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亚洲飞蝗的生活史及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飞蝗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蝗卵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蝗蝻发育历期为28~35 d,每个龄期历时5~7d,7月上旬末期开始羽化为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约7d雌雄两性开始交尾,7月下旬为交尾盛期,交尾约14 d后雌性开始产卵,产卵一直延续到9月末.生态环境条件对亚洲飞蝗的取食、蜕皮、羽化、交尾、产卵等生长发育及繁殖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栗链蚧是板栗重要害虫,属同翅目链蚧科。在陕西省山阳县1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栗树枝干表皮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在介壳下的尾部,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旬卵开始孵化,若虫出壳。雌成虫边产卵边孵化,繁殖率高,孵化期长达50 d左右。经过20~25 d出现雌雄分化,雌虫群集在枝干上,经交尾后6月下旬开始产卵,卵期6~8 d。第二代若虫发生在7月上旬。9月份以后受精  相似文献   

3.
柞蚕生长 柞蚕也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生长阶段.柞蚕以蛹态滞育,其一化性于3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文尾产卵,于4月中旬孵化,5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二化性于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于5月上旬孵化,6月上旬结茧化蛹,不滞育而于7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上旬孵化为幼虫,9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4.
浙江双栉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人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 d.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到下旬,蛹期23~28 d.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 063粒,卵期25-30 d.  相似文献   

5.
黑胸扁叶甲是核桃楸的叶部主要害虫之一。在吉林地区1a发生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采用树干注药防治效果为78~83%;叶面喷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和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杀虫效果达到100%;苦参烟碱烟剂防治效果达85%。  相似文献   

6.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7.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imbat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林果害虫,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柿广翅蜡蝉在浙江1 a发生2代,以卵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始现,6月中旬达高峰。第一代若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羽化。成虫交配后即开始产卵,2次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9月上旬,卵主要分布在甜柿下部的枝条上。柿广翅蜡蝉危害严重,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烟草码绢金龟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码绢金龟Maladera sp.是烟草上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对码绢金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1996~1998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弄清了码绢金龟的生活史、各虫态生活习性。在昆明,码绢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做土室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是化蛹盛期,4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平均为21d。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中旬至下旬为成虫发生为害盛期,成虫发生期约80d左右。田间成虫产卵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雌产卵量平均为27粒。7月上旬至中旬是卵孵化盛期,卵期平均为14.4d。幼虫发育至第2年4月,幼虫期约280d。土壤温度影响幼虫在土层中的栖息深度。  相似文献   

9.
黄胫小车蝗 (Oedaleusinfernalis)是我省农区土蝗优势种类 ,在豫东、豫南平原区种群数量占土蝗总数的 60 %以上 ,主要危害夏玉米苗和麦苗等禾本科作物。自 1 996年开始 ,在开封、许昌两市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生活史及习性1 .1 年生活史黄胫小车蝗在我省 1年发生 2代。据观察 ,越冬卵在5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孵化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羽化 ,7月中下旬成虫交尾产卵 ;第 2代蝗蝻于 8月上旬孵化 ,9月中旬羽化 ,到 1 0月上旬产卵 ,成虫产卵后在 1 0月下旬至 1 1月中旬死亡。1 .2 各虫态历期1 .2 .1 …  相似文献   

10.
松墨天牛在安康市多数一年发生1代,占62.34%,该类群以5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过冬。少数二年3代,约占总数的37.66%,以3龄以下幼虫在韧皮下越冬。一年一代种群成虫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8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份越冬。二年3代种群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最迟11月上旬后以3龄左右幼虫越冬。陕南秦巴山区越冬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年末终见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侧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9-139,107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在黄山市每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交尾产卵,以卵越冬。此虫大发生时,一株树上有虫千头,常造成很大灾害。防治此虫的关键,在于做好虫情测报,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越冬代幼虫施防治,即可解除以后各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发生规律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只危害柑橘类作物。1年发生一代,在湖南,越冬蛹于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返园产卵,产卵危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卵开始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孵化高峰期;早熟蜜橘品种虫果内幼虫于10月下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枣尺蠖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3~1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距树干1米范围内最多.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出土,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雌蛾肥胖无翅,傍晚顺着树干爬到树上;雄蛾有翅,羽化后飞到树上寻找雌蛾交尾.雌蛾交尾次日开始产卵,卵多产在树冠枝杈、粗皮裂缝处,聚集成堆.卵量大,每头雌蛾产卵800~1200粒.幼虫孵化盛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幼虫3龄以后食量大增,严重时将全树芽、叶、蕾全部吃光,成为暴食期,5月中下旬为害最重.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白桦食叶害虫中带齿舟蛾(Odontosia arnodiana(Kardakoff))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30日前后为羽化盛期,5月中旬羽化结束,雌蛾寿命为7-11d,雄蛾寿命为6-14d。成虫羽化后1d左右即可产卵,卵多产于白桦1-2年生的枝条上,单雌产卵量为168粒,最高可达600粒。卵期长为30d左右。5月中旬始见初孵幼虫,6月初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共5龄,历期50d左右,最长可达60d。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下树,7月上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全部化蛹结束。蛹期长9个月。同时研究了中带齿舟蛾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6.
壳点红蚧一年发生一代,寄主为麻(木樂)、栓皮(木樂),对放养柞蚕影响很大。每年3月下旬和4月中旬越冬的雌雄虫开始为害,5月上旬雌成虫出现,該虫不能孤雌生殖,雌雄交尾后,5月末是产卵和孵化盛期。一龄若虫固定为害,6月中旬至11月中旬滞育,11月中下旬进入二龄期,雌雄分化,分群群居越冬。对該虫的各虫态作了詳细描述和图示。通过生命表分析,提出若虫孵化期、雄虫羽化期和二龄越冬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7.
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5):608-61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办法,在对黄褐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了主要的防治方法。黄褐天幕毛虫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一年发生一代,是杏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以卵越冬,第2年5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幼虫期共分5龄,5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蛹期10~25 d。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达羽化高峰,一天中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17:00—19:00,羽化当天成虫即达性成熟,可观察到交尾和产卵行为。成虫的寿命为3~7 d,雄蛾的平均寿命长于雌蛾。通过对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可为其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翅竹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翅竹蝗在云南主要危害热性丛生竹.用调查、饲养和野外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翅竹蝗在云南思茅1年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次年5月中旬蝗卵开始孵化,若虫共5龄,在竹冠下杂草中取食和活动,蝗蝻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8月上旬开始交尾,8月下旬产卵,雌雄性比为0.9:1.查明了该虫主要危害的寄主竹种有版纳甜龙竹、云南甜龙竹、油勒竹、黄竹和棉竹.防治应采取清理竹林杂草和翻土除卵,用生物杀虫剂适时防治,营造混交林等措施.发现并证实了黑翅竹蝗蝗蝻与其成虫共有的形态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白蜡蚧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蚧1a发生1代,在合肥主要危害女贞、小叶女贞,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继续取食、生长,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10-13d,平均产卵9208+2788粒.白蜡蚧雌成虫休重与产卵量(粒)的关系式为y=510.80+40080.44x(r=0.8956>r0.01=0.3377),5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化期,6月上、中旬为若虫定叶、定杆期,10月上、中旬雄虫羽化与雌成虫交尾后死亡,受精雌成虫11月中旬停止取食开始越冬.根据观察研究白腊蚧自定叶盛期到定杆盛期为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为开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的监测与防控,在两个疫情发生县市的网室内开展了越冬成虫发育、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老熟幼虫入土羽化、一代羽化成虫生理发育过程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调查,得到了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发生规律,确定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田越冬,越冬成虫一般在第二年6月中旬出土,4~7 d后交尾产卵,卵孵化期5~6 d,后卵孵化为一代幼虫取食为害,13~15 d后老熟幼虫入土羽化,土层深度5~10 cm。蛹期10~12 d羽化为一代成虫。一代成虫发育10~12 d后,交尾产卵,孵化为二代幼虫,为害7~10 d后入土化蛹,蛹期10~12 d,羽化为二代成虫,二代成虫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