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雌二醇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雌二醇完全抗原,并通过免疫家兔得到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制备雌二醇单克隆抗体和雌二醇检测ELISA试剂盒奠定基础。试验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为载体,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合成了雌二醇(E2)的2种免疫偶合物:免疫原E2-BSA和包被原E2-OVA;通过紫外光谱定性证明偶合物偶联成功与否,并对偶合物的蛋白含量、结合比进行测定并以免疫原E2-BSA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包被原E2-OVA进行ELISA,对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及效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雌二醇人工抗原即免疫原E2-BSA和包被原E2-OVA,二者的蛋白浓度分别为5.455和7.533mg/mL,结合比分别为7:1和8:1;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好,血清效价为1:106。  相似文献   

2.
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进行荧光光谱鉴定。结果显示,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的荧光光谱与其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相比均发生变化,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合成成功。研究表明,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鉴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构建磺胺二甲氧嘧啶免疫抗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合成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免疫抗原的有效途径,采用重氮偶合法和戊二醛法分别合成SDM免疫抗原,并对其结构特征、光谱特征和SDM结合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合成SDM-BSA中采用重氮偶合法比戊二醛法好.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pH条件下,采用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硫脲壳聚糖铜(TUCS-Cu)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探讨TUCS-Cu对BSA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结果表明,TUCS-Cu和BSA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BSA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在室温下,TUCS-Cu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2.68×106 L/mol。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对氨基苯磺酰胺多克隆抗体,试验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NHS)法,将对氨基苯磺酰胺(SA)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耦联制备免疫抗原SA-BSA,与卵清蛋白(OVA)耦联制备检测抗原SA-OVA,用合成的SA-BSA耦联物免疫小鼠,制备对氨基苯磺酰胺多克隆抗体,并测定其特异性。结果表明:用合成的SA-BSA耦联物免疫小鼠获得了高效价的鼠源对氨基苯磺酰胺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与多种磺胺类药物发生交叉反应,与异类药物不发生反应,可作为动物源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多残留检测抗体。  相似文献   

6.
氯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氯霉素以重氮化方法使之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人血清白蛋白(HSA)载体蛋白连接.三种偶联物选择其中两个分别作为免疫原与包被原进行抗血清制备及ELISA试验,结果产生了特异性抗体。交叉试验表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氯霉素反应明显,与其他类似物交叉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盐酸克伦特罗(CL)人工抗原及抗体,试验采用重氮化法将盐酸克伦特罗与经过活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分别偶联,合成免疫抗原(CL-BSA)和检测抗原(CLOVA),经紫外光谱扫描对偶联物进行鉴定;用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盐酸克伦特罗多克隆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制备的鼠源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64 000,该抗体可用于下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8.
抗赭曲霉毒素A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简称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后,成为半抗原载体复合物,即为一种很好的抗原,用这种人工结合抗原与佐剂混合免疫家兔,便可产生抗OA的抗体,这种抗体对OA具有特异性。用ELISA检测抗体的灵敏度为2.5ng/ml的OA检样。本文主要介绍了抗原的偶合,免疫血清的制备及抗体的效价滴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合成并鉴定了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通过动物免疫制备出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鼠源黄曲霉毒素M1多克隆抗血清。采用琥珀酸酐改造黄曲霉毒素M1,并将其改造物按两种方法(DCC和EDC)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合成免疫抗原AFM1-BSA和检测抗原AFM1-OVA,经过薄层色谱、紫外扫描和凝胶电泳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最后1次免疫10d后,断尾采血,制备多抗血清。经过测定,免疫的3只小鼠效价均达到了1:104以上,2号小鼠多抗血清的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50%inhibitive concentration,IC50)为37.61ng/m 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合成了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和多克隆抗体血清,为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合成并鉴定了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通过动物免疫制备出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鼠源黄曲霉毒素M1多克隆抗血清。采用琥珀酸酐改造黄曲霉毒素M1,并将其改造物按两种方法(DCC和EDC)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合成免疫抗原AFM1-BSA和检测抗原AFM1-OVA,经过薄层色谱、紫外扫描和凝胶电泳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最后1次免疫10d后,断尾采血,制备多抗血清。经过测定,免疫的3只小鼠效价均达到了1:104以上,2号小鼠多抗血清的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50%inhibitive concentration,IC50)为37.61ng/m 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合成了黄曲霉毒素M1人工抗原和多克隆抗体血清,为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