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原因 1.1非传染性因素 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鸡黏膜受损。夜间供暖相对集中,为保温舍内不通风,忽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2.
<正>1肉鸡群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1.1非传染性致病因子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造成黏膜受损;夜间供温相对集中,为保温而不敢通风,忽视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雏鸡3~5周龄期间,免疫接种频繁,应激因素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尤其是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的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而这种疾病和临诊感染十分相似,又被认为是野毒感染发病而错误处置,使问题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秋末冬初,气温骤降、天气多变,加之冬季为保温,通风换气不良,鸡舍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灰尘较多,粪便清除不及时,鸡舍内环境空气质量差、有毒有害气体含量长期居高不下,旧病继续发生,新病不断出现,并发感染、  相似文献   

4.
1保温、通风结合 冬季气候寒冷,舍内需要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通风换气时,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当气温急剧下降,舍内不保温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5.
1 适宜的温度 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如果温度过低 ,雏鸡无法维持体温正常 ,就会因怕冷而互相拥挤成堆 ,造成死亡。因此 ,早晚应注意用被子、棉袄保温。若温度过高 ,也会影响雏鸡正常代谢 ,乳食减少 ,生长不良 ,增加死亡率 ,适宜的温度是雏鸡出壳后 1周龄内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 5℃左右 ,以后每周约下降 1℃ ,脱温时的室内温度保持 18~ 2 0℃。2 正常的湿度 舍内的相对湿度是否正常 ,对雏鸡体热散发和鸡舍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 ,鸡舍容易潮湿 ,要注意防止室内相对湿度过高 ,必须作好通风换气工作 ,使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5 0 %~ 6 0 %之间…  相似文献   

6.
1 温、湿度 养鸡户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育雏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育雏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因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7.
正商河李刚:近来笔者所在地区雏鸡呼吸道病很是常见,经过分析,一是与鸡舍湿度过低有关。养殖户在管理鸡群的过程中只注重了鸡舍的保温和通风,在当前多风的季节,风容易带走鸡舍内的水分,导致鸡舍湿度不够,舍内环境干燥,从而易发生以呼噜为特征的呼吸道病。为此,笔者建议雏鸡在2~3周内的湿度保持在60%~70%。如果湿度过高,需要注意球虫病的预防。二是接种疫苗的应激反应。冻干苗本身就是致病因子,如果雏鸡的抵抗力弱,在免疫接种时易诱发呼吸道病。  相似文献   

8.
<正>1创建适宜雏鸡生长的环境保持育雏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在出壳的第1周雏鸡生长适宜温度为35℃左右,以后每周下降2℃~3℃。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防止室内空气污浊。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2适时"开饮",供给全价饲料刚出壳的雏鸡应在24h内饮水,促使其新成代谢,避免发  相似文献   

9.
对商品肉鸡呼吸道综合征的调查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杰元  李连任 《中国家禽》2003,25(23):31-32
1鸡群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1.1非传染性致病因子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造成粘膜受损。夜间供温相对集中,为保温而不敢通风,忽视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雏鸡3~5周龄免疫接种频繁,应激因素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可以引起绵延起伏式的“滚动反应”,尤其是传支和新城疫的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前一次应激还没有消除,后一次应激就叠加上来,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而这种疾病和临诊感染十分相似,又被认为是野毒感染发病而错误处…  相似文献   

10.
在孵化实践中,常出现到出壳时有些弱雏鸡难以破壳的现象,有的甚至超过出壳时间10多个小时。在孵化后期(第19~21天),温度、湿度、凉蛋、通风换气等条件控制不当,则是发生破壳难的外在因素。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1.
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造成黏膜受损。夜间供温相对集中,为保温而不敢通风,忽视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雏鸡3~5周龄期间,免疫接种频繁,应激因素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可以引起绵延起伏式的“滚动反应”,尤其是传支和新城疫的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前一次应激还没有消除,后一次应激就叠加上来,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而这种疾病和临诊感染十分相似,又被认为是野毒感染发病而错误处置,使问题越加糟糕。  相似文献   

12.
1保温通风相结合冬季气候变冷,舍内需要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这是冬季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当气温急剧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以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02,23(8):55-5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首要环节。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条件好些的在育雏舍内采用火炕保温、红外线保温、煤炉保温等,因此,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拥挤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温度如长期过低,则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鸡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雏鸡的各…  相似文献   

14.
笼养鸡如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温度高,湿度大,通风换气条件不良;饲料质次,配比不当,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在饲养和疾病防治中大量、重复、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等,均会破坏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拉稀。这类疾病以发病缓慢,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病程较长,雏鸡生长发育不良,蛋鸡产蛋率下降为特征。对这类疾病,根据病因和症状,以中药标本兼治为主,科学组方,合理配合西药为辅进行施治,可提高疗效,降低药残、缩短疗程、降低成本。1中毒性腹泻鸡舍密度过大,温、湿度高,通风换气条件不良;加之有些养鸡户自配日粮,原料湿度大,饲料存放…  相似文献   

15.
薛华 《广东饲料》2009,(11):41-42
1保温与通风结合冬季气候寒冷,而舍内需要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这就是冬季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当气温急剧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6.
雏鸡发生“洗澡”现象的危害很大,容易出现受凉感冒、脐炎等症状,还会导致卵黄吸收减慢,出现弱雏,降低雏鸡成活率。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从孵化场到育雏场运输时间较长、舍温过低或过高、湿度过低、水线设置不当或质量较差等。应对的办法有:合理放雏并准备好充足的饮水,提前给雏鸡舍预温,调节温度和增加湿度,随时调节水线高度并维修饮水设施。  相似文献   

17.
<正>秋末、冬季、春初,天气多变,加之冬季为保温,通风换气不良,鸡舍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灰尘较多,粪便清除不及时,鸡舍内环境空气质量差、有毒有害气体含量长期居高不下,旧病继续发生,新病不断出现,并发感染、继发感染、混合感染增多,给疾病诊治带来困难,特别是目前大部分养鸡场采用疫苗免疫,抗体水平不高或不整齐,遇外界野毒会导致鸡呼吸道疾病在流行、症状和病变等方面出现  相似文献   

18.
育雏是养鸡生产极其重要的环节.要培育好雏鸡,必须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好雏鸡的管理技术,包括育雏温度、湿度、光照、密度、通风换气、断喙;抓好雏鸡的饲养技术,包括饮水、开食;切实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冬季育雏保温与通风的矛盾突出 ,这两方面的矛盾协调不好 ,常造成鸡舍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 ,因此雏鸡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1 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一氧化碳产生过多 ,舍内炉具安装不合理 ,火炉燃烧不旺 ,另外加煤过多、闷压过久、煤炉倒烟等 ,均可造成燃料燃烧不充分 ,从而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二是通风不良 ,冬季育雏为了保温 ,鸡舍通常密不透风 ,只注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以上两方面原因造成雏鸡舍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 ,引起雏鸡中毒。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开始在鸡舍外听到尖锐的“咯咯”声 ,多数鸡烦躁不安 ,呼吸困…  相似文献   

20.
刘青春 《中国家禽》2001,23(10):28-28
1原因分析 1.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自然温度育雏,有的用纸箱、箩筐等做育雏保温设施,条件好的在育雏舍内用炉火保温或用红外灯保温,很难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常引起室温偏高或偏低。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外层的雏鸡将头钻入雏鸡堆中,俗称雏鸡“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若温度长期过低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1.2鸡舍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