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武夷山土壤性状及其垂直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土壤垂直带中7个代表性剖面,通过对土样处理及试验测定,分析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各土壤剖面的成土环境因子、理化性状、机械组成和质地等;比较分析各剖面土壤的平均有机质积累量、酸碱度、发育程度、淋溶富积作用等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剖面土壤的平均有机质积累量大体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性;而剖面平均pH、发育程度和B层土壤黏化率等大体与海拔高度成负相关性;且各剖面表土层的土壤颜色亮度总体是随海拔降低而变亮,心土层随海拔降低而变暗。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不同类型水耕人为土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市采集的12个不同土壤类型的水耕人为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剖面间理化性质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沙市水耕人为土耕作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很丰富,其中简育水耕人为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潜育水耕人为土全氮和全磷的含量较高,铁聚水耕人为土全钾的含量较高,都依其成土母质和质地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黄蕾  刘伟  杜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101-104
以某市公路两侧土壤垂直剖面处重金属Cu、Cr、Zn和Pb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垂直分布特征;运用内梅罗指数评价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并根据重金属的形态含量结果分析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利用SPSS对重金属形态和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剖面重金属含量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对剖面土壤产生影响的Zn来自机动车轮胎磨损;Zn以残渣态为主,含量占总量的98.60%,活性态含量较低,占总量的1.40%,对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较小;可交换态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随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升高而增加,有机物结合态随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上升而递增,碳酸盐结合态仅随土壤pH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采集该地区主要土类剖面21个,分层土样80个,进行理化分析,数据经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质和不同粒径颗粒对土壤负电荷贡献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有机质>粘粒>粉粒。因土壤负电荷量与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故在土壤表层有机质对土壤负电荷的贡献常居于首位,而在剖面的中下部则粘粒对负电荷的贡献大于有机质。该地区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平均每100克所具有的负电荷量分别是15.7和273毫克当量。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6个代表性剖面,在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室内测试基础上,测定了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武夷山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在研究了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检索了土壤系统分类名称,本区土壤分布垂直带谱的亚类从下到上依次为黏化富铝湿润富铁土、强度铝质湿润淋溶土、普通简育常湿雏形土、普通铝质常湿雏形土、石质铝质常湿雏形土和石质简育常湿雏形土。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干旱区绿洲城市垃圾是否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产生影响,采集石河子市垃圾填埋场周边与远离填埋场周边的地区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6个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这7种土壤类型中,垃圾填埋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土壤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工业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为显著,交通道路和商业区再次之;人为干扰较小的绿化带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小,说明垃圾填埋场、工业区对城市土壤的干扰最为强烈。垃圾填埋场周边表层有机质含量(大量剖面统计平均量)0.977%,全氮0.072%,碱解氮13.5μg/g,速磷5.2μg/g。而远离垃圾场经过改良形成的灌溉规模土表层有机质含量1.314%,全氮0.090%,碱解氮29.4μg/g,速磷5.45μg/g,土壤肥力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考察,选取武夷山8个典型剖面,5个为垂直分异典型剖面.3个为垂直带内特殊分异的土壤剖面,研究武夷山土壤理化性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总体上处于中度富铝化阶段;心土层颜色(用湿态表示),从山顶向山脚颜色逐渐变鲜,彩度由浓变淡,亮度由亮变暗,有明显的黄化现象;各个剖面土壤表层有机质累积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土壤pH偏酸性,无明显变化规律;3个特殊剖面的土壤主要是由于微地形、植被、母质的差异发育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的7个代表性剖面(其中一个在黄坑,六个在黄岗山,),初步研究武夷山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用发生学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分类命名。通过实验测得指标数据表明: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通过与山东丘陵山地土壤对比,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说明不同的情况下,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主导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海城县东部低山丘陵区的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和西部平原区的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及水稻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地理分布、特性、剖面性态;论述了这些土壤类型的主要理化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硷、全钾、阳离子代换量、<0.01物理性粘粒含量等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丰缺程度。根据主要土壤类型的性质和特点,作者提出了棕壤、草甸土两大土类的合理利用意见及其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取碎屑岩红壤区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灌草丛、果园,挖掘典型剖面,并测定土壤溶解有机碳和基本理化性质,了解碎屑岩红壤溶解有机碳剖面分布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溶解有机碳含量比较,林地灌草丛果园,林地与灌草丛无显著差异,但都与果园呈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剖面分布比较: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均为林地灌草丛果园;pH为果园灌草丛林地;黏粒(0.002 mm)百分比为林地灌草丛果园。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溶解有机碳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黏粒(0.002 mm)呈正相关关系,而与pH及容重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红壤、黄红壤与黄壤参比及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40-42,68
选取了武夷山红壤、黄红壤与黄壤的5个代表性剖面,采样进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及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红壤、黄红壤和黄壤;从红壤→黄红壤→黄壤,有机质累积逐渐增加,而粘粒含量、黏化率及粉粘比逐渐减小。在上述理化性质参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武夷山保护区红壤、黄红壤及黄壤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紫色土的特性及改良措施—以武夷山紫色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土是武夷山低丘土壤中的重要土壤类型,发育深受母岩的影响。通过典型采样和室内理化分析,收集野外实地考察的资料和室内实验分析的数据,对武夷山紫色土成土过程以及10项理化指标(pH、有机质含量、机械组成等)进行分析,得出母岩是紫色土发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针对目前紫色土存在的如地表破碎化、土壤薄层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薛丽佳  卢茜  高人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2):265-267,278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年均气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14.91~112.34g/kg;土壤有机碳与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与全氮呈正相关关系和土壤有机碳与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呈显著指数关系。[结论]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土壤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及年均气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丽佳  卢茜  高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486-6487,649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年均气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14.91~112.34 g/kg;土壤有机碳与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和年均气温成显著指数关系。[结论]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土壤理化性质、海拔高度及年均气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夷山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武夷山5个海拔(312、687、1 153、1 775、2 186 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个海拔不同土层的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结果]武夷山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分布差异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同一海拔,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等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与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除蛋白酶和全磷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之间,除蛋白酶与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植被的空间选择及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长白山天然林、人工林、荒草等植被下及陡坡耕地土壤的主要性状和长白山不同植被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理化性状好,有机质、碱解搂、速效钾、含水量分别为15.434%、525.564mg/kg、472.20mg/kg、38.62%;人工针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水量分别为5.335%、232.395mg/kg、3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海拔庐山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的差别。[方法]选择庐山地区3种典型土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分析不同层次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阐明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受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植被类型和凋落物等)和人为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污染等)的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度成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速效磷含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但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速效钾的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土壤总体养分含量为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山地红壤。[结论]该研究对深入理解山地土壤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提出土壤资源利用改良意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