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蟹鳜混养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严格控制鳜鲴鱼种放养时间、规格和密度,避免鲴被鳜摄食。养殖季节禁止使用敌百虫等杀虫药物。细鳞斜颌鲴放养时间控制在3月底前,放养规格为13 cm/尾以上,每667 m2放养量为40尾,当年规格达250~350 g/尾,667 m2净利润140元。  相似文献   

2.
小龙虾养殖池套养细鳞斜颌鲴,在基本上不增加投入、不改变小龙虾原养殖计划、亩产最和品质的情况下,亩产细鳞斜颌鲴103 kg,每亩新增利润1515元.试验结果表明,细鳞斜颌鲴所特有的食性决定了它对其它养殖品种的生长不仅没有影响,而且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管远亮  陈宇 《科学养鱼》2005,(10):18-18
细鳞斜颌鲴是安徽地方名优水产品种之一。它主要摄食水底腐殖质、有机碎屑、附着藻类等,不与吃食性鱼类争食。病害较少,容易捕捞,肉味鲜美,是池塘混养的优质品种。为了探讨精养塘套养细鳞斜颌鲴技术,我们于2003年在本所试验基地,进行了主养异育银鲫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4.
蟹池套养细鳞斜颌鲴青苔少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清除河蟹养殖池中大量繁殖的青苔,最近两年,进行了蟹池套养细鳞斜颌鲴的试验.结果表明,蟹池套养细鳞斜颌鲴后,青苔基本上被清除干净,水质较好,符合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的要求,养出的河蟹品质好、规格大且回捕率高,因而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5.
细鳞斜颌鲴与奥尼罗非鱼池塘混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细鳞斜颌鲴与奥尼罗非鱼的池塘混养技术,并分析了其混养经济效益.6.7亩试验池塘全年总成本支出6.19万元,收入8.0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3,平均盈利2764.8元/亩.从经济效益上看,细鳞斜颌鲴与奥尼罗非鱼池塘混养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细鳞斜颌鲴在兴化受到养殖户欢迎,与河蟹混养,蟹排泄物为细鳞斜颌鲴提供食物,细鳞斜颌鲴为蟹"清洁家园",亩平均增效300元以上。1.塘口条件面积50亩左右,池深1.5~2米,透明度35~40厘米,pH7.5~8.5。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分开。池底略硬,淤泥层不超过15厘米。防逃设施采用塑料薄膜围栏,将塑料薄膜底端埋入土里,地面以上高度为0.5米,每隔一定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1980,(4):49-49
湘潭县白托公社渔场,1977年购回细鳞斜颌鲴鱼苗6万尾,直接投放40亩成鱼塘饲养,当年长到尾重1两左右,第二年尾重可达7—8两,成活率30%左右,78—79年共起水细鳞斜颌鲴5000斤,平均亩产60多斤,两年该场出售细鳞斜颌鲴鱼种收入3000余元。  相似文献   

8.
孙德祥 《中国水产》2016,(12):90-92
正2015年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某渔业科技示范户开展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以期找到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最优密度,最终实现"以鱼净水,以蟹保水"目的。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河蟹养殖计划的基础上,河蟹套养细鳞斜颌鲴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能有效改善池塘的生态环境,而且养殖户的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提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兴化被称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为了更加完善河蟹的生态养殖,更好地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兴化地区开展了以河蟹为主养的多品种池塘混养试验。为此,笔者进行了河蟹、鳜鱼和细鳞斜颌鲴混养模式与河蟹、克氏原螯虾混养模式对比,发现河蟹、鳜鱼和细鳞斜颌鲴三者的混养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明显,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虾是我国淡水水域中的主要经济虾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消费市场旺盛,青虾适应性强,食性杂[1],繁殖力强,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河蟹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青睐,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养殖逐渐兴起并得以迅速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虾蟹池塘增效技术,笔者在安徽省无为养殖基地进行虾蟹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试验,以期为虾蟹养殖业增效途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日益提倡生态健康养殖理念之背景下,开展人一水和谐开发利用下的水库虾-蟹-鱼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意义深远.在水库12 hm2试验围区,共投放1.5~2.0 cm规格的虾苗850万尾,套养扣蟹5.12万只、鲢鳙鱼种0.29万kg.当年捕捞测产显示:各围区总产青虾4 836 kg、河蟹4 512 kg、商品鱼8 982 kg,产值48.15万元,平均纯收益26 02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9.尾均抽样规格为青虾2.67~2.93 g、河蟹:公133~165 g、母112~135 g;鲢、鳙鱼957~1 325 g.3种放养模式对比表明,水库生态养殖虾、蟹、鱼的放养密度不宜过高,以放养青虾60万~75万尾/hm2、河蟹2 250~3 000只/hm2、鲢鳙鱼种750~1 500尾/hm2为宜,并通过水草移植、投放螺蛳及合理施肥等生态调控措施,使虾蟹当年可达上市规格,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水库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实现人-水之间的和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细鳞斜颌鲴,鲤科,鲴亚科,斜颌鲴属,江苏苏南地区俗称鲴鱼或黄条.细鳞斜颌鲴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在自然水域中,体长达4 cm后转食水体中的各种藻类、植物碎屑及腐殖质等天然饵料,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食各类配合饵料.2007-2011年我站及句容水库管理所在开展"细鳞斜颌鲴种苗繁育及养殖示范基地推广"、"细鳞斜颌鲴健康饲养及标准研究"等科研项目期间,对草鱼主养池塘套养殖细鳞斜颌鲴相关技术做了大量研究及技术推广,目前在句容市已推广草鱼主养池塘套样细鳞斜颌鲴水面面积达21 630×667 m2.取得了理想套养产量和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为持续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笔者在姜堰区蟹池套养青虾示范基地进行了河蟹、青虾生态混养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示范模式特点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发挥水体立体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该场在成蟹池中套养了青虾、鳜鱼、鲢鳙等,提高了蟹塘综合养殖效益。亩放规格为100~140只/千克的扣蟹1 300~1 600只、6~8厘米/尾的鳜鱼苗5~10尾、2 000尾/千克的青虾苗0.5~0.75千克、6尾/千克的鲢鳙各10尾,或投放鲢鳙夏花。从3月下旬-10月底,每天投喂适量螺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水草稀少的大荒滩湖进行青虾生态增养殖试验表明:采用设置围网、人工移植优质水草、强化培育幼虾、调节钙质、人工增设"W"型青虾栖息物以及套养细鳞斜颌鲴,适时合理捕捞等技术措施,可提高大荒滩湖泊青虾产量,2008年总产量7216.6 kg,2009年总产量10634.7 kg,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道观河水库细鳞斜颌鲴自然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5年,道观河水库投放10cm左右细鳞斜颌鲴鱼种43845尾,4年后,明显形成了新的种群,效益十分显著。1980—1989年鲴总产量12.6万kg,占水库成鱼总产的10.28%,年均获利24230.4元,占水库成鱼总利润37.75%。本文报告了道观河水库基本条件、渔业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细鳞斜颌鲴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细鳞斜颌鲴,镇江地区俗称鲴鱼、黄条,成鱼生长阶段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喜高溶氧。天然水体中的细鳞斜颌鲴喜食高等植物碎屑、藻类及腐殖质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功能,是主养河蟹、青虾及水库、塘坝等水体中套养的优良水产品种,该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售价较高。以前镇江地区水产养殖户购买该品种的苗种主要从江西、安徽等省购进,因运输时间长,既影响成活率,又浪费人力、物力及财力。为改变现状,我所水产良种繁育场从2000年起对该品种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年繁殖鱼苗800万~1000万尾。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在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在湖北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指导下,在地、市水产部门的帮助下,我场广大职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于一九七五年五月进行了第一次细鳞斜颌鲴的人工繁殖。当时仅有亲鱼二组,采用人工催情产卵授精的办法,获卵2万左右,孵出鱼苗1万2千尾。将其和鳙鱼同池发花,作为细鳞斜颌鲴鱼种。一九七六年对细鳞斜颌鲴与同龄的银鲴鱼种进行同池混养,按照一般鱼塘的正常培育管理办法,经过十个月的饲养,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出水,现将混养  相似文献   

18.
湖泊围网蟹鳜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兵 《水利渔业》2006,26(1):43-43,63
围网蟹鳜混养面积40 hm2,投放规格200只/kg的人繁长江蟹,放养密度1 500只/hm2,总计6万只;投放5~8cm翘嘴鳜鱼种,放养密度50尾/hm2,总计2 000尾;投放螺蛳2.5万kg,平均放养625 kg/hm2。共捕成蟹3 723 kg、鳜鱼809 kg、青虾1 000 kg、其它经济鱼类1 850 kg,总计重量7 382 kg;渔业总收入223 250元;生产总成本141 300元,总利润81 950元,单位面积利润2 049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58。  相似文献   

19.
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microlepis)在黑龙江省俗称板黄,在南方被称为沙姑子、黄尾刁、黄板鱼等,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科、鲴亚科、鲴属,我国南北主要自然水域均有分布,是我国重要的中小型经济鱼类,也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近些年来,细鳞斜颌鲴的人工养殖日益受到重视,被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列为水产主导品种。2010~2012年,肇源县八家河渔场、肇源镇兴安村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茂兴湖水产养殖场开展了细鳞斜颌鲴养殖试验,共计从湖北省武汉市引进细鳞斜颌鲴夏花鱼种20万尾,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优良的养殖对象--细鳞斜颌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鳞斜颌鲴是我国江湖平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经济鱼类,主要以植物碎悄,腐泥和着生藻类等为食,在水域中起着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的作用,混养时可使其他鱼、虾、蟹产品的商品质量得到提高,在一般自然水体中,其食料资源相当丰富,据测算,“家鱼”池塘中混养细鳞斜颌鲴,单位面积产量约可增加10%左右;细鳞斜颌鲴在湖泊、水库中放养后能自然繁殖,形成稳定的种群,产量占整个天然鱼产量的3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