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以加工型番茄品种“屯河9号”为试材,采用固体基质盆栽的方式,在500、300μmol·m-2·s-1和1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研究不同基质含水量(基质最大持水量的80%、70%和60%)对加工型番茄幼苗生长形态、光合参数等碳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500μmol·m-2·s-1时,GG处理的加工型番茄幼苗的生长势最好,株高、叶面积、全株干质量均显著高于GZ和GD处理,GD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全株干质量、茎粗最低,根冠比最高,随着基质含水量降低,加工型番茄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显著降低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显著升高趋势,各处理间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均存在显著差异,且GG>GZ>GD,GG处理的总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GZ和GD处理。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加工型番茄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减弱,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物降低。当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1和100μmol·m-2·s-1时,相同光照强度下基质含水量分别控制在基质最大持水量的70%和60%,有助于加工型番茄幼苗的生长和碳代谢活动的进行。综上可知,光照强度为500μmol·m-2·s-1,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80%时,最适合加工型番茄幼苗的生长,当光照强度降低时,适当控制基质含水量可以增强植物的耐弱光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香瓜茄为材料,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于果实发育期叶面喷施沼液肥,研究沼液肥施用浓度及其与土壤追肥配合对香瓜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100倍沼液肥处理的叶片总氮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为35.7 g·kg-1和1.129 mg·g-1,显著高于稀释400倍沼液肥的处理和对照,沼液肥配合土壤追肥时叶片总氮和叶绿素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只喷施沼液肥的。香瓜茄果实膨大期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叶面喷施沼液肥后叶片平均Pn(10.2μmol·m-2·s-1)显著高于对照(7.88μmol·m-2·s-1),沼液肥配合土壤追肥的Pn(10.30μmol·m-2·s-1)显著高于单喷沼液肥处理(8.94μmol·m-2·s-1)。叶面喷施中,高浓度沼液肥能显著提高香瓜茄果实产量和品质,两个土壤施肥处理平均单果质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6.8%和22.2%,小区产量提高18.9%和30.4%,果肉硬度提高13.9%和23.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6.9%和15.3%,喷施沼液肥结合土壤追肥处理的效果优于单喷沼液肥。香瓜茄果实生育期配合土壤追肥的沼液适宜喷施浓度为浓缩沼液稀释100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间歇供光模式下,LED红蓝灯光照度与光周期对水培臭菜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设置了4种光照度(幼苗期/生长期):100μmol·m-2·s-1/300μmol·m-2·s-1、150μmol·m-2·s-1/300μmol·m-2·s-1、200μmol·m-2·s-1/250μmol·m-2·s-1、250μmol·m-2·s-1/250μmol·m-2·s-1和3种光周期梯度5 h/7 h、6 h/6 h、7 h/5 h,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对臭菜进行水培,共12组处理。结果表明,水培臭菜在光周期7 h/5 h,光照度(幼苗期/生长期)为250μmol·m-2·s-1/250μmo...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培方法,以常规营养液(7.5 mmol·L-1 NO3-)、叶面喷施清水作为对照, 在75 mmol·L-1 NO3-胁迫下,通过叶面喷施0 mmol·L-1(T1)、1 mmol·L-1(T2)、5 mmol·L-1(T3)的蔗糖,研究外源蔗糖对NO3-胁迫下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 处理叶用莴苣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同时显著降低了VC 含量。外源蔗糖处理可以缓解NO3- 胁迫对叶用莴苣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VC 含量,同时可略降低硝酸盐含量,其中T2 处理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T2 处理和T3 处理均可降低叶用莴苣可溶性蛋白含量,T3 处理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光质对西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Citrullus lanatus L.)品种青峰为试验材料,在人工光植物工厂育苗条件下,研究光质对西瓜幼苗的生长 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探索提高育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的高效人工光质环境。结果表明:与传统育苗光源荧光灯(CK)相 比,光质5R/4B/1Y(红光150 μmol·m-2·s-1,蓝光120μmol·m-2·s-1,黄光30μmol·m-2·s-1)处理下的西瓜幼苗矮壮、茎粗增 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较佳的育苗优势,可推荐作为西瓜人工光育苗较优的光质 配方。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以椰糠为基础并适合茭白幼苗的栽培基质,以茭白浙茭2号为试材,以普通土壤、粗粒椰糠、细粒椰糠、珍珠岩为基质原料,按照不同体积配比设置5种栽培基质:普通土壤(CK)、粗粒椰糠(T1)、V粗粒椰糠:V珍珠岩=3:1(T2)、细粒椰糠(T3)、V细粒椰糠:V珍珠岩=3:1(T4),探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茭白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茭白幼苗株高可达130.28 cm、叶长可达99.89 cm;总叶绿素质量分数为5.28 mg·g-1,较CK处理提高7.32%;净光合速率为17.75μmol·m-2·s-1,较CK高出35.91%;光化学淬灭系数较CK高17.6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较CK低63.33%;T2处理茭白幼苗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可达107.97 g,较CK高205.52%;地下部鲜质量可达102.82 g,较CK高263.45%。综上所述,选用V粗粒椰糠:V珍珠岩=3:1基质处理的茭白幼苗植物学性状和叶片光合参数整体表现最优,可作为适合茭白幼苗的推荐基质。  相似文献   

7.
以东森寒葱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大葱苗期喷施调环酸钙(200、400、600、800 mg·L-1)处理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和根系活力等指标,探究不同浓度调环酸钙对大葱种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环酸钙能有效增加大葱幼苗的假茎粗、假茎长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根系生长,且其适宜浓度为600 mg·L-1。处理后21 d,与清水对照相比,600 mg·L-1调环酸钙处理的假茎粗、假茎长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22.0%、66.9%和65.7%;根系、假茎、叶片和全株干质量分别增加38.5%、48.4%、34.6%和37.9%。与200 mg·L-1矮壮素处理相比,600 mg·L-1调环酸钙处理的根冠比、壮苗指数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上升23.0%、37.0%和19.4%。综上,叶面喷施600 mg·L-1的调环酸钙能有效提高大葱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灵芝为试验材料,采用干质量法测定生物量,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产量,研究了单色LED光照处理对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合成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μmol·m-2·s-1 LED光照12h条件下,不同LED光照处理均能促进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其中白光LED最有利于细胞生长,蓝光LED最有利于胞外多糖合成。综合考虑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以100μmol·m-2·s-1蓝光LED光照10h效果最佳,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5.16g·L-1和3.102g·L-1,比黑暗处理提高了45.91%和109.74%。光照对灵芝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具有调控作用,为灵芝液体发酵合成胞外多糖的高效定向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月季‘传奇’(Rosa hybrida‘Legends’)切花为试验材料,在分析枝条皮层光合特性及其对离体枝段皮层吸水贡献的基础上,在瓶插期对浸在水中的枝条进行黑暗和光照(200μmol·m-2·s-1)处理,研究枝条光照处理对切花瓶插寿命的延长效应。结果表明,枝条皮层总叶绿素含量为叶片的24.30%,皮层组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显著高于木质部和髓心。在200μmol·m-2·s-1的光合有效辐射下,枝条皮层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0.15μmol·m-2·s-1)。对于浸在水中的离体枝段,200μmol·m-2·s-1光照处理使枝段皮层吸水量显著提高了50%。与黑暗处理相比,在瓶插期对浸在水中的枝条照光,可显著增加枝条皮层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切花的水分平衡值,减缓花枝水势降低,抑制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进而维持了花朵开放所需的水分和糖分,显著增大了切花花径,减缓了鲜质量下降,将瓶插寿命延长了4 d。  相似文献   

10.
以三年生盆栽‘奥斯特’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Oosterwijk’)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喷施次数下多效唑(PP333)、烯效唑(S3307)、矮壮素(CCC)对北美冬青盆栽苗春梢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培育高品质、观赏性好的盆栽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P333、S3307、CCC均对北美冬青春梢生长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均对北美冬青春梢增粗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3 mg·L-1 S3307喷施5次对北美冬青春梢生长量的抑制效果最好,春梢生长量比CK减小85.04%;200 mg·L-1CCC喷施3次处理对春梢茎粗的促进作用最大,茎粗比CK增大15.67%;250 mg·L-1 PP333、6 mg·L-1 S3307、1 200 mg·L-1 CCC均对叶长、叶宽、叶面积的抑制作用显著。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下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北美冬青春梢粗度与生长量、叶长、叶宽、叶面积间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疆地区春季多沙尘、温室内光照不足的问题,以番茄NS3389 作为试验材料,以LED 为补光光源,研究当地时间6:00~22:00 期间内较低光强(100 μmol · m-2 · s-1)持续补光(T1),揭帘之前与盖帘之后较高光强(200 μmol ·m-2 · s-1)补光(T2),以及揭帘后室内光强低于150 μmol · m-2 · s-1 时自动补光(100 μmol · m-2 · s-1,T3)的叶背补光效果。结果表明:补光可有效提高番茄叶片光合性能和自身光保护能力。T1 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补光处理通过缓解气孔限制因素,进而提升叶片光合作用。监测不同处理下功能叶片的固碳效应,结果表明,T1 和T2 处理的叶片光合产物用于果实干物质形成的部分在各叶片中占比均较高,且远离果穗的衰减幅度较小,固碳效果稳定性好。补光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缩短开花时间、增加果实产量。经济效益分析显示,T1 和T2 处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南疆设施番茄生产的有效补光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α-萘乙酸钠(SNA)通过促进根系生长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复硝酚钠(CSN)也可以增强植物抗逆性.为探究两者复配对亚适宜温光环境下辣椒幼苗的促进作用,以陇椒3号为试材,采用SNA、CSN及两者不同浓度的复配溶液喷施幼苗,研究了辣椒幼苗在亚适宜温光〔(12±2)℃/(8±2)℃,(150±20)μmol·m-2·s...  相似文献   

13.
光强对黑豆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强,研究不同光强对黑豆芽苗菜生
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黑暗培养相比,光强为3、9、15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下胚
轴直径显著增加;光强为3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VC 含量显著增加;光强为9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 并且POD 活性显著提高。在3~15
μmol·m-2·s-1 的光强范围内,黑豆芽苗菜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
高于黑暗培养,并且各色素含量均随着光强的增大而显著增加。总体而言,3~9 μmol·m-2·s-1 的光强
培养有利于黑豆芽苗菜的生长和部分营养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东风菜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风菜为试材,利用CIRAS-2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风菜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分别为73.8、111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147;CO2补偿点、饱和点分别为111.1、987.5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316;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8.3℃。  相似文献   

15.
以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Olsson]中结球小的类型‘金娃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正常光(200μmol·m~(-2)·s~(~(-1)))和弱光(100μmol·m~(-2)·s~(-1))下营养液中不同铵硝配比(0︰100、10︰90、15︰85和25︰75;总N浓度为5 mmol·L~(-1))氮素对幼苗生长以及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处理14 d后,正常光下,铵硝配比15︰85的处理植株长势最佳,较全硝态氮处理叶面积、株幅、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3.8%、30.5%、77.9%和72.9%。弱光抑制了幼苗的生长,植株叶面积、株幅和干鲜质量均低于正常光下生长的植株。弱光下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含量明显升高,植株遭受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铵硝配比10︰90处理较全硝态氮处理相比,植株叶面积、株幅、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0.4%、14.9%、55.9%和36.5%,而且显著提高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MDA和超氧阴离子含量,有效地抑制了膜脂过氧化。正常光条件下,铵硝配比为15︰85时植株长势最佳;弱光下,铵硝配比为10︰90时植株长势最佳,可降低膜脂过氧化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而提高幼苗耐弱光性。  相似文献   

16.
 以建立月季高频再生体系为目标,以‘月月红’月季叶片为外植体,探索了生长调节剂和光照条件对其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g · L-12,4-D + 0.5mg · L-1 TDZ的胚分化培养基上暗培养12周后转入胚成熟培养基,置于红光(光强约为7.2 µmol · m-2 · s-1)条件下培养,能产生较多具肥厚子叶且有高频再生潜力的体细胞胚。暗培养条件下主要产生无子叶的芽状胚。 胚性愈伤组织在含  相似文献   

17.
以百蜜5号南瓜种子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不同配比LED红蓝光源处理对南瓜幼苗的生长、生理特性及田间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南瓜育苗寻找最适光质配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单色红光处理下,南瓜幼苗的株高、茎长、根数和地上鲜质量、叶面积和碳氮比均最大;在一定比例的红蓝复合光源处理下,南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