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畜牧业发展,草田耕作制度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发展迅速,我国南方逐步形成柱花草和一年生黑麦草为主的种植模式,我国北方呈现紫花苜蓿、黑麦草及沙打旺为主的种植模式。草田耕作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氮素供给、改善土壤物理特性、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和防止土壤侵蚀等作用。草田耕作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田耕作使用地和养地结合,实现由传统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牧草/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过渡,有利于提高光、热、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提高系统生产力,达到既提高粮食产量,又提供蛋白质饲料,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两种作物或牧草间作或混作可产生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干草是草食家畜舍饲期和冬春枯草期的主要饲料之一,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晒制和贮藏大量品质优良的干草,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天然牧草、人工种植牧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营养损失,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干草是草食家畜舍饲期和冬春枯草期的主要饲料之一,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晒制和贮藏大量品质优良的干草,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天然牧草、人工种植牧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营养损失,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现代的耕作技术体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地表、深松以及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它的作用涵盖了防治水土流失、农田扬尘、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节本增效等许多方面.世界农业当前的耕作现状表明,保护性耕作在当代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潮流,是体现世界农业向前发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茜 《北方蚕业》2015,(4):29-33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桑园存在的水土流失、肥力减退、土壤污染、缺雨少水、植被稀少等土壤环境和生态失衡问题 ,提出了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耕作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少耕、免耕、微地形改造、作物秸秆杂草覆盖、土壤污染治理、生物耕作、生态间作套种种植、生态立体养殖、节水滴灌等综合技术手段 ,可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陈继久  王仕琦 《四川蚕业》2012,40(4):11-12,32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就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秋季土壤物理性状及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该试验。结果是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秋季桑园的影响较大。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每年2~3次的耕作方式,夏季尽量少耕作或不耕作,而免耕种植方式必须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对畜牧业实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采承和相应的对策和策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制定了到2010年畜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研究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小麦→豌豆和豌豆→小麦轮作系统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6种耕作方式包括: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耕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坚实度和饱和含水量差异显著,团粒结构、有效水分、水分利用率和饱和导水率差异极显著,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和田间持水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加乘法则和加权综合法2种模型评价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物理质量,P→W(豌豆→小麦)轮作序列下表现为NTS>NTP>NT>TS>T(TP)>TP(T),W→P(小麦→豌豆)轮作序列下表现为NTS>NTP>TS>NT>TP>T,说明免耕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覆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减少土壤侵蚀,促进土壤物理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为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牧兽医司提出了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 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渊整重点是,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是我国畜牧业及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简述了我国主要的饼粕饲料资源豆粕、棉粕与菜粕生产的主要状况,提出了通过改进传统制油工艺进行油籽脱皮(壳)、脱毒工艺与设备的改造,提高饼粕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与消化利用率,并将其应用到畜禽无鱼粉、低(无)豆粕饲粮中,达到缓解我国大量进口优质蛋白饲料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定义和新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论述了新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实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甘南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也把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贯穿到了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战略思路中,并就如何落实这一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甘南畜牧业作为甘肃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可持续发展会带来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甘南州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甘南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第二部分,阐述了畜牧业在甘南经济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以可持续理论作对照,分析了甘南州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是文本对甘南州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鲁北滨海草场建立人工草地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土壤盐碱化。针对土壤盐碱化提出建立条田、冲洗脱盐、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适时适法播种等耕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旱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免耕与传统耕作两种种植方式,主要从玉米长势、投入产出等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免耕玉米长势和产量与传统耕作相接近,但净产值与传统耕作的相当,而产投比和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却远高于传统耕作,在沙区是一项很值得推广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了不同耕作处理(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免耕+秸秆覆盖)下小麦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并探讨了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耕作第三年较传统耕作可以有效地增加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较之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肥力变化反应迅速。  相似文献   

17.
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评述了栽培密度、刈割方式等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评述了栽培密度、刈割方式等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一影响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20多年来,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影响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大量的“畜产公害”,畜禽粪便、养殖污水被任意  相似文献   

20.
广西浦北县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就把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贯穿到了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战略思路中,并就如何落实这一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就广西浦北县畜牧业而言,它作为广西浦北县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解决畜牧业用地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必要性的认识,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出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元化地解决畜牧业用地的思路、方案和有关政策和措施,加快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介绍了该县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意义,分析了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