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殿英  石立岩 《作物学报》1993,19(2):149-155
冬前至孕穗期不同生育期追施肥水,对根系的影响不同。追施肥水可提高根系活性,早施,根系活性最大值出现得早,后期根系活性降低得也快。开花、灌浆期的根系活性均以拔节、孕穗肥水为高。根系活性对叶片衰老速度有明显的影响,与上部干重、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活力和膜透性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盆栽玉米叶片含水量,根系活力和质膜透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片及根系质膜透性上升,根系活力下降,并且,下部幼根的质膜透性比上部老根上升快,同时其活力下降也快于上部老根。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田轻简化栽培条件下棉花氮代谢随播期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华棉3109(G.hirsutum L.)于201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农场,采用裂区设计:播期为主区(S1,5月30日;S2,6月14日),密度为副区(D1,7.5株·m-2;D2,9.0株·m-2;D3,10.5株·m-2),研究了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在主茎叶位和根系的分布特点。【结果】1)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叶片和根系NR活性平均值有显著影响。推迟播期对现蕾期棉花叶片与根系平均NR活性无显著影响,增加密度可降低叶片平均NR活性,但对根系平均NR活性无显著影响;推迟播期,显著降低初花期和盛花期棉花叶片NR活性平均值,但晚播对根系NR活性平均值的影响由侧根NR决定,增加密度,叶片和根系平均NR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表明见花施肥后,晚播抑制了棉花地上部叶片氮代谢强度,而增强了地下部根系氮代谢强度;适度增加密度可显著增强棉花地上部叶片和地下部根系氮代谢强度。2)现蕾期叶片NR活性平均值初花期盛花期,根系NR活性平均值大体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3)主茎叶位NR活性在3个时期均由上而下显著降低,以第1叶至第3叶波动较大,第4叶以下叶片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叶片NR活性与叶龄有关,幼叶氮代谢强度高于成熟叶片,成熟叶片之间氮代谢强度保持相对稳定。【结论】长江流域棉区(主要指湖北植棉区)棉花播种不应晚于6月14日,种植密度以9.0株·m-2最佳。  相似文献   

4.
棉麦两熟棉苗根系生长特性与地上部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周治国  孟亚利  施培 《棉花学报》2000,12(4):222-224
根系是作物活跃的吸收器官和合成器官 ,根量、根系生理活性与地上部叶片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用 TTC还原强度、根系吸收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可表示根系的生理活性。棉花是直根系作物 ,种植制度对其根系影响较大 ,有关一熟棉根系的生理特性及栽培措施对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已有报道。在棉麦两熟栽培条件下 ,受共生期遮荫的影响 ,棉苗根系生长、根系生理活性等都发生变化。关于棉麦共生期遮荫对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前多重视地上部的研究 ,对根系生长的研究较少且很不系统。本研究针对棉麦共生期遮荫这一关键因子 ,旨在理清黄…  相似文献   

5.
邹小云  官梅  官春云 《作物杂志》2022,38(5):97-1180
为阐明甘蓝型油菜氮素高效吸收的形态和生理机制,利用6个氮素效率差异显著的甘蓝型油菜为供试材料,分析低氮条件下甘蓝型油菜抽薹期地上部和根系形态、叶片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这些指标与高效氮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氮高效基因型在表型性状(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宽、地上部干重、茎基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干重)、生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根系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根系活力)和光合方面(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氮素光合效率)均高于3个氮低效基因型。甘蓝型油菜抽薹期根平均直径、最大叶长×宽、蒸腾速率和根系硝酸还原酶共同决定了氮素吸收效率的92.10%。  相似文献   

6.
后期高温对冬小麦根系及地上部请老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郭天财  周继泽 《作物学报》1998,24(6):957-962
本文研究了后期高温处理对冬小麦根系及地上部活性氧代谢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小麦根系及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在高温处理过程中,根系和叶片SOD及POD酶活生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但叶片SOD和POD活性下降较早,其下降幅度大于根系,表明地上部受高温影响较大,小麦根系及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水平与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随叶片SO  相似文献   

7.
苗床持续饱和水分对水稻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香粳9号和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旱育苗床持续饱和水分对水稻秧苗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旱育秧苗相比,维持旱育苗床饱和水分9~12 h,可使植株硝态氮、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地上部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可溶性蛋白、根系活力等物质代谢达到最优状态;随着苗床持续饱和水分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根系中IAA和iPAs含  相似文献   

8.
君子兰叶片基部合生,形成了沟通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重要组织——假鳞茎。其上部抽生叶片,下部萌发新根。理论上讲,叶片生长与根系萌发之间存在一种动态平衡:新叶越多,假鳞茎越大,新根萌发空间越多;新根越多,植株营养越充分,新叶抽生也越快。  相似文献   

9.
高硼胁迫对观赏凤梨植株生长和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观赏凤梨为试材,研究了高硼胁迫对植株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硼相比,施硼抑制了观赏凤梨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随硼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加;施硼引起植株中下部叶片叶尖发黄焦枯坏死,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施硼引起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施硼提高了根系N、P、Fe、Mn、Zn含量,但降低了叶片这些元素含量,引起叶片和根系Cu含量的下降。表明,观赏凤梨对硼过量的反应非常敏感,栽培基质或灌溉水中含硼不利于观赏凤梨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管栽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返青期根修剪对冬小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置3个根修剪处理:返青期小切根、返青期大切根和未切根对照(CK)。结果表明,根修剪可降低叶片SPAD值,尤其大切根处理生育后期叶片持绿性较差。切根对小麦单株分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小切根可促进有效蘖的生长,使成熟期单株分蘖较高,但大切根处理分蘖及成熟期分蘖均较低。小切根通过对根系的适当调控,使0~140 cm根系冗余量减少,根冠比降低,但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促进浅层根系(0~60 cm)的生长,抑制了深层根系的生长。小切根可促进地上部生长,使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增加,因而使单株粒重增加;大切根处理由于根系过度修剪,根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均降低,因而单株粒重明显减少。适度的根修剪(小切剪)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提高,尤其是在限水条件下适度根修剪可使产量和WUE增幅更大,但大切根处理由于粒重较低,尽管耗水量减小,但WUE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玉米生理特征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龙  宋碧 《种子》2002,(4):31-34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的产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在合理密度下,玉米的产量主要由叶片光合能力所决定,特别是生殖生长期中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同时表明登海6号在吐丝期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品种(组合)且差异显著,在乳熟期登海6号中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品种(组合)且差异显著,并总结了高山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生理特征:吐丝期前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粒灌浆期中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且持续时间长,茎叶物质输出率高。  相似文献   

12.
大田条件下,以6年生冬枣/金丝小枣为试材,研究了冬枣果实发育后期不同类型枝条叶施15N-尿素7 d后15N的吸收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处理叶片中的Ndff%均高于其他器官,且果实膨大期处理叶片高于果实硬核期.不同类型枝条对叶施15N-尿素的分配运转特性不同,坐果枣吊叶片主要供给果实生长;顶部营养枝叶片吸收15N在其附近器官中的分配势较高;中部营养枝叶片的下部器官15N分配势高于其上部相同的器官,果实膨大期顶部营养枝叶片处理15N最远可运输到根系.不同施15N时期营养枝叶片对15N分配利用不同,果实硬核期吸收15N在营养器官(叶片和枣吊)中的分配势较高,而果实膨大期15N在贮藏器官(枝干)中的分配势较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提高冬小麦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器官及整株的相对光合速率和同化量,生育前期主要以提高小麦展开叶片和小麦冠层上部的光合速率和同化量为主,生育后期其冠层下部同化量的提高更为明显;那氏778诱导剂浸种提高了冬小麦各营养器官向穗部和根系输入的比例,有利于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为小麦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晚播冬小麦各叶位叶片14C同化物的运转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林  尹燕枰 《作物学报》1995,21(3):263-270
采用^14CO2标记方法研究了晚播小麦各叶位叶片同化物质的运转配变化,研究表明,晚播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14C同化物向植株各部位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分工,据此将晚播小麦主茎叶片分组,基部叶组即晚播小麦冬前及冬季出生的叶片(1-4叶),其同化物主要供给新生叶、根系、部分供给分蘖;中部叶组指返青至拔节期出生的叶片(5-8叶),其同化物主要供给叶片、茎秆和分蘖;拔节后出生的叶片为上部叶组(9-10叶)。上部  相似文献   

15.
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速度、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在整个生育期内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伤流速度都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特别是在生育后期,根系衰老缓慢,生理活性强。在灌浆结实期,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光合特性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粳稻沈农265和沈农606具有明显的根系生理优势和叶片光合优势,灌浆结实期根系生理活性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一品红喜湿润的基质,能耐一定程度的缺水。水分过多,枝条会柔软细嫩、徒长,叶片变薄,转色期延长,抗病力明显降低,严重时根系死亡;水分缺乏时,往往叶片变小,严重的发生萎蔫,下部叶片发黄甚至脱落。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粳稻常优5号为材料, 设置未施氮肥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超高产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等4种栽培模式, 观察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形态生理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超高产栽培与氮肥高效利用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2.29 t hm-2和9.62 t hm-2, 平均分别较对照增产41.4%和10.7%。上述两种栽培模式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每kg施氮量增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0.7%和76.8%, 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62.1%和32.3%。与对照相比, 超高产栽培与氮肥高效利用栽培均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长, 提高了粒叶比, 改善了库源关系, 并提高了根冠比与根系伤流量。同时也提高了灌浆期剑叶净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 生育中后期根系、叶片以及根系伤流液中的玉米素(Z)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灌浆期籽粒中蔗糖合酶(SuSase)以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这说明, 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以提高水稻灌浆期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理活性, 促进水稻高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叶片对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片是植物重要光合器官,任何叶住叶的损失都会影响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高粱1338为材料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上数第8、9、10叶;第6、7、8叶功能期最长;第8、9叶的光合势最大;上部叶片比叶重较大。由于上部叶片光照条件较好,在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上第2、3、4叶具有较大优势。对产量贡献最大的叶片是上数第2叶,其次为第3、4叶和旗叶。  相似文献   

19.
大豆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大豆幼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中豆29和中豆32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在V2期测定水培幼苗根系性状(主根长、侧根数、根重、根体积和根冠比等)及相关性状(株重、茎叶重和下胚轴重等),以方差分析方法估算遗传参数,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幼苗期根系等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8个染色体上检测到20个根系及相关性状QTL,其中9个主效QTL位于第11和第14染色体,表型贡献率在10.5%~26.1%之间。在第11和第14染色体上,部分根系性状QTL与地上部性状QTL处于同一位置,其QTL的共位性与形态性状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不同氮、磷、钾含量配比与基质相对含水率的耦合对香蕉和番木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节约型精准化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蕉’和‘紫晖’番木瓜假植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4个水平氮、磷、钾含量配比和3个水平基质相对含水率的交互组合,共12个处理(T1~T12),以传统水肥处理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的香蕉和番木瓜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SPAD值、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等生长形态指标,并对地上部生长指标进行PCA综合评价。在香蕉幼苗试验中,T6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影响最大,T1处理的茎粗最大,T1、T5和T6处理叶片数最多,均为7.60片,T5处理的叶片SPAD值最高,T7处理的根尖数最多,地上部生长指标PCA综合评价得分为T6> T5> T1> T2> T10> T3> T9> T7> T11> T12>T4> T8> CK。在番木瓜幼苗试验中,T10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影响最明显,T9处理的叶片数、地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