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根据样方调查,对澳门青洲山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澳门青洲山血桐群落属于南亚热带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在700 m2的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66种,隶属于39科62属,其中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群落优势种为血桐,重要值为119.25,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等。群落终年常绿,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2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3个层次多样性格局基本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表明,该群落处于增长状态。群落频度分布规律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的L形频度定律曲线相一致。与其他邻近地区进行比较,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澳门青洲山血桐群落是迄今在澳门发现的保护得最好的血桐群落,因此,建议对青洲山的植被进行适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佛山市大浩湖设置1 200 m2样地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山黄麻(Trema tomentosa)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及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该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48种,隶属于28科44属.(2)通过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的重要值以及频度分析得出,该群落是以山黄麻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群落种类组成多样性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其群落外貌四季常绿.通过对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该种群处于增长状态.整个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3.8113,Simpson指数为0.8778,均匀度指数为1.0133,丰富度指数4.9382.该群落的多样性格局为草本层>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3)与其他3个同地带森林群的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山黄麻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山黄麻在群落中优势地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福建南平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乔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生态优势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灌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的大,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草本层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却相反.  相似文献   

4.
朱良芳  徐世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28-29,118
采用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R、优势度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群落优势度指数C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R、D、H、J与C分别为2.4 843、0.8 126、1.9 801、0.8 258与0.1 874;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R、D、H、J与C分别为4.0 944、0.8 973、2.5 377、0.9 153与0.1 027。群落物种组成以甜槠、木荷和马尾松为优势种群,研究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特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雷公山甜槠栲群落的物种结构与多样性特征,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雷公山甜槠栲群落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有植物69种,隶属46科59属.其中,乔木层36种(隶属18科),灌木层43种(隶属31科),草本层树种12种(隶属11科),灌木层和乔木层重合的有22种.2)群落内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达34.78%;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分别达23.91%和17.39%.总体而言,科的分布区类型热带(52.17%)成分大于温带成分(28.26%).3)群落垂直分布面,乔木层高度5~10 m的占大多数,比例达65%左右;灌木层高度值在0~1 m的树种占大多数比例,可达76%左右;草本层高度在0.1~0.2 m的树种所占比例较大,达41%,群落层次分层明显.4)群落乔木和灌木径级分布呈倒“J”形状,更新良好.5)不同群落层次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均呈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387,均匀度指数为0.6863;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均匀度也较高,它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751、3,7983和2.3357,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241、0.8619和0.7169。由于草本层的优势种在个体数上的优势导致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6733,均匀度指数为0.2710。  相似文献   

7.
福建武平米槠林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1993年2月对福建武平米槠林火烧前群落生态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并对该群落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39科、58属、95种;其中灌木层在各层次中占首位,为25科、38属、70种.各层次区系均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较高.种的分布型分析表明各层次均与华南地区关系较密切的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以灌木层最高,为4.948.  相似文献   

8.
李盛  梁机 《安徽农业科学》2015,(3):222-223,235
文章对大叶栎生物学特性、遗传改良、繁育及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提出今后应加强遗传测定、良种选育、材性改良及森林经营管理等研究,以期有效地开发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初步研究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措施。[结果]大叶栎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试样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在培养基中添加1.0~3.0 g/L活性炭和0.1~0.3 mg/L抗坏血酸有利于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活性炭的效果略优于抗坏血酸。[结论]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新疆乌鲁木齐县石人沟地区的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和群落特征,在石人沟地区的不同植被带设立16个样点,对地衣进行了样方调查、标本采集和标本鉴定,并对地衣区系成分和生长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人沟地区地衣共有30种,隶属于17属,10科,5目,其中叶状地衣和壳状地衣种类较丰富。地衣区系成分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中亚物种和中国特有物种等5个区系成分;按照该地区地衣生长的现状,把其划分为岩面生、树生、藓丛生和地面生等4个类型;该地区地衣的生长型主要以壳状地衣为主,其次为叶状地衣,缺乏枝状地衣种类。同时基于30种地衣及盖度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该地区的地衣划分为3个样点组,并计算了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植被带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从山地森林带经森林草甸区至草甸草原区,各植被带在科、属、种的数量上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物种特性上则表现出由耐阴到喜光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林型中,不同植被带中的多样化变化规律不同;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