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川草原》2022,(1):41-47
草原鼠荒地是草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草地畜牧业生产。为探索川西北高原高寒草原鼠荒地优化的植被恢复模式及恢复效果,以未进行植被恢复鼠荒地草地为对照(CK),比较研究围栏封育下的肥料添加(FG)、肥料添加+响。结果显示:(1)与CK相比, FAGSR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1提高126倍、 3271%、 14倍,同时, FAGSR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较FG分别显著提高153个处理对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FAGSR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且增加了48FG、 FG与CK两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土壤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草原鼠荒地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取路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样方的害鼠种类、害鼠密度、植被种类、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等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了四川省草原鼠荒地分布面积、分布区域,为草原鼠荒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不同控鼠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原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混合区形成的鼠荒地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鼠荒地采取六种技术措施,均可明显提高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其中以控鼠(人工捕捉、生物)+围栏封育+补播+禁牧休牧效果最好。在补播牧草品种中以补播老芒麦效果最好,其次是补播甘南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原高原鼢鼠危害形成的鼠荒地进行了植被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鼠荒地土丘采取灭鼠、灭鼠+围栏封育、灭鼠+围栏封育+补播等培育技术措施,均可明显提高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其中以灭鼠+围栏封育+补播效果最好。在补播牧草品种中以补播无芒雀麦效果最好,其次是补播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5.
1术语和定义 1.1草原鼠荒地主要因啮齿类动物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原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其植被覆盖度低于20%,地上植物生物量低于原生草原的20%.含黑土滩、沙化等严重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生态脆弱区,草地退化、沙化、鼠荒地、鼠虫害对草原生态的危害十分严重。通过对红原、若尔盖和色达3个深度贫困县典型高寒草地为主的草地生态状况深入调研,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提出了生态优先、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升能力的对策措施,以及以草原沙化和鼠荒地治理为生态攻坚重点的植被恢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草原鼠荒地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次生裸地。分析鼠荒地的危害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禁牧休牧,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合理确定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大力推进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开展环保新型药剂筛选试验和新技术研究,全面推广C型肉毒素、招鹰控鼠等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治理,降低鼠密度,有效防控鼠害,恢复草原植被,为鼠荒地治理和鼠害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鼠荒地主要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原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通过对草原鼠荒地的确定标准、调查内容、调查目标与调查方法进行深入的论述,为草原鼠荒地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鼠荒地主要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原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通过对草原鼠荒地的确定标准、 调查内容、调查目标与调查方法进行深入的论述,为草原鼠荒地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黄南州"鼠荒地"现状、原因及治理情况的分析,对今后进一步做好"鼠荒地"治理工作提出了专项规划,加大投入,综合防控,工程治理,强化科研,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交界地区和共牧区的"鼠荒地"治理工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低产沙地草地施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沙地草地进行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肥料组合马,确定了沙地草地最佳施肥量及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和草地生产力,恢复草地植被、减轻草地退化程度,探索了沙地草地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退牧对安西荒漠化草原植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安西温性荒漠化草原退牧还草围栏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监测点放牧与退牧管理后草地生物量的跟踪调查和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监测,分析显示:与放牧区相比较,围栏退牧草场内的植株生长高度比围栏外放牧区高4.3~4.8 cm,植被覆盖度高16.6%~17.4%,草场平均产草量高235.2~300.5 kg/hm2,植被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草原环境中气温较低,湿度较高,且光合速率较高,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表明退牧措施效果显著.高光谱遥感进一步监测结果显示退牧区牧草光谱反射率高,植被盖度大.草原围栏退牧封育,极大地改善了安西县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提高了草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绿洲外围沙化草地固沙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动沙丘固沙造林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未固沙造林的沙丘,丘间低地是以芦苇和赖草为优势种的原生群落,沙丘迎风坡植被稀疏,不形成植物群落,而实施固沙造林技术20年后的沙丘,虽丘间低地群落组成成分变化不大,但流动沙丘被完全固定,中下部形成以引入固沙灌木柠条锦鸡儿、花棒为优势种的人工植物群落,植物种类增加,生产力提高,草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固沙造林沙丘与未固沙造林沙丘相比,丘间低地群落高度增加51.6%,产草量增加12.6%,盖度增加4.7%,多度无变化,密度提高15%,物种丰富度指数提高25%,均匀度指数提高34.8%;迎风坡下部群落高度增加87.1%,产草量增加13%,多度提高一个等级,密度增加15%,物种丰富度指数提高228%,均匀度指数提高22.8%;迎风坡中部群落高度增加453.7%,产草量增加64.5%,多度提高一个等级,密度增加128.9%,物种丰富度指数提高616%,均匀度指数提高33.3%;迎风坡上部植被非常稀疏,不形成群落,植株平均高度25.3 cm,产草量增加206.8%,多度提高一个等级,密度增加550%,物种丰富度指数提高800%,均匀度指数提高66.7%。  相似文献   

14.
沙漠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堃  吕进英  邵新庆 《草地学报》2004,12(3):240-245
在分析国内外草地沙漠化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1985-1998年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属于进展演替类型,经历"沙生、一年生植物群落"、"根茎禾草杂类草群落"和"丛生禾草群落"三个演替阶段,最终向地带性植被类型发展;其植被物种组成,覆盖度、产草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增加,表土结构变好;人工恢复的效果显著,播种抗旱、抗风沙型植物,可以快速建成植被覆盖地面,同时生产大量优质牧草,是我国沙化草原恢复重建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地典型镶嵌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界面理论,选取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主要转变样地,利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荒漠草原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土壤性状、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转变过程各样地土壤颗粒体积百分含量均表现为砂粒>粉粒>黏粒,且砂粒比例随着过渡逐渐增加,灌丛地最高,达98.97%;土壤分形维数变化介于1.02~2.58,随着转变过程呈降低趋势,抗土壤侵蚀能力逐渐降低,其中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灌丛地36.79%~41.48%(P<0.05)。土壤分形维数变化在转变过程中与黏粒含量(<2 μm)、粉粒含量(2~50 μ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砂粒含量(50~2000 μm)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水分含量、毛管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0.05),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粉粒、土壤砂粒、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土壤全磷在草地向灌丛地人为转变过程中对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影响较大(P<0.05)。  相似文献   

16.
In the Nebraska Sandhills, one of the largest contiguous grassland ecoregions remaining in North America, sandy textured soils are stabilized by fine root biomass from predominantly warm-season grasses. Concerns over destabilization have led to management that aims to avoid an undesirable state change toward mobile sand dunes. In 2012, the Sandhills experienced extreme drought conditions that coincided with the worst wildfire year on state record. According to state-and-transition models and ecosystem managers, the combination of wildfire and drought conditions should cause a state transition due to a lack of recovery of grassland vegetation and a loss of sand dune stability.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implemented a time-since-fire study to track biomass recovery of Sandhills grassland vegetation following a wildfire on The Nature Conservancy’s Niobrara Valley Preserve in burned and unburned areas. Two yr following the wildfire, aboveground herbaceous biomass in burned areas had recovered to levels that did not differ from unburned areas,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and dunes. This provides evidence that counters current land management frameworks that portray Sandhills grassland as highly vulnerable to destabilization when wildfires occur during severe drough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建设项目实施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推动下,山西省所辖13个县(区)的草地建设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基本草场、人工种草、草种基地、飞播牧草4项工程,为13个县(区)增加3.21%的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绪梅  张翼  李建平 《草地学报》2022,30(1):178-187
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敏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毛乌素沙区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正常降水的33%,66%,100%,133% 和166%,在降水变化处理2年后,探讨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降水使群落中...  相似文献   

19.
由超载过牧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土壤沙化的重要来源,放牧导致的草地风蚀加剧和草地沙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放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地枯落物生物量、冬春季集沙量及土壤表层粒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冬春季草地保存枯落物生物量越多,草地的固沙能力越强,适度放牧草地流沙量比重度放牧降低了45.16%;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不同粒径流沙量绝对值明显增加,>0.25 mm和<0.05 mm粒径沙粒的比例在重度放牧下较不放牧和轻度放牧高,0.25~0.10 mm粒径沙粒在重度放牧下最低;3)秋季重度放牧能增加草地流沙量,因此荒漠草原放牧利用在秋季应降低载畜率。所以,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降低了草地防风固沙能力,导致地表粗粒化,荒漠草原冬春季保持不少于32.93 g·m-2的枯落物,能显著降低草地风蚀,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临夏县天然草地退化原因及改良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永昌 《草业科学》2003,20(12):72-74
对临夏县天然草地现状分析表明:由于长期超载过牧,砍、挖、垦荒和干旱少雨,造成了已退化天然草地占可利用草地的75%。建立人工草地,退耕还林还草,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和草场承包,是实现该地区天然草地合理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