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在森林火灾地空配合扑救技术中运用K-32直升机开展的吊桶洒水有效性测试和吊桶洒水高度与火场温度变化关系研究。试验表明在消防烟雾弹的引导下,K-32直升机能对准测试区域进行洒水作业。K-32直升机吊桶以距离火场10~20 m高度洒水,水量集中,灭火效果较好;K-32直升机吊桶洒水落点准确率的高低对火灾扑救效率影响极大,当落点不准确时,飞机经过火场上空反而会导致火场温度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2.
航空消防在广东森林火灾扑救中主要采用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本文介绍直升机洒水灭火的起降场站、水源、火场环境、飞机性能和飞行技术要求,通过2年来广东省吊桶洒水灭火的分析,说明了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具有快速、安全、高效、彻底控制和扑灭森林火灾的效果.根据我省森林消防的实际效果需要,提出广东森林航空消防3个基站与23条护林航线的建设规划,并指出提高我省森林航空灭火水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地空配合扑救技术指的是直升机吊桶在火场上空洒水与地面扑火人员同时配合进行森林火灾扑救。文章介绍了在森林火灾地空配合扑救技术中运用K-32直升飞机进行的吊桶洒水有效性测试、吊桶洒水有效性与火场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消防烟雾弹的引导下,K-32直升飞机能对准测试区域进行洒水作业;K-32直升飞机吊桶以垂直距离火场10~20 m高度洒水,水量集中,灭火效果较好;K-32直升飞机吊桶洒水落点准确率的高低对火灾扑救效率影响明显,当落点滞后100m时,飞机经过火场上空导致火场温度急剧升高130℃。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米171"直升机的轰鸣,21名专业森林消防队员不惧滚滚热浪,采取水枪、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等设备,配合直升飞机的空中吊桶洒水将演练场地的熊熊大火迅速扑灭。12月30日,广西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防火演练竞赛活动在南宁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到  相似文献   

5.
M-26TC(M-26TC)大型森林消防直升机是由俄罗斯著名的M里设计局设计,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M-26TC直升机主要用于森林防火、电力建设、野外救护、各种大部件吊装等国民经济建设重要领域。在森林防火领域,可以运送扑火队员、装备和给养,运送油料、扑火设备、装甲运兵车和油槽车,能够执行吊桶灭火任务等。  相似文献   

6.
<正>4月16日,湖南租用的青岛直升机公司M-171型直升机迎着朝阳,缓缓飞离长沙市松雅湖临时起降点,标志着始于2014年11月1日,历时166天的2014-2015年秋冬春季森林航空消防任务圆满结束。本航期内由于阴雨天气较多,适宜飞行天气仅48天,开展了巡护、吊训、宣传、设备测试等工作,共飞行32架次。其中,巡护飞行19架次,航程达9000多公里;森林防火宣传5架次,抛洒宣传单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吊桶灭火在扑救森林火灾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有时甚至会成为顺利扑救火场的关键力量,尤其是针对大型火场和地面人员无法到达的陡峭地形火场。一般火场越大,情况越紧急则越需要多架直升机共同作业,进行高强度机群灭火。机群作业需提前做好调机准备,包括临近机场或临时起降点与火场等位置信息确认、油料供给、人员食宿等具体问题。同时,要做好机群作业方案以确保作业安全和效率。本文根据多年参与直升机吊灭森林火灾任务经验,探讨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调度指挥直升机机群快速、高效地对火场执行吊灭任务,最大程度地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8.
我场位于黄海之滨,东经120°49',北纬30°05'。这里原是一片海滩地,地下水位在2米以上,沙质壤土,土壤含盐量较高,一般在0.1%。1959年围海造田后,对土壤进行了认真改良。目前,0—60厘米土层中含盐量为0.0172%,PH8左右;60—80厘米土层中含盐量为0.043%,PH8.5左右。常年平均气温为 13.4℃,最高气温(7月份)为21℃,最低气温(1月份)为0.1℃。年平均降雨量为1185毫米,7月份最多达285.8毫米,占24.05%,12月份最低为23.6毫米,占2%。年平均湿度为79%,6月份最大为86%,1月份最低为76%。 根据以上自然条件,在1967年我们进行了毛竹引种试验。栽植时,首先选用熟田,按15×15尺的株行距(每亩27株),共栽安徽竹母294株(11.1亩),栽植穴规格为 5×2.5×1.5尺,用熟表土和青草绿肥做基肥。栽后浇定根水,天干抗旱,并组织了锄草、松土、壅根等抚育工作。7月份检查,成活264株,成活率90%,当年有29株出笋32支。  相似文献   

9.
无患子树体合理光环境及高光效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揭示无患子冠层合理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树体调控技术主要参数的研究,为解决无患子生物质原料林低产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2年无患子自然树体冠层光环境的分区系统测定,设置骨干枝数目、骨干枝开张角度、结果枝数量及交互等试验,以花枝数量和果实产量为指标开展研究。【结果】1)自然树体树冠光环境不合理,内膛光照度仅为空地光照的10%~15%;经过树体结构调整后年均内膛光照度与产量的关系模型为y=-0.011 9x2+5.926 3x-565.37(R2=0.738 38),最佳光照度的范围(200~270)×100 lx。2)根据自然树体光照度双峰变化幅度可佐证无患子的主要物候期,5月份为生殖生长前期,急需大量营养,形成第1个光照度高峰;6月份展叶完成,进入果期,光照度形成第1个低谷;8月份逐渐开始落叶,光照度形成第2个高峰即为生理落果期,之后下降并进入平稳阶段。3)依靠不同部位光照度分布比例进行修剪,一般修剪后外围光照度占空地光照度的40%~54%,中部为32%~35%,内膛光照率为27%~31%,可比不处理的光照度提高2~3倍,使得树体内光照利用效果最佳,促进产量提高。4)设置不同的骨干枝数目(留3,4,5骨干枝)、开张角度(30°,45°,60°及90°)以及单位投影面积留枝量(1 m2保留8~20个结果枝)处理,发现:3骨干枝及5骨干枝的辐射状分布可有效提高光照度,为对照的2~3倍;4骨干枝的光照度及产量均处于最低;5骨干枝产量以25%的速率逐年下降,而3骨干枝产量呈现连年稳定的趋势。开张角度90°处理后当年产量最高,但以50%的速率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易出现早衰现象;45°处理3年产量一直最低;60°处理后产量及连年光照度稳定变化趋势优于其他处理。单位投影面积保留16~18个结果枝时以347 g·m-2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结论】3骨干枝、60°开张角度和每m2投影面积留16~18结果枝可比其他处理有效提高无患子冠层全年光照度,使之符合最佳光照度范围,并提高无患子结果树产量2~3倍,结论用双因素交互作用试验进行了验证。在形成一套树体管理综合技术的基础上,无患子生物质原料林采取优良品种与高效集约栽培技术为一体的标准化、园艺化、集约化栽培技术体系,可大幅度提高原料林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