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2.
第四十六条 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第四十七条 因产品质量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各方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各方没有达成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3.
<正>1.农村承包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为30—50年;林地的承包期为30—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2.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3.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也就是说,法定的劳动争议解决程序分为调解、仲裁和诉讼三个阶段。(1)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2)仲裁:如果双方调解不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  相似文献   

5.
一、由经营者、消费者协商解决 协商时所提的要求要合理、切实可行。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不成、未达成和解的,可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提交书面申请,请求调解。申请书中要写明申请调解的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当事人的具体情况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机监理》2011,(1):46-47
二、调解达不成协议或一方反悔的,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解决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争议,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有权在申请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调解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两种途径中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机事故调解是处理农机事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事故调解会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经济损害补偿纠纷,往往不是简单地召开一个普通会议就能解决好的。在事故调解会议召开之前,农机监理机关必须分别对事故当事各方做好耐心细致的劝解、协商、说服教育等思想工作,一般在当事各方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后,再召开调解会议。召开调解会议之前,农机监理机关应提前用信件或口头方式通知当事人各方,明确告之开会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带的材料(如收条、借条、发票)等注意事项。农机监理机关还应在开会之前开好内部碰头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  相似文献   

8.
王雪梅 《河北农机》2019,(2):107-107,111
法院诉前调解,就是在当事人将纠纷起诉至法院后,法院在立案前安排专门的调解人员进行调解,若调解成功,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若调解失败,则由调解人员退回立案将案件进入诉讼程序解决纠纷的机制。该机制不仅能缓解司法不足的矛盾,也体现了司法能动性和法院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法院诉前调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机》2006,(4):28-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1条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双方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获取承包土地的收益,因此,当发生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应本着有利生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损害赔偿纠纷,一般先经过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调解,只有在公安机关调解达不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情况下,当事人持调解书或调解终结书向法院起诉时,法院才受理。但在特殊情况下,公安机关不予调解,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农机事故调解是处理农机事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调解既不同于当事方的自行协商 ,也不同于公安、司法机关的裁定或判决。调解工作既要体现国家政策 ,又要考虑事故的具体情况。监理机关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损害补偿纠纷实施调解 ,必须掌握政策 ,坚持原则。1.坚持“以责论处 ,按责分摊”的原则 当事各方承担的经济赔偿比例应与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大小相符。2 .坚持修复为主的原则 农机事故造成机具、物品损坏的 ,凡能修复且具有修复价值的 ,都应就近修复。3.坚持折价补偿的原则 农机事故造成机具、物品损坏 ,使之失去修理价值或不能修复的 …  相似文献   

12.
在农机事故处理中,损害赔偿调解是农机监理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调解的目的在于解决当事人之间因农机事故而产生的赔偿纠纷。因此,要取得调解成功,必须准确地确定赔偿主体,合理地确定当事人适当的民事责任,以使农机事故得到最终的处理。笔者根据自己处理农机事故的实践与体会,并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就农机事故赔偿责任的认定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首先需经调解,调解由办案人员主持,时间、地点、方式,由公安交警执法部门指定.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由执法机关出具调解书,双方按协议兑现承诺.调解不成的,由执法机关出具调解终结书,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的调解期限为30天,必要时可延长15天.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始;致死的从规定的办理丧事结束之日始;对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损失确定之日始.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及所在单位或车辆所有人,需预付损害赔偿费用,也可由公安交警机关指定其中一方预付,结案时按事故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14.
刘好 《四川农机》2004,(2):23-23
孙某骑自行车去赶集,在路上被拖拉机撞倒受伤。有关部门经调查后认定机手陈某负主要责任,并下达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通知书,但陈某既未申请重新认定,又不参加事故赔偿调解,孙某怎么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损失的情况后,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只调解2次,且调解时须作记录,当事人或代理人无正当理由不到或中途退离,使调解未达成协议的,计为1次调解,第2次调解仍执行此规定。《道路交…  相似文献   

15.
对毁约纠纷农机监理机关不宜再作调解在处理农机道路交通事故时,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双方当事人在农机监理机关的调解下达成了协议,并在事故调解书上签了字。事后,由于某种原因,一方当事人又拒绝履行生效的协议,即当事人单方毁约。毁约纠纷产生后,守约方往往寄希望...  相似文献   

16.
在农机事故调解处理过程中,令农机监理人员头疼的是当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常常使调解"难产",造成执法效率低,严重影响农机监理执法的权威性。一些久拖不决的事故案例,也成为农村社会一个极不安定的因素,有的甚至因此诱发恶性刑事案件。笔者结合《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及农机事故处理实践,阐释农机事故处理程序,以期提高工作效率。1调解处理(1)自行协商解决。《办法》第10条规定,"发生农机事故,未造成人身  相似文献   

17.
农机事故损害的赔偿调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是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各级监理机构应依法高质量、高效率做好事故的赔偿调解工作,维护事故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树立监理机构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三、调处农机事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农机事故造成的损害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解处理,是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消防”工作。如何在调解处理事故中做到当事人双方和事故处理机关“三满意”,是业内人士非常关心的话题。这里结合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提出几个应注意的问题,供参考。1.适用法律要准确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是一项法制性极强的工作。农机监理机关必须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这样,即使在调解不成功当事人提起诉讼时,农机监理机关不致于处于被动地位,以维护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这一执法行为的权威性、严肃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19.
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赋予农机监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农机事故处理的重要和关键环节。从农机事故案例的处理情况看,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难度大、问题多、成功率低,是农机事故处理的难点,也是各级农机监理机关遇到的难题。不少农机事故案例,正是在赔偿调解的环节上,农机事故双方当事人,各持已见,互不相让,有的甚至出现矛盾激化等现象。笔者认为,依法认真做好农机事故的赔偿调解工作,提高农机事故赔偿调解的成功率,对于维护农机法律法规的尊严和事故当事人的利益,以及安慰农机事故死者家属、化解社会矛…  相似文献   

20.
对农机事故造成的损害及时进行赔偿调解,并尽量提高调解成功率,是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如何在调解中做到当事人双方事故处理机关“三满意”,是业内人士非常关心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与研究,阐释赔偿调解中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