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鳜鱼—虾—蟹池塘高密度生态混养河蟹喜食底栖动物,特别喜欢螺蚬,也喜食水生植物;鳜鱼喜食活鱼、活虾;青虾食性为杂食性偏动物性。河蟹、青虾都摄食配合饲料,河蟹主要摄食颗粒饲料,两者从食性角度互为补充,鳜鱼白天有卧穴习性,这也减少了鳜鱼对虾蟹的攻击。因鳜鱼和河蟹都喜食青虾,青虾既可被它们捕食,另一方面也获得一部分产量。在水质要求上,河蟹、鳜鱼、青虾都喜栖息在水质清新的水域,混养时对水质要求一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河蟹养殖过程中清塘药物、杀虫药物、水体消毒剂、保护水草药物、调控水质用药、清除敌害用药等方面的渔药使用技术,旨在指导河蟹的生态精养,以促进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2)投饵量 河蟹生性贪吃,尤喜食动物性饵料。从现有生产统计资料分析,河蟹的饵料系数较大,一般都在5以上。为此,要根据池塘养蟹规模、产量、饵料系数计算出全年需要的饵料量,落实好来源,搞好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的合理配比,制定好月投饵和日投饵计划,实行科学投饵。凡有条件的,可采取训练河蟹摄食,以充分利用饵料。 河蟹的摄食强度与季节、水温以及河蟹不同生长阶段,有很大关系。冬季水温虽然偏低,但只要天气晴暖,河蟹就会出来活动,并少量摄食。3月底4月初,水温高河蟹全面开食,6~10月是河蟹摄食的旺季,特别是9月份河蟹的摄食强度最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05,(13):6-7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螃蟹、毛蟹、清水闸蟹。河蟹肉质细嫩、膏肥卵丰、个大鲜美,经济价值较高。河蟹食性杂,可食鱼、虾、螺等动物性饵料.也食浮萍等植物性饲料。食量较大,消化能力很强。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人工繁殖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先后解决了亲蟹饲养运输、交配产卵、越冬孵化、幼体培育和蟹苗暂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现在养蟹技术十分成熟,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金坛市早在1999年便研究推广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在全国首创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河蟹的品质.并且降低了河蟹疾病特别是颤抖病的发病率,生产的河蟹规格大、色泽鲜亮、品味好、无公害。这一模式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称为“金坛模式”.被亚太地区23个国家渔业考察团的30名专家赞誉为“是对河蟹养殖的一次革命”.并且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河蟹养殖技术 2 方面,具体的介绍了水稻田养殖河蟹技术,以期有效推动当地稻田养蟹技术的推广,为广大稻农开展生态种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信息化技术采集河蟹生态健康养殖过程中投入品数据信息,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规律,建立投入品对河蟹生态健康养殖影响的评价模型,探索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化,更好地保持养殖环境生态化,提高河蟹质量追溯可靠性的基础上,生产更加健康、绿色、安全的河蟹.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转变河蟹养殖增长方式,全面提高河蟹养殖的产出率,笔者介绍了河蟹高效生态养殖关键技术,该技术能取得每667m2产商品河蟹100kg、平均规格200g/只、每667m2效益达1万元以上的好收益。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金坛市早在1999年便研究推广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在全国首创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河蟹的品质.并且降低了河蟹疾病特别是颤抖病的发病率,生产的河蟹规格大、色泽鲜亮、品味好、无公害。这一模式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称为“金坛模式”.被亚太地区23个国家渔业考察团的30名专家赞誉为“是对河蟹养殖的一次革命”.并且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卢忠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129-129,156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渔业池塘倍增计划的实施,安庆市迎江区河蟹生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尤其以稻田、池塘和小湖泊的种草移螺生态技术推广最快。介绍了河蟹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稻田选择、田间工程的建设、清整消毒、水草栽种和培育、贝类投放、蟹种放养、青虾套养、鳜鱼套养、喂养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1.
河蟹养殖业是当前渔业的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针对河蟹已经进入了价格回归、单一河蟹养殖经济比较效益逐步下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减弱的状况,近年来浙江金坛市农林局科技人员整合传统养殖技术,消化、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首创了“631”池塘生态高效养殖,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促进了河蟹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塘口选择、栽种水草、投放螺蛳、苗种放养、投喂饵料、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天然大水面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该条件下的河蟹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生长特性及投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下生长规律、体重增长的Logistic曲线和蜕壳规律,河蟹养殖过程中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和综合饵料系数.结果表明,高淳地区河蟹养殖投喂新鲜小杂鱼、全价配合饲料和农家料(小麦、大豆、玉米等)的综合饵料系数分别为4.5、1.0、0.6.根据净增肉倍数和综合饵料系数,可以做好全年饵料计划;根据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可得每日投喂量.优化了投饵技术,提高了投喂效率,改善了水域环境,加速了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跃进村农民仓青春,依靠生态河蟹养殖技术,走上了河蟹养殖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5.
河蟹生态养殖是提高池塘养蟹经济效益的好技术。该文通过对养蟹池塘采取种植水草、投放螺蛳、配养鲢鳙鱼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改善了蟹池的生态环境,使所养螃蟹不得病或少得病,提高了河蟹的品质;通过少放蟹种,提高了河蟹的规格,使所养河蟹价格提高,效益倍增。  相似文献   

16.
河蟹的人工养殖是近两年刚刚普及推广的新技术.它以较高的经济效益赢得广大养殖专业户的欢迎。河蟹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滩涂上的洞穴里或隐匿在水草丛中.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偏喜食动物性食物。但因植物性食物较易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河蟹为材料,在水稻种植模式、河蟹苗种数量等因子同等的条件下,采用给稻田中河蟹投喂不同的饲料组方,研究不同饲料对稻田中河蟹的群体规格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通过发展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技术,河蟹在不同饲料喂养条件下,体重、肥满度等有差异明显,水稻的产量、价格有所增长;养蟹稻田的单位产值、利润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8.
河蟹人工养殖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晚,发展快。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养殖技术日渐成熟,逐步向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发展,养殖观点也由“大养蟹”转向“养大蟹”。笔者在基层水产站工作20多年,所在乡镇河蟹养殖面积多达666.7公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河蟹健康养殖实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河蟹、青虾、似刺鳊鮈等特色品种的生活、摄食等生物学特性,发挥鱼—虾—蟹混养"互生互利、优势互补"的优势,适当降低河蟹放养密度,增加青虾、似刺鳊鮈等优质鱼虾放养密度,可有效提升河蟹养殖池塘综合产出。本文阐述了河蟹与鱼虾高效生态混养技术,同时也寻求出了一种似刺鳊鮈池塘混养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投饲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上市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渔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水产大学河蟹研究中心日前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针对长江河蟹种质下降、优质蟹稀缺的现状,从保护种质资源入手,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使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的重要产韭和出口刨汇资源——河蟹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