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随着世界上仙客来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和改良,我国仙客来栽培技术水平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其生产周期的缩短和成品花品质的巨大提高。现在仙客来的栽培周期已经由以前的2-3年缩短到了8-12个月,近年成品花的品质也已接近国外的水平。现在仙客来一般都用种子进行繁育,可以说一年中任何季节随时都可以播种。但是播种时间的安排主要由种植者根据其成品花的上市时间、自己的生产设施条件以及所种品种的栽培周期长短而决定。 12 月 -3 月播种时间安排  现在仙客来的播种时间一般都集中在上一年的12月份至下一年的3月份之间。…  相似文献   

2.
过去10年人们认为矿物质缺乏是主要的营养和健康问题。虽然现在的研究证明大多数育种目标都可以较为容易实现,但是在全部田间作物中只有很少的研究采用常规育种来改良矿物质数值。虽然玉米缺乏几种矿物质,但人类和家畜至少可以从玉米籽粒中获取一部分营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现阶段生产水平和生态环境,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在杂种优势模式上选择了改良Lancaster×改良Reid的杂优模式。针对改良Reid系熟期比较晚、抗病性下降等特点,在改良其配合力的基础上,重点对熟期和抗病性进行改良。在育种目标上,以选育高产、多抗,适应性广、活秆成熟、易于制种的中早熟杂交种作为育种的主攻目标。1亲本来源和试验概况吉东49号以自选系XF为母本,自选系D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母本XF以Mo17×美国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的,D22是以478/7922/6314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该品种200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在东辽、东丰产量显著超过先玉335。2007年进行多点鉴定并参加国家东  相似文献   

4.
对杂交玉米良种毕单18父本82的雄花散粉习性进行轮回改良,通过4年8代的轮回选择,育成了41182—5的82改良系,且在制种生产上成功应用。回交育种法对改良自交系的个别缺点或转移某个目标性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和系列研究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株铃数、 铃重、 衣分)上的遗传改良成效。 对不同历史时期10个代表性品种2年5点的试验资料和30多年的区域试验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农作物与家畜的驯化与选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与进步,而水稻的驯化和选育改良是农业文明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水稻遗传育种改良的巨大成功为解决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二十世纪60年代利用半矮化性状(即现在熟知的半矮秆基因)成功解决了水稻和小麦生产中抗倒伏等问题,促进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史称"第一次绿色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的系列报道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上遗传改良的成效. 对不同历史时期11个代表性品种两年7点的试验资料和30多年区域试验历史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改良系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和创新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关键。根据黄淮海地区杂种优势模式,选育和改良唐四平头类自交系,对黄淮海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至关重要。通过研究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改良系的选育过程,进而探讨了新01A3及其改良系作为亲本组配出的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游应天 《种子》1995,(4):35-36
林木引种是对外来树种选择和选育的过程,为了提高引种效益,在引种过程中,必须把树种选择与遗传改良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关系列引种的成败,影响着优良树种潜力的发挥。我国成功地引进了一批国外优良树种,推广应用于林业生产上,作用十分显著。但是,过去林木引种的着眼点注重于外来树种的选择上。近年来,随着国内树木改良工作的进展,引种树种的遗传改良开始得到重视并应用到种苗生产上。 我国外来树种的遗传基础 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木良种选育的现实基础和长远发展。广泛的遗传基础是外来树种在引种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进一步改良的物质条件。外来树种在其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改良物料(脱硫石膏、草碳、腐殖酸)单一施用与不同配比在盐碱土壤上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改良效果,于2014—2015 年在山东乐陵地区进行了8 处理3 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小麦相比未改良处理,脱硫石膏、有机物料单一施用及不同配比均没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玉米季时,脱硫石膏与腐殖酸单一施用与其1:2 组合与未改良处理在玉米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 组合实现玉米增产40%。改良物料1:1 组合措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氮与钾浓度,同时降低土壤pH 0.5 个单位。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交换性钠的含量显著降低,维持了土壤溶液中钾钠比的平衡。因此,盐碱土短期的改良过程中,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 组合施用,对于改良土壤盐碱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改良物料(脱硫石膏、草碳、腐殖酸)单一施用与不同配比在盐碱土壤上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改良效果,于2014—2015年在山东乐陵地区进行了8处理3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小麦相比未改良处理,脱硫石膏、有机物料单一施用及不同配比均没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玉米季时,脱硫石膏与腐殖酸单一施用与其1:2组合与未改良处理在玉米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组合实现玉米增产40%。改良物料1:1组合措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氮与钾浓度,同时降低土壤pH 0.5个单位。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交换性钠的含量显著降低,维持了土壤溶液中钾钠比的平衡。因此,盐碱土短期的改良过程中,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组合施用,对于改良土壤盐碱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盐碱土及耕作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概述了东北地区盐碱土形成的宏观机制和过程,并分析了盐碱土的危害及各种耕作的必要性。根据盐碱土的形成过程分析得出,在微观治理上,耕作是改良东北地区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基础,也是化学改良和植物改良的基础,为盐碱土耕作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试论2020年我国玉米种质改良的战略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论2020年我国玉米种质改良的战略目标吴景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100081)于香云(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1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120年的长足进步我国1958年以后开始在小面积上应用双交种。1971年以来,重点转向以单交种为主……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新疆兵团计划在4个团场开展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试点工作,共计将投入2 400万元人民币,实施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示范0.13万公顷。按照向南疆垦区倾斜的总要求,新疆兵团初步确定了一师八团、十团、十二团和八师一四二团作为2015年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示范团场。计划每个示范团场实施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示范0.5万亩,并以脱硫石膏改良工程为重点,辅以水利工程措施,每个示范项目总投资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期。据专家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规模较5年前增长超过1倍,未来十年还将以10%的年增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年总产量将比现在翻一番。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市场需求引导下,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及微生物肥料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具有修复土壤微生态等特殊功能的生防营养肥可以改良土壤、调酸调碱、抗重茬、显著提高作  相似文献   

16.
“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棉下渔”、“上粮下渔”盐碱地开发模式始于20 年前。近几年来随着养虾效益的提高,在山东博兴地区发展较快。探讨“上棉下渔”模式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可以为下一步大力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在博兴县选择3 个取样点,分别为未经开发的盐碱土,通过“上棉下渔”模式改良2 年和20 年后的台田土。为减少取样点土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的这3 个取样点都相距在10 km以内;每个取样点在5 个土层取样,分别为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对3 个取样点不同土层的土壤总盐度、碱度、pH 值、有机质及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2 年后,脱盐率达到59.7%,开发20 年之后,脱盐率达到90.3%;开发2 年后,土壤碱度变化不大,20 年后,土壤碱度由最初的2.004×10-3 mol/L 下降到0.6311×10-3 mol/L,说明土壤碱度改良难度较大;随着开发年数的增加,各土层pH值都较未开发时有所下降,逐渐接近中性;开发20 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58%;在0~20 cm土层,开发2 年之后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是未开发的12.73 倍。总体上来看,“上棉下渔”对沿黄盐碱地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上棉下渔”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安单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单3号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生产上迅速扩大。2004年申报国家品种权保护,2008年获国家品种权。其在亲本选配上避开了改良Reid、兰卡斯特、塘四平头、旅大红骨等4大类群自交系,有地理远缘杂种优势,在特征特性、品质、抗性及产量性状方面综合了双亲的优势和遗传,特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诱变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突变体植株,由于化学诱变具有随机性,诱变后可获得丰富的种质遗传材料,解决了育种材料缺乏的问题。突变体的利用可加快改良原有种质资源和培育新种质资源,现已成为作物改良的有效手段之一。种质资源改良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阐述了化学诱变的发展现状、特点和主要类型,以及常用化学诱变剂EMS、Na N3与PYM的诱变机理,并且探讨了近几年化学诱变在种质资源改良上的应用成果与前景,以期为化学诱变育种在作物种质资源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碱化土壤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碱化土壤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化程度越高,改良效果和经济效益越明显,并且对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未见异常,从而为副产物在农业上可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黎志康 《分子植物育种》2005,3(5):603-608,618
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实现突破性育种的关键。现有常规育种技术对种质资源的低利用率及其在性状改良上的局限性是近几十年来水稻改良出现徘徊局面的根本原因。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大规模回交育种构建我国优良水稻导入系群的方法和以此为基础材料建立我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的策略,简要地阐述了应用分子标记和导入系进行水稻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QTL的大规模发掘和复杂性状QTL聚合改良的分子育种技术路线,并简要地展望了这一分子育种策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