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花抗枯萎核不育两用系抗A_1抗A_1,是四川省棉花研究所在感枯、黄萎病核不育两用系473A基础上输入抗病因子,历经1O余年育成。该两用系不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50%左右,不育株花丝短。柱头明显高出雄蕊群,花药少而干瘪,无花粉或间有少量花粉但不开裂,...  相似文献   

2.
棉花抗枯萎核不育两用系抗A_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A1是在感枯、黄萎病核不育两用系“473A”基础上输入抗病因子,历经10余年育成。该两用系不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50%左右;抗枯萎病指7.3~16.7。用该两用系组配的中早熟和中熟型杂交种,已分别进入四川省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不育起点温度和育性漂移的研究,介绍了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途径与方法,分析了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广东优质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东省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广东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的光温不育类型以温敏型为主,适当兼顾光温互作型,不育起点温度22-23℃。介绍了不同熟期两用优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以及GD-8S、安农S-1/浙9248等几个新育成的优质两用核不育系的生产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发展两系杂交稻是提高水稻单产,使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当前全国相继育成众多的两用不育系,并配制出一些优势组合。但两系法杂交稻应用于生产仍有不少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必须深入研究。本研究对部分两用不育系在三明市不同生态条件下,对其育性变化作了分析,旨在选择适合本区内繁殖、制种的两用不育系和探明其繁殖,制种相应的技术。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治洲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83-387,392
综述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途径和核心种子的生产,着重讨论了冷水串灌繁殖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认为对近年来选育成功的两系超级稻不育系亲本繁殖技术深入研究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新型两用系363S在泸州的育性初步观察结果表明:363S在泸州生态条件下,仍表现出明显的“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的特点。该不育系正常花粉百分率与小穗育性表表不一致,以小穗育性为标准,在泸州7月中旬为不育期,小穗不育度99.5%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云南高原籼粳交错区气候生态的立体多样性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是一条成功的高效途径。分析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质量风险形成原因,提出了种子质量控制技术,简要阐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纯度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培育棉花核不育系的实践,就饱和回交法、不饱和回交法、阶梯回交法选育核不育两用系,单株选择法纯化和提高核不育两用系,培育近等基因系,加快不育系选育进程等方面阐述了育种体会和心得。  相似文献   

10.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安农810S是以安农S-1为母本,水源2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温敏型为主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在日均温24℃以下,历年稳定不育期在50d能度和不育株率为100%,其株叶型好,田间抗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异交习性优良,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20,(1):13-15
渝924S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利用高配合力两用核不育系Y58S与优质保持系渝805B杂交,然后再与低不育起点温度两用核不育系C815S复交选育而成的一个中籼迟熟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配合力好、综合抗性好、米质外观品质优等特点,2018年通过重庆市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3.
1973年石明松最先发现农垦58S具有长日下不育、短日下可育的特性,并称它为“晚粳自然两用系”。这种育性随环境转换,由核控制不育的材料,用于杂交制种,可以一系两用,省去保持系,而且父本选择面广,易培育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4.
连续回交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农S-1为不育基因供体,用常规水稻品种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在F2中出现有较高频率的育性可转换的核不育株,不同的轮回亲本,F2代不育株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转换为可育的时期不同。文章对水稻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的选择方法,常规水稻品种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5,(5):22-24
以276S/R1019为材料,在两用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采用塑料棚增温处理,促使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探索两系杂交早稻苗头组合海南早春少量制种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海南三亚腾桥2月中下旬,棚区内日平均温度增至23.0~26.5℃,比同期自然温度提高3.5~4.1℃,达到了温敏不育系276S表达完全不育的温度条件;经育性敏感期26 d增温处理,镜检花粉不育度为99.1%~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4%,异交结实率为26.4%,可以实现两系杂交早稻苗头组合海南早春少量制种。  相似文献   

16.
贺治洲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83-387
综述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途径和核心种子的生产,着重讨论了冷水串灌繁殖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认为对近年来选育成功的两系超级稻不育系亲本繁殖技术深入研究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针对目前应用的两用不育系繁殖中可育温度范围较窄的缺点而提出了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即引起水稻生殖障碍的生理不育临界温度和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均低)的概念。概述了筛选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实用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策略与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简要回顾了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三个阶段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实用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策略 ,并详细介绍了作者从事实用早籼型核不育系选育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白菜型油菜品种、自交系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回交至BC2F1,再用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与BC2F1测交,花期研究测交后代育性变化规律及定株定时观察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与29A、广丰A、阿油A三种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6个测交后代中,雄性不育的占23.1%,恢复可育的占7.7%,介于两者之间或育性分离的占69.2%.在南方白莱型油菜中发现能完全恢复育性的自交系。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性较其他三种不育材料稳定.可为油蔬两用的南方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的不育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