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八种药剂对节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节瓜品种"粤农"为试材,以节瓜炭疽病菌为防治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及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8种药剂对节瓜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以期为海南节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代表菌株J-56与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train JX-1(HQ645079.1),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olate C16(KC010547.1)的ITS序列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达99%,属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室内毒力测定中,50%咪鲜胺锰盐WP和250g·L-1嘧菌酯SC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000 9、0.012 7μg·mL-1,其次为43%戊唑醇SC、40%多·福·溴菌腈WP、80%代森锰锌WP、70%甲基托布津WP和10%苯醚甲环唑WG,20%嘧霉胺WP的毒力最低,EC50为60.511 9μg·mL-1。大田试验中,43%戊唑醇SC和50%咪鲜胺锰盐WP 2个处理防效较高,为80.64%和78.16%,但与10%苯醚甲环唑WG、40%多·福·溴菌腈WP和250g·L-1嘧菌酯SC 5个处理间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20%嘧霉胺WP处理的防效最低。结合室内毒力和大田试验,生产上可使用43%戊唑醇SC、50%咪鲜胺盐锰WP、10%苯醚甲环唑WG、40%多·福·溴菌腈WP和250g·L-1嘧菌酯SC 5种药剂防治节瓜炭疽病。  相似文献   

2.
以咪鲜胺、咯菌腈、戊唑醇、异菌脲和腐霉利等为试验药剂,开展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试验,并对抑制效果好的药剂进行复配试验,筛选出对番茄枯萎病菌抑制效果好的浓度及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咯菌腈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0.1μg·mL-1咪鲜胺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为73.8%,EC50为0.02μg·mL-1;0.1μg·mL-1咯菌腈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为48.7%,EC50为0.17μg·mL-1。0.1μg·mL-1咪鲜胺和0.1μg·mL-1咯菌腈以体积比为2∶8进行复配时,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为91.1%。研究结果对化学药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为防治番茄枯萎病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14种加工番茄为试材,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研究了5种药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及番茄抗病性。结果表明:30%烯酰·咪鲜胺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为73.88%;6%春雷霉素、56.7%氢氧化铜、30%烯酰·咪鲜胺和47%春雷王铜毒力相对较强,EC50分别为8.7、9.6、10.4、10.9mg·mL~(-1)。田间药剂防效试验表明,56.7%氢氧化铜、47%春雷王铜和30%烯酰·咪鲜胺对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效均在60.00%以上,其中30%烯酰·咪鲜胺防效较高为69.66%。供试的14种加工番茄品种中,有1个抗病品种、9个耐病品种、4个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宁河区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天津市宁河区采集的辣椒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通过形态学与对病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天津市宁河区辣椒主产区的辣椒炭疽病病原为尖孢炭疽菌和平头炭疽菌,二者的分离比率为0.711∶0.289。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对尖孢炭疽菌菌丝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分别为0.022 8、0.123 2、0.361 2、0.716 8μg·mL~(-1);咪鲜胺、咯菌腈和多菌灵对平头炭疽菌菌丝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分别为0.066 7、0.193 7、0.240 0μg·mL~(-1)。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可以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6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3次药后试验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效果最好,防效在73%以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防效次之,防效在67%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防效为50%左右。药剂处理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对照,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1.8%、12.0%、9.8%;两种药剂比对照分别增产30.96%、28.26%,增产效果显著。因此,推荐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为目前防治西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柑橘黑点型树脂病危害柑橘,造成果面、叶面黑点,严重影响了柑橘的商品性,导致果农丰产不丰收。为筛选出较好的药剂,测定了80%代森锰锌WP、25%吡唑醚菌酯EC、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P、25%咪鲜胺EC、250 g/L嘧菌酯SC、10%苯醚甲环唑WDG、30%苯醚甲环唑SC、50%克菌丹WP、70%甲基托布津WP、80%代森锰锌WP、丙硫唑SC共10种农药对柑橘黑点型树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防效达90.96%;10%苯醚甲环唑、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防效分别为82.45%和81.15%;克菌丹、代森锰锌、咪鲜胺及30%苯醚甲环唑的药剂防效分别为78.31%、76.09%、73.82%、71.01%;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和丙硫唑的药剂防效分别为67.54%、67.06%、59.97%。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灰霉病菌田间发病叶片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1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影响,选择其中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25%咪酰胺EC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0397μg/mL;40%嘧霉胺SC、40%百菌清SC和80%代森锰锌WP对番茄灰霉病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田间试验结果中25%咪酰胺EC、28%烯肟·多菌灵WP、50%啶酰菌胺WG和50%异菌脲SC对番茄灰霉病表现较高的防效,防效分别为85.57%、82.68%、80.92%和73.34%。该试验筛选出了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  周增强  侯珲 《北方园艺》2016,(12):112-114
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2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50g·L~(-1)己唑醇SC的毒力最强,EC_(50)值为0.051 9mg·L~(-1);500g·L~(-1)异菌脲SC、430g·L~(-1)戊唑醇SC和400g·L~(-1)氟硅唑EC对草莓灰霉病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中,50g·L~(-1)己唑醇SC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1.57%~85.42%;500g·L~(-1)异菌脲SC、430g·L~(-1)戊唑醇SC和400g·L~(-1)氟硅唑EC对草莓灰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在74%以上;10%多抗霉素WP和3%中生菌素WP对草莓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能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9.
3种农药防治甜瓜蔓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75%肟菌·戊唑醇WG、25%嘧菌酯SC和25%咪鲜胺EC开展甜瓜蔓枯病防效试验。试验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 3000倍液、25%嘧菌酯SC 800倍液和25%咪鲜胺EC 1500倍液在试验药量下对甜瓜安全,且防治蔓枯病效果较好,第2次药后防效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96.8%咪鲜胺(10 mg·L-1)和99.2%咯菌腈(10 mg·L-1)复配剂(2 V:8 V)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药剂残留情况.结果表明:施用复配剂50 d后,番茄植株茎部病斑长度为0.2 cm,显著小于咯菌腈单剂处理和清水对照;株高为32.1 cm,与未接种枯萎病菌的健康植株间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百合鳞茎青霉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感病的切花百合品种"西伯利亚"鳞茎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方法,研究了30%醚菌酯水剂(0.67g/L)、8.5%高锰酸钾水剂(1.33g/L)、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25%咪鲜胺粉剂(1.00g/L)、25%嘧菌酯水剂(0.67g/L)、99.9%高锰酸钾(0.33g/L)、25%甲霜·霜霉威粉剂(1.67g/L)等7种药剂对百合鳞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浸泡鳞茎20min,百合鳞茎的感病率、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有效率达61.40%,健康根系数量最多,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25%咪鲜胺粉剂1.00g/L溶液处理在感病率、相对防治效果等2项指标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防治效果仅次于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处理。其余5种药剂处理虽然个别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但综合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选用50%咪鲜胺锰盐粉剂(0.67g/L)溶液在百合冷藏前进行浸泡处理,对百合鳞茎青霉病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猕猴桃果腐病的病原菌。为了给猕猴桃果腐病田间药效试验提供备用药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11%的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对葡萄座腔菌具有强毒力,EC50分别为0.022 5、0.049 0、0.079 8和0.149 4μg/mL;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对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强的毒力,EC50分别为0.527 5、0.579 6、2.430 4和3.306 3μg/mL;2%宁南霉素水剂的毒力最弱,EC50值高达81.464 3μg/mL。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氟啶胺和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研制新的防治草莓灰霉病药剂配方并明确其田间防效。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氟啶胺、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进行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该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氟啶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5、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其增效系数分别为1.82和2.07;氟啶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1、1∶3、2∶3、2∶1、3∶1、4∶1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相加作用,但以质量比5∶1复配时,则表现拮抗作用;氟啶胺和咯菌腈以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可达91.00%,比使用单一化学药剂效果好,而且比对照药剂高。综上,氟啶胺和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均无药害,且对草莓生长无影响;氟啶胺与咯菌腈以3∶2进行复配,可以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锰盐、福·福锌、苯醚·溴菌腈、二氢蒽醌、苯醚甲环唑和多福·溴菌腈等6种新型化学药剂对菜豆炭疽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种化学药剂对菜豆炭疽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1 000 mg·L~(-1)时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77.68%和72.96%,EC_(50)分别为212.41 mg·L~(-1)和296.83 mg·L~(-1)。因此,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可作为田间防治菜豆炭疽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明确了8种化学杀菌剂和荧光假单胞菌YG-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并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8种杀菌剂与YG-1菌株的生物相容性,筛选生防菌株与杀菌剂复配的最佳配比,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荧光假单胞菌株YG-1与杀菌剂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较强,EC_(50)值分别为0.081、0.075 mg · L~(-1),其中啶酰菌胺与荧光假单胞菌YG-1菌株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1.97 × 10~(8 )CFU · mL~(-1)荧光假单胞菌YG-1菌悬液与0.081 mg · L~(-1)啶酰菌胺复配最佳配比为体积比5∶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性比率为1.411?2,表现为增效作用,且盆栽防治试验防效达到71.31%,极显著高于单剂防效。可见荧光假单胞菌YG-1与啶酰菌胺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同时啶酰菌胺的施用量降低了50%,有效减少了杀菌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在西瓜植株生长前期用3种浓度的62.5 g/L精甲·咯菌腈SC加益施帮氨基酸水溶肥灌根,并结合32.5%苯甲·嘧菌酯SC加20%噻唑锌SC叶面喷雾对西瓜生长的影响及主要病害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用62.5 g/L精甲·咯菌腈SC 1 000倍液加益施帮氨基酸水溶肥750倍液(每株用量750 mL)灌根,且每隔10 d用32.5%苯甲·嘧菌酯SC 1 500倍液加20%噻唑锌SC 500倍液叶面喷雾,对西瓜叶枯病、根腐病的防效优异,并能促进西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感染炭疽病的核桃病果为试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出炭疽病病原菌,研究了10%世高、15%三唑酮、12.5%腈菌唑、45%咪鲜胺4种杀菌剂在不同药剂浓度下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复配使用的抑菌效果,以期筛选出防治核桃炭疽病较好的药剂。结果表明:单独药剂10%世高50 mg·L^-1、15%三唑酮150 mg·L^-1、12.5%腈菌唑300 mg·L^-1的抑菌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45%咪鲜胺防治效果均较好,抑菌效果明显;15%三唑酮、10%世高、12.5%腈菌唑之间进行复配时发现抑菌率比单独使用有所降低;45%咪鲜胺112.5 mg·L^-1分别和15%三唑酮150 mg·L^-1、10%世高50 mg·L^-1、12.5%腈菌唑300 mg·L^-1复配使用,对核桃炭疽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具有较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45%咪鲜112.5 mg·L^-1与15%三唑酮150 mg·L^-1复配防治效果达100%。防治效果优异,可以推荐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规范平菇生产用药,筛选出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特选取7种平菇发酵料生产拌料杀菌剂进行试验,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用药剂量1 g·kg~(-1))、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用药剂量1 g·kg~(-1))、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用药剂量1 g·kg~(-1))拌料,显著提高平菇产量,且无农药残留,可列为平菇发酵料生产安全药剂。  相似文献   

19.
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WP)、50%烯酰吗啉(安克)WP、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SC)、64%恶霜·锰锌(杀毒矾)WP、68%精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WG)、70%丙森锌(安泰生)WP、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SC、18.7%烯酰·吡唑酯(凯特)WG、25%双炔酰菌胺(瑞凡)SC和50%多菌灵WP等10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50%多菌灵WP之外,其他9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效均达90%以上,增产10.90%~20.30%,净收入增加500~1000元·(667m2)-1。根据药剂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提出广东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参考药剂,首先是72%霜脲·锰锌WP和50%烯酰吗啉WP,其次是68%精甲霜灵·锰锌WG、18.7%烯酰·吡唑酯WG、25%嘧菌酯SC、70%丙森锌WP和64%恶霜·锰锌WP。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危害,筛选出马铃薯黑痣病有效防治药剂,试验选择适乐时、阿马士、唑醚·氟酰胺的不同施用方法防治马铃薯黑痣病。通过分析几种药剂的防效结果表明,施用阿马士(150ml/亩沟施)防效最好,平均防效达到77.3%,对应其平均亩产量最高为1921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