 ,表现在幼虫对 Bt处理的叶片有拒食现象 ,幼虫增重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小卷蛾斯氏线虫对小地老虎的侵染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不同线虫剂量对小地老虎幼虫的侵染力不同 .在 2 2 - 2 7℃温度内 ,线虫侵染力最强 ;在同一温度下 ,线虫剂量越大 ,小地老虎幼虫死亡率越高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种施放线虫方法毒饵法和浇灌法防治小地老虎效果均比喹硫磷好 ;毒饵法 (线虫剂量为 4 0 0 0 0条·株 -1)防治小地老虎的田间平均防治效果可达 6 8.53%  相似文献   

9.
旱地小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等,是我省旱地作物玉米、花生、棉花、豆、瓜类、蔬菜等苗期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1年发生4~5代,每代共有6龄,1~2龄幼虫常群集在幼苗心叶或叶背上取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也咬食成小孔洞或缺刻,3龄后幼虫  相似文献   

10.
<正> 地老虎又名地蚕、土蚕、切根虫等,是危害各类旱作物和林果幼苗的一种重要害虫。防治地老虎的方法很多,如采用诱杀法,既消灭害虫,又节省投资,还可减少污染,可谓一举多得,应大力提倡。 1 绿叶诱杀。选用南瓜叶、油桐叶、泡桐叶等大型鲜叶,在计划诱杀的当天早晨或下午采集上述鲜叶,置于阴凉通风处备用。傍晚把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不同蛾龄的卵在初孵和3龄时对药剂敏感性差异,并对不同龄期和同龄内不同日龄的害虫幼虫进行抗性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地老虎俗称“黑蛆”、“黑土蚕”等,属夜蛾科切根虫属。危害大田烤烟的地老虎大部分是3~6龄幼虫,白天潜伏于土中,夜间出来觅食,以晚上21~24时,凌晨5~6时活动最为旺盛,4~6龄地老虎幼虫的取食量占幼虫总取食量的97%以上,每头大龄幼虫一夜可咬断1~3株烟苗,所以称之为“地老虎”。幼虫有假死性,一遇惊动,就缩成环形。当食料不足时,该虫就能转移为害。幼虫的耐饥饿能力强,3龄以下幼虫为3~4天,3龄以上的最长可达15天,一般在7~10天。  相似文献   

13.
小郑蛾斯氏线虫对小地老虎的侵染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不同线虫剂量对小地老虎幼虫的侵染力不同,在22-27℃温度内,线虫侵染力最强;在同一温度下,线虫剂量越大,小地老虎幼虫死亡率越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施放线虫方法毒饵法和浇灌法防治小地老虎效果均比喹硫磷好;毒饵法(线虫剂量为40000条.株^-1)防治小地老虎的田间平均防治效果可达68.53%。  相似文献   

14.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对6种夜蛾科害虫有侵染性,根据害虫感受性的高低顺序为:甘蓝夜蛾,警纹夜蛾〉黑三条夜蛾〉朽木夜蛾〉粘虫〉三角夜蛾。Xc-nNPV能够感染八字地老虎幼虫的体壁,脂肪体,气管基质,血细胞的睾丸被膜,而在马氏管,丝腺,消化管,腹神经索和肌肉组织中未发现有多角体的增殖;虫龄影响病毒产量,虫龄高平均每头幼虫的病毒产量越高,以3龄幼虫的病毒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谢润珍 《福建农业》2004,(12):20-21
反季节栽培甜椒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种植期正值高温高湿季节,极有利于地下害虫的繁殖为害,常年造成10%—15%的缺苗缺株现象,严重的可达40%—50%,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从定植到大田管理,防治地下害虫尤为重要。一、甜椒的地下害虫1.地老虎:又名土蚕、地蚕、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每年可发生2—7代,其主要种类是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地老虎的成虫在夜间活动,卵多产于杂草、枯草及作物根茎上,对灯光、糖酒醋混合液有趋向性,幼虫一般6龄。幼虫1龄期日夜咬食甜椒幼叶,3龄后夜间咬断甜椒苗基部嫩茎,甚至将苗拖入洞内。2.蝼蛄:又名土…  相似文献   

16.
一代小地老虎卵、幼虫历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地老虎是棉、粮、蔬菜等农作物茁期的重要地下害虫。为正确开展预测预报,在糖醋诱蛾、性引诱剂观察成虫消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算幼虫孵化进度及幼虫发育进度.对确定防治适期及时指导防治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在田间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小地虎卯的孵化进度进行观察,并观察1~5龄幼虫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17.
一、地老虎地老虎俗名截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1、形态特征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臀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颗粒。2、生活习性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卵壳内越冬。第2年4月幼虫被壳而出,先取食荠菜、灰菜、刺菜、苣买菜等杂草。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3、防治方法①毒饵诱杀。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0.5 kg、豆饼50kg、水50kg配成毒饵。先将豆饼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敌百虫,再与豆饼混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虫夜出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 (一)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1、小地老虎 一年发生多代(高寒地区2~3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杆菌对小地老虎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片浸蘸法测定4株苏云金杆菌菌株对小地老虎1龄幼虫的毒性,毒力回归式分别为Y=11.6361+22.3665X、Y=3.0746+15.5579X、Y=8.0400+23.5295X、Y=7.3409+18.2990X,Bt对小地老虎1-3龄幼虫的毒杀效果随幼虫期上升呈显著下降,Bt处理龄幼虫的死亡率仅在0-5.0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经初步观察,受测菌株对小地老虎有一定的亚和死效应,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1玉米生长前期病虫害的防治 1.1地老虎的防治 1.1.1为害症状.玉米心叶中出现了许多半透明的小斑点.当小幼虫长大一点儿后,从地上转移到地下为害,它们白天潜藏在土里,晚上出来取食,将茎基部咬断,使田间缺苗断垄.黄地老虎出现的时间约比小地老虎晚1个月,它在小幼虫阶段取食嫩叶及咬食心叶.大龄地老虎危害造成空心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