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芳  王峰 《种子世界》2006,(10):29-31
2004~2005年在宁夏隆德县对从中国农科院等育种单位引进的9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长6878、洛川9538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产量高,分别较对照增产16.7%和11.8%,可作为固原市旱地冬小麦接班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陇原032、洛川9510抗病性强,丰产性较好,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增产7.7%和6.7%,可作为固原市旱地冬小麦搭配品种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
经常有各地来人、来函询问,哪些小麦品种适合旱地种植。1982年我们选用北方冬麦区105个耐旱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分别在旱棚、旱地和正常水地三种条件下进行试验,结合小区产量的干旱敏感系数及9个性状的观测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供试品种分成六类。第一类为抗旱能力强,旱地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旱地稻“仿野87-707”由福建省农科院培育成功。该品种利用1500个水稻品种和野生稻品种进行自然杂交和系统选育,最后从“闽杭85—331”稻中选出一个再生力特强的品系,1986年获得该品系的茎芽突变体,经纤插繁育成功,1987年定型,终于育成了一种播种一次就可连续再生3~4年的奇特旱地稻,该稻可水田种植,更适宜旱地栽培,耐旱力特强,产量高,可在旱地大面积种植推广。旱地稻“仿野87-707”属粳稻,在南方双稻区可在4月初播种,第一季收获后可留再生稻,四川、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可作麦后稻种植,其它北方省份适宜在本地播种玉米季节种植,秋后留鲢越冬。“仿野87—707”旱地稻株高80cm左右,株形较紧凑,分菜力强,茎杆坚韧有弹性。穗长18cm,着粒密度适中,平均每穗80粒,结实率90%左右,谷粒呈长椭圆形,千粒重18g。米粒半透明,至白少,适口性强,米质优良。该稻大田用种45~60kg/hm2,单季单产7500~8250kg/hm2,行株距20cmX17cm,每穴3~4苗,该品种全生育期几乎不需任何管理,无病虫害发生,实属旱地稻中的珍品。省工栽培的多年生旱地稻──“仿野87—707”@于仁贵$河北...  相似文献   

4.
棉属种间杂交抗旱种质材料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旱种质材料409、8301—46和809—3,根系发达,根苗比值大,叶片气孔阻力强,蒸腾消耗低,吸水和保水能力强。在受到水分胁迫时,光合作用、细胞膜透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幅度小,复水后恢复性好,有较强的耐旱性。而且抗旱指数大,经济产量高,是目前棉花抗旱育种的新种质材料和旱地种植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5.
晋南旱地多熟种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年试验表明,在渗灌补水条件下,旱地多熟种植高产高效。多熟种植模式产量和效益依次为3-2式>6-2式>8-2式>单作,经济效益成倍提高。筛选出以小麦/棉花-秋作物组合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在极干旱年份不宜发旱地多熟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75%和<60%为标准,将对应的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划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等级,建立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并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云南旱地小麦种植土壤的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平均值分别为145.3、26.6和143.0 mg/kg,三者变异均较大。当小麦种植土壤碱解N高(>175 mg/kg)、中等(155~175 mg/kg)、低(125~155 mg/kg)和极低(<125 mg/kg)时推荐施N量分别为:25~45、45~115、115~185、185~210 kg/hm2;种植土壤有效P高(>30 mg/kg)、中等(15~30 mg/kg)和低(<15 mg/kg)时推荐施P2O5量为:15~30、30~75、75~110 kg/hm2;种植土壤速效K高(>145 mg/kg)、中等(85~145 mg/kg)和低(<85 mg/kg)时推荐施K2O量为:15~30、30~75 和75~11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云南省旱地小麦种植合理施肥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年的试验表明,晋麦64小麦新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在产量方面,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产量结构三因素协调,是一个适合晋南麦区一般水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旱地莜麦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密度对莜麦主要农艺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出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晋北高寒区旱地莜麦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播量600—675万粒/hm2,基本苗400—500万株/hm2。在该密度范围之内,群体和个体生长良好,产量各构成因素间关系协调,合理密植是获得旱地莜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旱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李俊庆,齐敏忠,朱红霞(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76012)旱地花生是指在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在没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上种植的花生。我国旱地花生面积较大,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可占花生播种面积的70%以上。旱地花生产量高低基本取...  相似文献   

10.
青贮808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玉米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等优点。为提高青贮808制种产量,设置7.5万、9.0万、10.5万株/hm2这3个种植密度处理,观察青贮808制种产量和品质情况。结果表明,青贮808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制种产量高,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
改变种植方式提高旱地玉米制种产量甘肃省庆阳县种子公司宋志峰为了提高旱地中单2号玉米制种产量与效益,笔者在近几年玉米制种工作中改进制种种植方式和栽培技术,改父母本行比栽培为父本满天星栽培,结果极为理想。1994年在玉米制种基地“三伏”未见雨水的干旱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晓利 《中国种业》2019,(5):102-103
:掖丰203是张掖市福地种业公司和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HF696为母本,HF816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多抗、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2016年通过甘肃省审定,陕西省2017年经西安鑫丰农业科技公司引种登记。该品种2年区域试验旱地组平均每hm?产量11407.5kg,分别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8.9%和7.7%;2016年生产试验旱地组平均每?hm??产量11239.5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4%;2016、2017年在陕北、渭北春播区试验种植,2018年示范推广,均表现高产、稳产,取得良好的试验示范效果,适宜在陕西省渭北、陕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饲用甜菜是栽培甜菜变种之一,具有产量高、适口性好、多汁、营养丰富等优良特性。饲用甜菜耐盐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疆各地区种植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红单23号是红河州农业科学院旱地作物研究所用自育自交系G11-9-2为母本、YX10-5-1为父本组配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株高适中,株型半紧凑,适合密植,果穗均匀。202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2000m区域种植。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制种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谢文 《耕作与栽培》2000,(6):24-24,42
通过毕节地区6个县(市)试验点的初步研究表明:旱地稻麦连作,覆盖不同的覆盖物,小麦,水稻,玉米都能获取一定产量,小麦平均产量130.5kg/667m^2,玉米平均产量281.1kg/667m^2,水稻平均产量94.6kg/67m^2,复合产量506.2kg/667m^2,初步提出旱地免耕种植水稻的主要技术要点和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夏直播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本身具有分蘖的特性。玉米近地表的叶腋处可生分蘖,分蘖的多少与品种、类型、土壤肥力及种植密度有关。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经人们不断驯化筛选,逐渐选择出了分蘖较少的玉米品种。目前生产上因用途不同,选用的玉米品种的分蘖能力也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分蘖力强,分蘖多,产量高;甜糯玉米品种较粮饲兼用玉米分蘖力强;叶片窄长的品种,分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花生主要作为雨养作物,种植于低投入的旱地上,或者作为灌溉作物,在高投入种植体系中种植。在雨养条件下,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而在灌溉条件下,在夏季由于地下水的不断开采造成水资源日益减少,因此,水将成为其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挖掘旱地农田增产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效益,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黄烟∥甘薯周年覆膜旱作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蓄水保墒方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调整了粮经结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适合北方一年一作或二年三作的黄烟、甘薯产区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晋麦78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研究室以扬麦5号为母本、晋麦5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平均生育期236d。幼苗叶色淡绿,抗寒耐冻,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株高75~80cm,穗长方形,穗粒数28~35粒,千粒重37~41g;具有抗千热风耐高温、耐旱、落黄好等特点。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单产达3666.6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平均增产6.5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4165.5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7.0%;适宜晋南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庄浪14是以98鉴24×庄浪8号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病性;株高适宜,抗倒能力强,株型紧凑,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冠层整齐;籽粒灌浆速度快,落黄和丰产性能好。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麦20210013),适宜在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种植。全面介绍了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4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冬小麦抗旱育种和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