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野菊花流蜜于“立冬”前后,通常,此时蜂群的季节性采集、育儿工作已经结束,现存的幼年蜂差不多都能越冬。可是,它们一采野菊花,便会死在越冬之前,加上花期期间管理不善,蜂王产卵少,生不抵死,形成冬衰,得蜜舍蜂,故有“野菊花不可采”之说。我们中原,北有嵩山,南接伏牛丘陵,  相似文献   

2.
李贵良 《蜜蜂杂志》2006,26(3):41-41
严冬已过,暖春到来,一年一度的春繁开始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把蜂养得又壮又强。所以个个使尽技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尽管有的蜂友采取了各种繁蜂措施,如提前繁蜂、紧缩巢脾、治螨等,蜂群还是繁不好,到洋槐花期时只有6框左右的群势,一个很有把握取蜜的蜜源期白白浪费。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往往被一部分人所忽略的良种良王良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我的4次引种经历谈谈体会。1993年6月15日我到安阳乡霍家庄采荆条蜜。当地有位蜂友因蜂群进蜜不好而请我帮其查看蜂群。该蜂友蜂群的工蜂体…  相似文献   

3.
每到收割蜂蜜之际,常会听到蜂友们的困惑不解之言:同一蜂场内,相同气候蜜源环境下,有的蜂群收蜜颇丰,有的蜂群产蜜平平,有的只够自给自足,更有甚者,还需人为补饲.可见,在同一个蜂场上的众多蜂群中,产蜜是大相径庭的.为此,有的蜂友几乎都把问题归咎于蜂种的优劣上.而笔者认为,产蜜不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蜂种优劣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主要因素是养蜂人没有把握好大流蜜期间工蜂日龄结构和巢内布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有些蜂友在学习和运用“数控养蜂法” (以下简称“数控”)时并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数控”精神 ,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用“数控”来管理蜂群 ,不但没有获得经济效益还把蜂养垮 ,于是就抱怨说“数控”不适合他的蜂群。“数控”调节巢温讲到蜂群保温“宁冷勿热” ,有的蜂友便记住了这一点 ,1 0月上旬野菊花流蜜时就把蜂群放在高高的南墙下面 ,蜜蜂落地后不能归巢 ,“爬蜂”遍地 ,就误认为患了“爬蜂病” ,急忙喂药。其实这是因为地表温度低 ,蜜蜂落地后被迅速冻麻木而不能起飞返巢。蜂群室外越冬蜂箱内不保温 ,二三脾蜂的弱群也加继箱关王越冬…  相似文献   

5.
邓晖尤 《蜜蜂杂志》2006,26(2):29-30
1四川枇杷蜜源现状简介枇杷是四川省近几年来新开辟的冬季优质蜜源。枇杷蜜不仅蜜质细腻、纯白结晶、甜香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无任何毒副作用,备受消费者和制药厂家的喜爱,收购价是油菜蜜的2~3倍;大年流蜜很涌。因而每年吸引了许多定地、大小转地的中蜂和意蜂蜂场前去采集,但许多蜂友并不了解枇杷蜜源分布情况和泌蜜规律。如2005年7月底有许多蜂友采完西北油菜蜜后,高价租用加长大汽车把蜂群直接拉到龙泉驿的阳光城枇杷村,在此等花流蜜。阳光城枇杷村的枇杷面积不足1km2,却摆放了20多辆大车拉来的转地蜂场的蜂群…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采集葵花蜜源的养蜂人无不被一个残酷现实所困扰,那就是蜜蜂采完葵花蜜源后,蜂群群势急剧下降,造成垮蜂,严重影响蜂群越冬,给蜂农带来很大损失,这一现象就称为“蜜蜂葵花病”。1病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其次是葵花流蜜后期,伴有荞麦和野菊花等辅助蜜源...  相似文献   

7.
蜂友何国进,50岁,是广西灵山县石塘镇白云麓人。他饲养中蜂多年,养蜂经验十分丰富。2011年2月份,他出售中蜂100群,自己留70多群春繁。3月份,他的蜂群到浦北县乐民采荔枝蜜。4月份到灵山县平山采晚熟荔枝蜜和龙眼蜜。  相似文献   

8.
买蜂不贪蜜     
在购买蜂群过程中,很多蜂友会对巢内的储蜜特别关注。如果是从蜂群自身渡夏或者越冬的角度去考虑,那无疑是对的。但是有些蜂友却是另一种打算,即如果花高价能买到储蜜很多的蜂群,那回去立即将巢内的储蜜全部割出来,再施以糖液补饲回去。认为先撇开蜂群不论,仅能从蜂蜜上就可大捞一把。那么这种以糖换蜜的方法可取吗?笔者认为在下列情况下是绝对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在大流蜜期对蜂群囚王断子,进行无虫化采蜜已得到众多蜂友的实践验证,能获得蜂蜜的高产,但是笔者经过多年摸索以及对蜂群各个环节进行精细的管理后,认为在椴树大流蜜期不囚王断子也能获得蜂蜜高产. 大流蜜期囚王断子时间一般15 ~ 20天,在这段时间内采集蜂因过度劳累寿命缩短而提前死亡,蜂群群势也在逐渐下降;虽然内勤蜂倾巢出动参与采集,但是蜂巢内已没有卵、虫、蛹,使新蜂供给在流蜜后期及转场时就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相似文献   

10.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07,58(3):20-20
有些蜂友反映,最头痛、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春季爬蜂。我地爬蜂病已有20余年,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重。越冬后很好的蜂群,到洋槐流蜜时却上不了继箱,多种紧急措施也无济于事。到底是什么原因,蜂友聚会时也常常谈论,一般认为原因有:  相似文献   

11.
台湾甜蜜蜜     
黄东明 《蜜蜂杂志》2005,25(6):20-20
《蜜蜂杂志》上的“经验与教训”栏目中,蜂友们经常提醒同行应注意放蜂场地的选择,特别是在夏天多雨季节的放蜂场地要特别注意。但是在2004年7月5日,悲剧还是重演了。许某等2位蜂友,将蜂群转移至随州市封江乡的生态旅游区内放蜂,恰逢当年是养蜂大年,荆条蜜丰收。气温高、流蜜早,7月5日前已连续取蜜3次,蜂友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却不知厄运已经来临。大暴雨虽只下了1个多钟头,山洪就暴发了,将放在山沟边的蜂箱冲走大半。虽经两位蜂友的奋力抢救,但只救下了不到1/3的蜂群,大部分蜂群被洪水冲走,造成了重大损失。望着眼前的悲惨场面,两位蜂友都…  相似文献   

12.
蜂群“分区”管理法自1997年举办函授班和《蜜蜂杂志》1998年连载至今,蜂友们在来信中介绍了应用“分区法”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今选几例供蜂友们借鉴与参考。一、应用“分区法”获得丰收广西隆安县那桐镇那元村甘集辉蜂友来信是这样写的:“今春我将蜂群调整为3框足蜂,于元月20日采用单脾开繁。今春木棉树比往年开花早、粉源充足,3月上旬蜂群基本达到‘分区’管理群所要求的群势(开繁后42天,大流蜜前25天,要求蜂群卵、虫蛹达到1、2、4的比例)。随即加上继箱,利用继箱分区管理调控蜂群。我65个生产群,到…  相似文献   

13.
<正>至于蜂群春季管理,很多蜂友都有一套成熟的经验,但仍有个别蜂友在蜂群春季管理中存在误区,违背蜜蜂繁殖的生物学规律,致使春季繁蜂失败。我地赵蜂友在2008年春繁时给蜂群保温,箱外三面加保温物,箱内子脾外空间处也塞满保温物,越冬蜂交替时箱内只剩下刚出房的蜂。我地龙蜂友,繁蜂两个月,到5月初采洋槐时,勉强上继箱,继箱内几乎无蜂,开繁时多少蜂到采洋槐时还是那么多,究其原因是在春季繁蜂时对群内各型蜂认识不清,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14.
<正>我自1972年养蜂以来,除2019年外,都有收益。1983年后,农田由个人承包,红花草种植绝迹,主要蜜源有荔枝、龙眼等。我地荔枝、龙眼流蜜分大小年,一般大年摇5~6次蜜,小年摇2~3次蜜。而2019年,我地区荔枝、龙眼开花极少,定地饲养的蜂群都没有摇过蜜,我的蜂群只勉强摇过1次蜜。转地饲养的蜂群能摇2次蜜。定地饲养的蜂农因为没有收入,经济困难,没有钱买糖喂蜂,很多蜂群饿死,如刘蜂友原来有130多群蜂,现只剩20群;韦蜂友原有40多群蜂,现全军覆灭。转地饲养的蜂群虽然摇2次蜜,如黄蜂友饲养300多群蜂,摇1000kg蜜,大部分蜜卖不出去。我摇1次蜜后,就买白糖喂,10天左右喂1次,蜂群飞逃2群,饿死1群。2020年,我地荔枝、龙眼流蜜是大年,养蜂有希望丰收,但2020年是闰年,多阴雨天气,加上倒春寒,养蜂人要有思想准备,谨慎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蜂农来说,2016年冬季2017年春季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2016年暖冬,气温高于平常年份,雨水少光照足,冬柃等冬季蜜源植物泌粉流蜜情况好,蜂群繁殖、采集令人欢欣鼓舞。一些大户拼命摇蜜,忽视了蜂群的繁殖;更有蜂友取蜜"一扫光",忽视了给蜂群留足"过冬粮"这样的常规。越冬蜂群由于采集繁殖过度劳累,往往群势下降,很难抵御来年之春的反常天气。不少蜂友抱怨过冬时蜂量急剧变少。如何巧  相似文献   

16.
春繁偶得     
姜云光 《中国蜂业》2006,57(2):18-18
2005年早春,蜂友良亮的蜂群和多数人差不多,群势很弱,1月中旬包装后,全场百米只蜂王不足100框蜂,许多老师博都说.他的蜂群势太弱.很难在本地胜利油菜采浆取蜜.苏北油菜场也难获理想的收成.3门中旬.我地胜利油菜零星花,我又到他的蜂场,  相似文献   

17.
采野菊花的得与失野菊花分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面积广,流蜜涌。始花期10月20日左右,流蜜期10~15天,所以吸引不少养蜂者去探索利用野菊花蜜源。采野菊花蜜好不好呢?从我地情况分析,我认为采野菊花得不偿失。我地在豫西洛阳地区,野菊花分布于西部山区。一...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盗蜂养蜂人无不深恶痛绝。发生盗蜂的蜂场,轻者溃不成群,重者全场覆没。盗蜂多发生在外界蜜源断绝,由箱内缺蜜所致。因此,非流蜜期要保证蜂群饲料充足,以免引发盗蜂。2008年晚秋,我的蜂友田师傅的蜂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蜂群互盗。一、引进良种,追求效益  相似文献   

19.
1几年来发生甘露蜜情况[1,2]1992年铁岭火车站西货场职工兴常才蜂友,在铁岭县李千户乡兴家沟养蜂,发现松树枝干、叶缘有甜物质,蜜蜂采集积极,大量飞向松树林,每群可采甘露蜜10kg。可惜此时已是深秋,金风飒飒,落叶飘飘,蜂群的群势已下降,如果是夏季的继箱群,每群可采甘露蜜30-50kg,兴常才蜂友养蜂30余群,当年采松树甘露蜜300kg。还特意送给笔者1瓶品尝,口感和蜂蜜无显著差别,甜度比蜂蜜略差一点,但无花香,色泽较深,粘度大。国内外文献都记载甘露蜜对人无毒性,而营养保健作用和蜂蜜一样,笔者亲自服用甘露蜜数月之久,无任何不良反应。据观察,甘…  相似文献   

20.
于英文 《中国蜂业》2001,52(2):15-15,34
辽西丘陵山区 ,刺槐每年 5月中旬开花 ,月底结束 ,盛花期 6~ 8天 ,这是本地区第一个主要蜜源。刺槐泌蜜涌 ,蜜质色浅 ,浓度较高 ,是蜜中精品。但由于花期较早 ,一般的年份定地蜂场的蜂群这时还处于发展阶段 ,如不是上年秋后的强大越冬群 ,刺槐开花时很少有加继箱的。对于定地蜂场来说 ,到底如何采集好刺槐蜜源 ,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 ,我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和本地部分蜂友的一些见解谈点个人的看法。合并弱群集中力量采蜜合算吗 ?很多蜂友都认为 :刺槐是我区的第一个主要蜜源 ,蜜质好 ,价格高 ,且畅销 ,采刺槐蜜的收入直接影响到全年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