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亮 《中国农垦》2022,(4):17-22
今年是江苏农垦创建70周年.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四师.同年4月20日,农建四师在海门县三厂镇举行改编誓师大会,万名官兵奉命从江海防前线奔赴黄海之滨,拉开了江苏大规模垦荒造田、兴办国有农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正连续22、23年分别获得盐城市、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的淮海农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军垦传统文化为引领,创新发展思想,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场文明程度,真正让文明之风深入人心。一、秉承军垦传统文化打造好淮海品牌形象淮海农场是由近1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官兵,于1952年4月,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而创立的军垦农场,在"生根、立足、生产"三大战役中,创建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农建四师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生于淮海,长在农场的我,对淮海农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参加工作以后,更加感受到淮海的美丽。下面请随我一起领略淮海的军垦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之美。从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和淮海中学间的创业路上向北行走,职工休闲体育运动广场、文化墙、办公大楼分列在创业路东西两侧;经过农建四师纪念碑继续向前,古色古香的"国营淮海农场"毛体书法门楼就映入眼帘;迈入参天老树下的农建四师院内,毛泽东命令纪念碑文、农建四师暨淮海  相似文献   

4.
在创建江苏省淮海农场过程中,有一位极其重要的功勋人物。是他,在改编誓师大会上代表全师指战员接受毛主席签署的改编命令;是他,率先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简称农建四师)先头部队,从启海一带长途跋涉,来到淮河下游,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两岸屯垦戍边、创建农场;是他,铸剑为犁,与战友们一起在这片广袤滩涂上拉起农建四师开荒办场的第一犁……他就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副师长李桂莲。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淮海农场前身)是由102师万名指战员于1952年奉毛泽东主席的命令而创建的,是江苏农垦的发祥地。67年来,几代淮海人牢记老一辈军垦人的初心和使命,扎根淮海,奉献淮海,将厚重的军垦文化与经济社会事业的进步发展、职工群众的幸福安康有效融合,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垦》2022,(3):57-59
<正>195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奉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农业建设、生产待命"的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从江海防一线开赴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尾闸两岸,从此揭开了江苏大面积开发国土资源、发展农垦事业的序幕。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警备第9旅,到1950年11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再到生产建设时期的农建四师,广大官兵用忠诚和汗水铸就了"听党指挥的铁的信念、报国建场的铁的担当、坚决执行的铁的作风、执纪必行的铁的纪律"的精神,成为江苏农垦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铁的纪律则是最鲜明的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我叫顾亚娣,1949年12月8日出生,与新中国同龄,现居住在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东闸社区,已退休十几年,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要说我这幸福生活,还得感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又称江苏省淮海农场)警通连连长李孟道呢!李孟道1955年9月由农建四师转业至妻子居住地——江苏省射阳县千秋镇三区村,任村支委、民兵营长职务。因我的娘家就在三区村,出嫁前我一直在三区村定居,得到他的指导与培养。三区村离淮海场部不到20公里,李孟道经常到淮海拜访原农建四师老首长与老战友,1969年夏季,拜  相似文献   

8.
正淮海农场是江苏农垦的摇篮。数十年来,几代淮海人传承农建四师革命精神,在广袤的黄海滩涂上创造了凝聚着红色基因的军垦文化。军垦文化锻造了农建四师精神,是淮海人精、气、神的现实反映,并赋予了农垦人独有的风格和神韵。近年来,淮海农场以建设军垦文化宣传阵地、开发军垦文化产品为切入点,使之成为服务农场高质量发展的精  相似文献   

9.
<正>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万名指战员,奉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农业建设、生产待命"的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于当年4月20日,从驻地南通市海门县三厂镇开赴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尾闸两岸,屯垦戍边,开荒办场。从此,揭开了江苏省大面积开发国土资源、发展农垦事业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195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步兵第102师,奉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农业建设、生产待命"的命令,改编为农业生产建设第四师,在苏北灌溉总渠尾闸两岸屯垦戍边,开荒建场。60年来,农场的创业者、建设者,发扬"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奋力拼搏,勤俭办场,使昔日的荒草滩,变成了集工、商、运、建、  相似文献   

11.
正从农建四师军垦战士屯垦戍边、开发建设淮海农场,到如今的江苏省淮海农场有限公司,"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淮海精神,激励着几代淮海人在经济建设、转型发展、改革创新、民生改善、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淮海农场有限公司正处在公司化改造的开局阶段,培植公司发展力量,关键在人。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激发公司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才能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江苏淮海农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尾闸两岸,地跨射阳、滨海两县,土地面积1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万多亩。淮海农场素有江苏农垦摇篮之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52年4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  相似文献   

13.
陆军 《中国农垦》2021,(5):60-61
淮海农场是江苏农垦的摇篮。在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内,一件件珍藏的物件、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记录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镇馆之宝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是在农建四师大院旧址上建起来的。走进院门,迎面矗立着的是一座由大理石雕刻的碑文。“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当祖国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武器,捍卫祖国。”游客来到农建四师大院参观时,陈列馆解说员首先向游客介绍毛主席的这份命令。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是以股份合作推动土地流转。祁阳县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县农建投")于2015年4月30日正式成立,系县财政注资成立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2015年,县农建投指导观音滩镇钢铁村、天堂村等成立集体所有制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每667平方米土地为1股,每股每年保底分红200~400元)合作社,合作社以出租的形式将土地集中流转给县农建投,县农建投通过项目包装实行对  相似文献   

15.
正初夏,当朝阳冉冉升起,淮海农场的田野便开始沸腾了。一辆辆收割机在布谷鸟"快割、快割"的催耕声中驶向成熟的麦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眺望着热闹的车队,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夏收的战场。他是一名转业军人,也是一位农垦战线上的老兵。他就是我的父亲,淮海农场离休干部张国裕。父亲生于1927年,1945年12月在涟东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父亲亲历了1952年4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二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四师,见证了1953年4月农四师命名为江苏省淮海农场的过程。同年,  相似文献   

16.
<正>清晨,在江苏农垦淮海农场,经常看到有一位老人伫立在农建四师纪念碑前,深情凝视,深邃的眼神仿佛穿越历史的尘埃,让他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老人名叫董太成,今年92岁。在老人家里,我仔细聆听他讲述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抗战生涯。1938年4月,日本侵略军攻打阜宁县,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几天几夜,阜宁县最终还是沦陷了。我的家乡沟墩区成了鬼子的据点,日本鬼子勾结伪军,天天到各村扫荡,奸淫掳劣,无恶不作,稍遇到反抗或看谁不顺眼,就把屋子点上一把火烧  相似文献   

17.
陆军 《中国农垦》2021,(4):72-72
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这里吸引人们前来的,不仅有璀璨的军垦传统文化,还有如同天籁的鸟鸣。“这儿的鸟叫得悦耳动听,鸟儿还会恣意地在你面前翻飞嬉戏,真有意思。”来参观的游客发出这样的感慨。陈列馆所在的农建四师大院,建在农场居民区内,与农场办公大楼相邻,和谐共生的环境,让人们可以近距离地欣赏鸟儿的风姿,聆听到清脆欢快的鸟语。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26日~27日,农业部在云南省召开全国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培训与交流会,会上全面部署了2008年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并请有关专家对玉米"一增四攻"技术等进行了培训.  相似文献   

19.
<正>在碧波荡漾的宝应湖畔,有一个因湖而得名的农场,这里南有高邮湖,北有白马湖,东有宝应湖,西有洪泽湖,腹有大三河;四湖一河,湖光四色,这就是我的家乡——江苏农垦宝应湖农场。水是家乡流动的乳汁,滋润着纯朴的儿女。家乡于1954年由农建四师拓荒而建,现有自然养殖湖  相似文献   

20.
坐落在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渠畔的江苏国营淮海农场,因腾起一颗"大米之星"——"渠星牌"大米,使一度黯然失色的"米粮仓"老农垦焕发了青春。他,江苏省农垦米业淮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国平,凭借这一方水土,做强"渠星牌"大米,成了遐迩闻名的"大米王"。冲破传统的藩篱上世纪60年代,苏垦米业淮海有限公司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